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文:
公堂血溅梅花结,伪证泪凝金簪寒。
休书墨污慈母泪,春宫血藏修罗奸。
沧溟秘典洗冤日,苍梧旧事证奸年。
铁链铮铮裂獬豸,幽兰灼灼照青天。
正文:
无锡城南的破庙中,蛛网密布,晨露凝结其上,闪烁着微光。
静澜轻轻掀开潮湿的草席,一股浓烈的腐臭味扑面而来,令人作呕。
供桌下,蜷缩着一名作伪证的大夫,他的脖颈被麻绳紧紧缠绕,绳结竟是董家捆药材时常用的梅花结,显得格外刺眼。
更令人心惊的是,尸体的右手紧紧攥着一封休书,上书“林氏不贞”西字,墨迹尚未干透,而落款的日期却是董山河死后的日子,诡异至极。
“姐姐,快看这里!”芷幽的声音从神像后传来。
她拖出一具混混的尸首,那人胸口赫然插着母亲生前最爱的鎏金簪。
还未等她们细查,庙门突然被猛烈推开,知府衙役们举着火把,鱼贯而入。
领头的捕快靴底沾着新鲜的血渍,那血渍正是她们刚才在泥路上留下的足迹,仿佛命运的嘲弄,将她们推向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府衙的青石砖沁着阴雨天的潮气,静澜腕间铁链撞在獬豸像上,发出清越的悲鸣。
“逆女还有何话说!”知府将惊堂木拍得案上香灰西溅,“这麻绳是你花房专用,金簪更是林氏遗物!”
“好一对蛇蝎毒妇!”董江河指着静澜淬了一口,“弑父夺产在前,杀人灭口在后!”
静澜盯着麻绳上特殊的梅花结——那是董江河独有的捆扎手法。
她上前半步正要开口,讼师突然抖开一幅春宫图:
“此物从林氏妆奁暗格搜出,画中男子正是当年与林氏私奔的孔家马夫!”
“胡说!”静澜劈手去夺,画卷却在触及指尖时碎裂,露出夹层的血书:“澜儿实非董家血脉……”
字迹竟与母亲手书分毫不差。
董江河在旁听席抹着泪:
“当年兄长发现此事,才遭了毒手……”他忽然扯开衣襟,心口赫然有道旧疤,“这便是那夜这个孽种弑父时留下的!”
静澜将芷幽护在身后,目光如炬,声音清亮而坚定,对着知府高声道:
“家母的清誉岂容尔等肆意污蔑!
我与妹妹今日前来,是因收到这大夫的书信,信中言明董江河逼迫他二人诬告我母亲,企图侵吞我家产业。
董家产业本为我母亲林氏所有,父亲当年继承的是外祖母的家业,与董江河毫无干系!休想借此吃绝户,欺我母女孤弱!”
董江河闻言,顿时涕泪横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哀声恳求知府做主:
“大人明鉴啊!我哥哥的家业便是我的家业,这两个孽种害死了我哥哥,如今还敢在此巧言狡辩!
她说她是因书信才去的破庙,那书信何在?分明是信口雌黄,企图掩盖罪行!”
静澜冷笑一声,从容不迫地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双手呈上,由一旁的文书转交给知府。
知府接过书信,细细阅览,片刻后脸色骤变,猛地一拍案几,怒喝道:
“大胆董静澜!竟敢伪造书信,杀人灭口!铁证如山,还不从实招来!”
静澜神色一凛,心中暗惊,却仍挺首脊背,毫不退缩。
她目光扫过堂上众人,最终定格在知府脸上,声音冷冽如冰:
“大人,此信千真万确,何来伪造之说?”
一旁的文书叹了口气,低声解释道:
“董姑娘,这书信上的字迹刚劲有力,绝非那肖大夫的手笔。
上次公堂之上,肖大夫曾写下证词为董江河作证,笔迹与此大相径庭。
你若拿不出真凭实据,恐怕这次真要背上杀人灭口的罪名了。”
文书语气中带着几分惋惜。
他是个明事理的人,曾因家中父母顽疾缠身,得董静澜慷慨相助,从花房中采摘奇花异草相赠,才得以缓解病痛。
然而此刻,公堂之上乃至围观的百姓,虽有许多曾受过董静澜的恩惠,却无一人站出来为她说话。
众人皆因流言蜚语,认定她是林姝私通外人所生的“野种”,对她的冤屈视而不见。
董静澜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愤懑,声音清冷而坚定:
“多谢孙先生提醒。各位乡亲,我母亲枉死于那场大火之中,她生前是何等慈悲善良!
她亲手打理的花房中,种植了多少奇花异草,救了多少人的性命?
今日我董静澜并非携恩图报,只求各位莫要听信董江河的一面之词,污了我母亲的清白!此二人确系被人灭口,但绝非我所为!”
她努力压制着体内沧溟心法的躁动,深知若任由秘术失控,必将酿成大祸。她的指尖微微颤抖,却仍挺首脊背,目光如炬地扫过堂上众人。
芷幽泪眼婆娑,声音哽咽地喊道:
“各位乡亲,董江河勾结血衣楼,害我姐妹二人,你们为何就是不肯相信我们?
我们一心只想为母亲洗刷冤屈,却反遭算计,被带到这公堂之上受审!
若说我们杀了这两人,请问证据何在?如何证明是我们所为?
又如何证明这麻绳是我所系,金簪是我作案的工具?
众所周知,我姐妹二人三个月前便被府衙刑拘,董家家产尽数被董江河勾结血衣楼霸占。
我们被血衣楼妖女所伤,昏迷三月,如何能回到家中获取这些东西?还请各位明鉴!”
她的声音中带着委屈与不甘,却无人回应。
公堂之上,唯有沉默与冷漠,仿佛一座无形的牢笼,将姐妹二人紧紧困住。
就在知府与董江河哑口无言之际,田培突然踏入公堂,目光阴冷地扫过众人,最终定格在董静澜身上。
“董静澜,你身怀【沧溟秘典】,修炼邪术,自然无所不能!各位,董家私藏江湖禁书【沧溟秘典】,此等妖女若留于世间,必将祸乱人间!”
“你胡说!”
芷幽怒不可遏,正要上前争辩,却被静澜伸手拦住。
静澜轻笑一声,目光如刀,上下打量着这位人面兽心的血衣楼楼主,缓步上前,语气淡然却字字如针:
“听闻【沧溟秘典】乃前朝世外高人所传,其中既有济世救人的良方,亦有天下武功绝学,本是造福人间的宝物,怎的到了你口中,却成了江湖禁书?
江湖传言,苍梧派孔掌门曾供奉【沧溟秘典】,后因其门下一位弟子心术不正,试图盗取秘典,被孔掌门逐出师门。
敢问田楼主,你是否就是当年那位被逐出苍梧派的‘心术不正’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