宝玉的字师从米芾,颇有意趣。
在绛芸轩,袭人点上了天竺的沉香,晴雯拿出龙鳞歙砚磨墨,四儿端茶倒水。
一切准备妥当,宝玉又到铜盆里洗了手。回到书案前面,提起临潭特供的狼毫斗笔,凝神运气。
一点落下,犹如坠石。潇字写成,状如竹丛。湘字写得极为潇洒,就像一条湘江串连起了三楚大地上的山山水水。最后,一个馆字犹如南岳衡山。
放下手中的狼毫斗笔,宝玉也极为得意,喃喃自语道:“今日为林妹妹的潇湘馆题字,马虎不得。”
我佯嗔薄怒地说:“不是马虎不得,而且要写出神韵来!”
“神韵太难,气韵足矣。”
通观潇湘馆三个大字,笔画之间透着灵动与飘逸,摇曳生姿。
袭人看呆了,晴雯率先拍手叫好。门外的七八小丫也都围了上 来,七嘴八舌地赞不绝口。
坐到茶几边上,宝玉端起了一杯凤髓茶,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
袭人说:“我拿去给太太看,老爷也在屋子里。”
我帮宝玉表态:“那就快去,小心路滑!”
都知道,只要宝玉有所长进,老爷能笑得合不拢嘴。这种事,自然是该袭人去讨个口彩。
等到袭人揭起字幅出了正门,宝玉才故作神秘地说:“你们不知道,这潇湘馆背后的故事更精彩。”
晴雯性子急,立即就说:“二爷莫卖关子,讲来听听。”
宝玉又抿了一口凤髓茶,缓缓说道:“上古之时,有尧舜禹三帝,都是圣德昭彰,心怀天下。当时,黄河决堤,华北和华东都成了一片泽国。舜帝南行至云雾缭绕的湘水之畔,犹如到了仙境……”
舜帝居于九嶷山,娥皇和女英二妃相伴左右。留花翠幕,添香红袖,常恨情长春浅。
湘水里面有一条千年神龙,居于洞庭君山。舜帝与神龙有忘年之交,百姓得其风调雨顺。娥皇善琴,其音婉转如莺。女英善瑟,其声幽咽似泉。舜帝高歌以和,凤凰于飞。然而,舜帝崩于南巡途中,二妃泪洒楚山楚水,所有的翠竹都泪痕斑斑,人称湘妃竹,也叫斑竹。
宝玉站起身,踱步到窗前。仿佛已经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看到舜帝的娥皇和女英自沉湘江,追逐舜帝而去。
君不行兮夷犹,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令沅湘兮无波,使江水兮安流。望夫君兮未来,吹参差兮谁思……
宝玉朗诵了一段屈原写的九歌,让所有的丫头们听得入神,或醉或痴。
这时,袭人回来了,手里拿着老爷给的一匣书,还有王夫人悄悄塞给她的两锭银子。
“老爷说了,我们的二爷开窍了,可喜可贺。太太说了,二爷的进步也有我们大家的功劳。太太给了十两银子,我想就应该人人有份。明天,我们都去小红楼,将林妹妹和她的丫头们也都请过去,热闹热闹。”
所有的小丫头都鼓掌叫好,打心眼里佩服袭人姐姐办事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