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穿越弱宋,重造水泊梁山汉

第三十三章 司马懿眼中的梁山各派

加入书架
书名:
司马懿穿越弱宋,重造水泊梁山汉
作者:
阿东正传
本章字数:
11780
更新时间:
2025-01-11

话说自司马懿带着杨再兴上山入伙儿之后,便一直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没有什么杀戮,也没有什么冲突。

也是自大聚义以来,他的身影,才逐渐在梁山众兄弟中出现。

而在这段时间内,他也才慢慢开始认识了,山中的这些好汉们。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从司马懿的眼中看来。

这一群好汉贼寇或许有些本事,但是充其量也就那样,再厉害也能厉害到哪儿去呢。

可以一用,但是也都难当大任。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司马懿渐渐发现。

这些梁山好汉们的成分,好像也不是他所想象的那么简单。

还别说,这里头还真是有人才。

首先这当中有不少人,是从朝廷官军那边投过来的将领。

或被陷害,或被俘虏,总之现在都成为了梁山泊头领。

其中声望最大的、个人武力最勇猛的,莫过于梁山泊明面上的二号人物卢俊义了。

卢俊义他见过了,目炯双瞳,眉分八字,身躯九尺如银,威风凛凛,仪表似天神。

曾经也从军上过战场,势有万夫不挡之勇,且壮气凌云。

为人又慷慨疏财仗义,论英名播满乾坤,当得上玉麒麟之名。

而且刚好就住在他家院落的隔壁。

这西边房,卢俊义住第一间院落,他司马懿住第二间院落。

但值得注意的是,西边房的第三间、第四间院落分别住着孔明、孔亮。

这孔明、孔亮是什么人,乃是宋江的徒弟。

论职务,他二人又都是守护中军步军骁将,专门负责保护他司马懿与卢俊义的安全。

这里头可就有些说法了,宋江的徒弟来保护他与卢俊义?

他也有见过他们孔家兄弟出手,杨再兴在这段时间内,已经找遍了山中所有好汉来比武。

不开玩笑的说,就孔明、孔亮这两货的水平,就算再来几十个,也不是卢俊义与杨再兴的对手。

就这点实力还敢谈保护?

所以这到底是保护,还是监视,还真就不太好说。

如此看来,这个宋江的小心思还真是不少呐。

与此同时,随着与宋江、吴用等人接触的加深,他也明白。

这宋江的招安之心,可是强烈得很。

或者说,他上山的目的,就是为了招安。

宋江这家伙儿,原本是山东郓城县押司,其实也就是一名小小的胥吏。

只是祖上有些家资,故而在平日里仗义疏财、扶危济困、广结好友,渐渐的便在这山东地界有了些名声,拉拢了不少豪杰好汉。

再加上为人仁义、又深谙人性之道,所以也就有了众兄弟们口中的及时雨宋公明哥哥。

至于宋江怎么上山来了,也可以说是一个意外,错杀了他的小娘子阎婆惜。

但其实也不算是意外,听说好似是因为这阎婆惜,抓住了宋江私通贼寇的把柄。

当时身为胥吏的他私通梁山贼寇,本就是犯了大错。

故而要么阎婆惜死,要么就是他宋江死。

可即便如此,当时的宋江也没有想着要上山落草,而是接受了发配。

最后还是因为在酒后提了一首反诗,而且都被抓住要问斩了,才被梁山泊众兄弟劫刑场救上了山。

这里头可就有点意思了.......难道说这是宋江的投名状?

为了不让宋江多想,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司马懿并没有与众好汉们有过多接触,大多不过点头之交。

