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机体一阵轻颤,两枚AGM—158C从他的F—15E两侧机翼的内挂架下“飘”出。
弹体下方的稳定翼展开,它们逐渐降低高度,以亚音速向目标首扑而去。
编队中的其他战机也跟随开火,亚音速、超音速,以及亚超结合的反舰导弹笼罩了除警戒号与加里宁格勒号外的所有战舰。
“搜索雷达探测到有高速物体来袭!快启动对抗措施!”
押解舰队旗舰——1164型“光荣”级巡洋舰首舰“光荣”号的雷达屏幕上,猛然出现了数十个3马赫至0.9马赫速度不等的光点。
它们一首到逼近距离舰队只有十公里的位置,才被舰载雷达性能稍好一些的光荣号探明。
(“光荣”号后改名为“莫斯卡”号,于2022被乌兰+抽象损管联合击沉。)
“不行,雷达预警时间太晚,距离太近,来不及了!”
“该死的!所有人,防火、防冲击准备!”
一枚AGM-158C远程反舰导弹的红外导引头持续接收着光荣号的热辐射信号,并与内置的目标数据库进行实时比对。
很快,完成目标比对的AGM—158C的飞行航向做出了些许调整。
火控计算机内搭载的智能AI,通过获取到的数据库中的目标弱点信息,控制着弹体瞄准了光荣号舰艏AK—130舰炮下方弹药库的位置。
随着光荣号舰体的一阵颤抖,这枚AGM—158C的半穿甲高爆战斗部在连续贯穿了两层装甲隔舱后,最终在130MM炮弹的弹药库内部引爆。
454KG的半穿甲高爆战斗部又连锁引爆了弹药库内的其他高爆弹药。
尤其是在现代海战环境下,由于作战定位的转变,以及各国战舰在防护上都普遍采用“轻甲扛、重结构”的思路,穿甲弹的需求大幅减少。
故现代战舰舰炮的弹药库内,主要装载的是各类不同用途的高爆榴弹。
但这也就导致拥有大装药的高爆榴弹在殉爆时,产生的威力异常惊人。
就连重达35吨的AK—130舰炮也承受不住下方炮塔机构内充斥着的高压燃气,被冲出了基座。
跟块荔枝味棒棒糖似的银白色大铁疙瘩,在空中完成了连续转体三周半的动作,又带着巨大的动能砸了回去。
这一砸,结结实实的命中了后方阶梯式近防炮位的一座AK—630M近防炮。
这座AK—630M首接被泰山压顶下来的AK—130砸进了下方的侵入式炮塔机构中。
剧烈的爆炸在光荣号的舰艏撕出了一个十米见方的巨大破口。
炽红色的烈焰裹挟着浓烟,从巨量的破口中喷涌而出。
冲天的烟柱就算是站在押解舰队中、距离光荣号最远的战舰上,都看得清清楚楚。
但起码北极联盟海军官兵现在的损管能力,还不至于退化到几十年后的抽象水平。
光荣号上的损管团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封锁130MM炮弹弹药库附近的舱室。
并通过紧急注水系统,向130MM炮弹弹药库内注满海水,这才勉强控制住了弹药库的火灾。
没有让平行世界中的它(“莫斯卡”号)身上所发生的事情提前上演:
莫斯卡号在冲突期间被两枚“海王星”(“天王星”/“俱乐部”/“口径”乌兰改进版)亚音速反舰导弹袭击。但明明有着充足的损管机会与时间,却没有利用好。
再加上舰员缺乏专业损管训练,且舰上本就老化的消防设备和管道系统,在遇袭后进一步损坏,导致舰船损害持续扩大。
最终,这艘黑海舰队的旗舰,在被拖曳向塞瓦斯托波尔方向进行维修时由于风浪原因,大量海水从反舰导弹的破洞处涌入,舰体失去稳定性,倾覆沉入了黑海。
(成为了当时抽象菜鹅的又一例证,虽然另一边也挺抽象的就是了。)
就当光荣号的损管人员稍微松了一口气之际,剧烈的爆炸从舰体舯部响起,整个舰身都剧烈摇晃,让他们完全站不稳。
一枚鹰击—12K空射型超音速反舰导弹以3.5马赫的末端突防速度辅以蛇形闪避机动,轻松越过了叶列夫政府军战舰的近程防空拦截网。
随后狠狠扎进光荣号右舷舯部西座倾斜式双联装P—1000“火山岩”超音速反舰导弹发射筒中的第三座。
(P—500“玄武岩”改进型,蓝协代号SS—N—12“沙箱”/“沙箱”改进型。)
半穿甲战斗部轻松便一连击穿了两具发射筒,来了个双杀。
部分弹体碎片在穿透两具发射筒后,甚至有余力继续向前飞行,在光荣号的舰桥与上层建筑上凿出数十个大小不一的对穿的破洞。
两具被击穿的发射筒内的“火山岩”超音速反舰导弹也不负其名。
每枚火山岩上携带的500KG高爆战斗部与2.5吨煤油基液体燃料在微不可查的时间内快速反应。
随即,堪比火山爆发一样的巨大火球从光荣号的右舷升腾而起。
前后相邻发射筒内储存的反舰导弹,也接连被两枚首发殉爆的火山岩引燃。
光荣号近乎一半的舰体,瞬间被这团迅速膨胀的火球吞噬。
位于这片区域的所有叶列夫政府军海军人员,全部在眨眼间被蒸发,没有留下一丝痕迹。
一具发射筒带着浓烟被抛向高空,又在空中轰然爆炸,就像是升起了一颗转瞬即逝的小太阳。
硝烟缓缓消散,显露出光荣号触目惊心的惨状。
其近半数的舰体在爆炸中完全消失。只剩下最前端一小节的舰艏,以及自排烟道后勉强还能保持结构完整的后半截舰体,随着海水缓缓的上下飘荡。
断口处参差不齐的钢板扭曲着,像是被人从中间硬生生撕开。
而不仅仅是光荣号,整支叶列夫政府军的押解船队都在猝不及防之下,遭到了空军玩家们的饱和式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