司马懿知道,时机还不到,宋江依旧在防着他。

或者说,宋江在防着任何人。

但问题不大,他也需要时间,好知道众好汉们都是些什么情况。

只有知晓了其中情况,才能够合理定计。

这一日,宋江又说要举办什么菊花之会。

要将山上山下所有兄弟们都聚集起来,好好畅喝一番。

宋江这一张嘴,司马懿便知道他要干什么了。

很显然,宋江是想借着菊花之会,向众兄弟们袒露招安的想法。

虽然宋江招安之心一直有,也曾与他和吴用交流过数次。

而如今的宋江也知他曹懿,是有招安之心的,也算是同一条战线的,宋江对此也是欣慰得很。

但却一直没有向众兄弟们提起过此事,毕竟山中本是贼寇出身的人也不少,这当中天然就有一道难以跨越的鸿沟。

故而这一次,便是一次浅薄的试探。

菊花之会前一晚,司马懿依旧还在房间内忙活着。

烛火之下,是一张挂在墙上的大宣纸。

而大宣纸上所写的不是别的,正是梁山泊一百零八名好汉的名字。

经过这几个月以来的旁敲侧击,以及杨再兴与他人切磋时的闲聊打探,他已经大致弄清楚山中众好汉们之间的关系了。

而这张大宣纸上,便是这样的一张关系图,也是他这几个月以来的成果。

司马懿首先要做的,便是划出圈来分出派系。

是了,正如同上山之前所想的那样,准确说来这百余名好汉中也是分有派系的。

有的关系好,有的是老乡,有的沾亲带故,有的兄弟情深。

有的还曾一并出生入死过,这生死之交的关系则更是亲密。

首先人数最多、实力最大的派系,毫无疑问便是宋江的嫡系派。

这些人几乎都是因为宋江的直接关系,才上得梁山来的。

其中宋江的亲弟弟宋清暂且不提。

另外还有死忠花荣、戴宗、李逵。

昔日同县为吏的朱仝、雷横,徒弟孔明、孔亮。

还有志同道合的吴用。

这些人属于死都要跟着宋江一起死的人,即宋江真正的左膀右臂。

另外在这些人当中,又延伸了很多力量。

像是花荣的妹夫秦明,秦明又有个徒弟黄信。

还有吴用、戴宗、李逵等也皆招有人上山,

宋江自已另外直招的还有李、扈二庄,清风山,黄门山,对影山等头领。

这些都可以说是宋江的核心力量,既赤诚相见、肝胆相照的关系。

司马懿看着大宣纸的名字大致数了一下,这一派竟有足足三四十人,几乎就是整个梁山好汉的半壁江山了。

以此为依仗,宋江这头把交椅自是坐得安稳。

另外从职务的安排来看,宋江对此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宋江的嫡系头领,牢牢占据骑兵军队暂且不说。

另外梁山泊的所有情报消息、行文走檄、兵符印信、定功赏罚、考算钱粮、基础建造等职务,也全都是宋江的嫡系头领。

司马懿又怎能不知,只有真正掌握了这些看似不重要的东西,才算是真正的掌握了话语权。

有着如此深沉心思的宋江,昔日却是一小小胥吏,说来倒也是可惜了,给他当个太守也不为过。

第二便是以花和尚鲁智深为首的派系,姑且称作为三山派系。

顾名思义,其中力量分别来自于二龙山、少华山、桃花山等头领。

所有头领加起来大致有十余人,其实对比起来,也不足宋江那一派系的一半人数。

可这一派系,却是对宋江最具有威胁、是宋江最为忌惮的派系。

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的实力足够强,而这也是司马懿最为重视的派系。

在这三山派系中,就有四人的武艺,丝毫不弱于如今的杨再兴。

而这一点在宋江派系中,也不过就两人,只有花荣与秦明能拿得住杨再兴。

特别是鲁智深与武松,这两个好似出过家的人。

杨再兴对此评价说,此二人感觉没多厉害,但是任由你拿出多少本事来也赢不了,不管怎么打也总是要比你厉害一分。

这俩出家人,着实不简单。

司马懿已然看出,在排名的时候,这三山派系的头领都遭到了一定的打压。

像鲁智深这样的人,属于是带着大量资源上山的头领,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而且自身还有着强大的武力。

他们这一派的力量上山之后,极大的壮大了梁山泊的实力。

可即便如此,鲁智深的排名也不过才第十三名。

而在司马懿看来,按理来说,这鲁智深就算排不进前五,也至少应该在前八才对。

像朱仝、秦明、关胜、呼延灼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排在鲁智深的头上。

作为旁观者的司马懿,对此都不禁有些打抱不平。

三山派的大头头鲁智深才第十三名,其他头领自不必多提。

但排名归排名,终究还是虚的。

像他曹懿排第四,同时又是军师,但其实在这梁山泊上啥也管不着。

还有那卢俊义排第二,与宋江同为总头领,但也并不比他的处境好上多少。

都属于既不管事,手下也无人可指挥的那种闲散人员。

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看自身究竟掌握了多少力量。

就像那鲁智深,就算是排在第十三名,那也是绝对的步军头领,武松便是副头领。

这一点是宋江想管也管不了的,因为实力就摆在这里,任谁来也抢不走。

因为他们手下的小喽啰们,本就是他们自已带上山来的,他人又岂能轻松夺过。

司马懿看到这里,将这三山派系的人员划了一个圈,随后又加划了一个圈。

第三个派系,便是来自揭阳镇的头领们了。

分别是李俊、张横、张顺、穆弘、穆春、童威、童猛、薛永等人。

相对于宋江派与三山派而言,这一派就显得松散多了。

若不是硬要分的话,甚至都不能将他们归于一派。

而若是要继续细分下去,这揭阳镇还可分为两派。

是以李俊为首的自成一派,而穆弘、穆春兄弟则是更加向宋江靠拢。

而这一派的人,姑且称之为揭阳镇派,因为他们都来自于此。

揭阳镇派的头领们,掌握着梁山泊的水军力量。

实际上,司马懿并不看重这一派的人。

他们这些人基本都是纯粹的当地地痞出身,身上的江湖气息很重,还更不用说他们这一派本就不稳固了,比之刚才那两派可谓是远有不如。

可是司马懿却是极为看重水军,因为如今的黄河一带的水路十分发达,发达到他难以想象。

在将来若是要在此处干成什么大事,就离不开水军的力量,甚至可以直接一口气将战船开到东京去,如此又怎可不加重视。

而这些人又都是伴水而生,水性那是没的说。

将来在水战上,指不定能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即便是天赋强如杨再兴,终其一生恐怕都难以超越。

司马懿对此,微微摇了摇头,在他们的名字上划了半个圈,暂且保留。

不过目前十分确定的是,以李俊为首的那一派,对于朝廷的敌意十分之大。

而且那一个个的也都是胆大包天,宋江早就说了不可伤及官员性命,以免在招安路上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可他们就是不听,但凡路过官员,说杀就杀,宋江对此都不好说什么。

除以上三派之外,还有朝廷的降将派。

这一派没什么好说的,之前都是各个地方的将领,是在被抓、被俘之后上的山。

他们一个个的基本都属于孤身上山,没有什么资源力量,手下没有小喽啰,在山中也几乎没有任何话语权。

或许他们自身都有一些本事,但在司马懿的眼中,目前还没有拉拢的价值,属于工具类将领。

但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类人的排名都非常之高,几乎与宋江嫡系头领平齐。

论功劳、贡献、资源、资历,都不应如此。

想必这也是宋江的刻意为之,好为接下来的招安做安排。

因为这一类人,都不可能会反对招安。

毕竟只有在朝廷当过差的人,才知道朝廷的好,但凡有机会招安为官,就不会落草为寇。

如此一来,排在前十二名的人,包括他司马懿在内,都不会反对招安。

宋江的第一步,就算基本达成了,可真是煞费苦心。

另外还有卢俊义的派系。

其实这一派的好汉都挺不错,除去卢俊义有着极强的武力之外,杨雄、石秀、燕青等人的实力也都不错。

还有那身手轻盈的时迁,他也应当属于这一派系。

唯一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派的人最为和睦,杨再兴那小子就最喜欢往他们那边跑了。

可问题是,这一派的人,包括卢俊义本人在内,在山中也都没有什么话语权。

而且感觉他们这些人也没啥野心,属于是得过且过的那种。

只能说,可以好好相处着,无需去拉拢。

与卢俊义差不多的还有登州派,有孙立、解珍、解宝等人。

这登州派的人全都沾亲带故,关系稳固,这一点是其他任何派所比不了的。

不过他们的情况,也和卢俊义派差不多。

可以好好相处着,也无需去拉拢。

而且他们上山之前有出卖他人的行为,多多少少有些被其他头领所孤立。

这里的人很多都目无王法,但又极讲道义,类似于时迁那般偷鸡行为,依旧是他们所不耻的。

嗯.......应当是遵循心中自我的道义。

至于还有其他单单个个的头领暂且不提,暂且称作为独行侠吧。

而司马懿眼中最后的一个派系,便是被称作为老资格的元老派了。

司马懿在上山之后方才得知。

原来在宋江上山之前,前面还有两任头领,分别叫王伦与晁盖。

而这元老派的人,便是这两任头领留下来的嫡系了。

其实那吴用应该也属于元老派,毕竟他当初是跟着晁盖一起上的山。

但就现在的情况,也怎么能将他归于元老派呢,已然是联系不到一起了。

而没有了吴用的元老派,自然也就没啥搞头了,根本不值一提。

可是这当中有一个人,却是让司马懿格外的注意。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有着豹子头之称的林冲。

同时那第一任的梁山头领王伦,便是这林冲所杀。

对于这个问题,司马懿没什么好说的。

因为那王伦犯了一个,极为严重的错误。

既然都已经落草了,就绝不能在排斥其他好汉上山入伙,反而应该四面拉拢招募更多好汉。

只有更多的人合伙抱团在一起,大家才能够更好的生存下去。

这里头没有别的原因,只为活着,几乎属于本能。

而你这个当头头的不去拉拢,那么下面的小弟们自然也会看不惯。

你不去拉拢更多的人,那他们的处境就不够安全,这怎么能行呢。

这个问题是致命的,可以说王伦死得一点也不冤。

看到林冲这个名字,司马懿不禁长叹一口气。

要说这梁山众好汉中谁最冤,当属这林冲莫属了。

当初司马懿在听到林冲的经历后,也是止不住的摇头,一时之间都不知该评价些什么好了。

但至少表明,林冲是一名很能忍的人。

司马懿很喜欢能忍的人。

同时他也足够能打,八十万禁军教头不是浪得虚名。

在抛开他的个人问题不谈,林冲在梁山泊中的位置也是相当特殊。

林冲当属元老派头领自不必多说,同时他还与三山派的鲁智深、武松等人关系极好。

实际上不止是三山派,整个梁山泊中的好汉,都得尊称他一声林教头。

因为他为人确实不错,也因为他确实够猛。

当初若不是他亲手杀了王伦,这梁山泊头领的位置,就应该是他林冲的。

不过既然是他亲手杀的王伦,那么这梁山泊的第一把交椅,他就不能在坐了。

甚至就连更进一步都不行,只能保持原有的位置不动。

否则他的行为就叫篡位,那影响可就大了。

林冲当时的选择,可谓是相当明智。

不过他没有扶一名他自已可以控制的头领上去,这就让司马懿感到有些可惜了。

想到这里,司马懿用笔在林冲的位置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勾。

他有意识到,只要拉拢到了林冲。

也就代表着,他拉拢到了梁山泊至少三成的力量。

或许此时就连林冲自已都不知道,自已在梁山泊的力量究竟有多大吧。

又或者说,他的想法就从来没有走到过这条道路上来。

这个林冲呐,为人终究还是太规矩了些。

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拉拢到林冲呢。

想要拉拢他人,首先就要知道他人的需求是什么。

现在林冲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毫无疑问,杀高俅报仇雪恨。

就因为高俅的陷害,才使得他林冲落到了今日这番田地。

林冲被迫落草为寇,全拜高俅所赐,这股恨意可谓滔天。

若是他能够帮助林冲处置了那高俅,那么这个泼天大恩,可就够他林冲还上一辈子的了。

可如今的高俅乃是当朝太尉,身居朝堂中枢,这个事情怕是不好办呐。

但也无妨,我司马懿会一直惦记着这个高俅。

高俅可是他打开梁山之路的第一步啊.......

良久后,司马懿收起大宣纸,吹灭烛火,上床睡觉。

翌日。

忠义堂以赏菊花的名义聚会,一直喝到了黄昏。

这么个喝法,他司马懿都有些顶不住了。

可就在这时,那宋江突然说要题词一首,写完之后又让人念出来。

念到一半,司马懿自是听明白了。

这是在借词袒露出招安的意思呢,可真有他的。

啪!

词还没念完,司马懿就听见有人在大拍桌案。

随即一道愤恨的声音传来,

“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怕是冷了兄弟们的心!”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天不怕地不怕,性情刚猛的武松。

说拍桌子就拍桌子,想必宋江对此应该也不敢太过呵斥。

而这还没完。

又见那李逵突的站起,睁圆拐眼。

只一脚,把桌子踢起,攧做粉碎。

当即怒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司马懿见状,微微半眯着眼睛。

想必接下来,是有好戏可看了。

宋江啊宋江,你又会如何处置这样的情况呢。

我司马懿,可是期待得很啊。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