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日,辰时。
第二场开始。
考题“风”“花”“雪”“月”。
凌辰逸看了看考题,顿了顿笔。
虽然说他喜欢风雅之事,但写一首好诗或好词并不是能够提笔就来,更何况,这是科考。
所以他思索了很久。
……
过了很久,那宣纸上,还是空空如也。
坐在高台上的考官看着他发呆,也摇了摇头。
……
许久之后,凌辰逸方才再次提笔。
只是这次提笔,他胸有成竹。
……
时间流逝。
天也暗了,还有半个时辰,考生也都在书案上点了油灯。
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
……
半个时辰后。
收笔。
凌辰逸松了口气,还好,虽然比第一场要难,但还是不会让他过于头疼。
天也暗了,考生也各自用膳。
从这些人所用的膳食来看,有穷书生,也有富家公子。
不过对比之下,他与年青云恐怕最为独特了。
毕竟像他们这种世家公子,不是不愿与官场为伍,就是不愿一家独大从而变得招摇,有能力的不会来,没能力的想来也被刷下去了。今年的考场中,恐怕也就他俩的家世最显赫。
他边用膳边想着。
而另一边的陆方和,则开始头疼了。
因为他,带的粗粮饼根本不够他撑到结束。
所以他打算今天先饿着肚子入寝。
……
第九日正午,考榜公布。
凌辰逸也登了榜,第二场拿了“乙”也算是过了。
他在榜上找了找,年青云和陆方和的诗词获得了“甲”等。
他心中暗叹,年大哥这从幼时就有的才学果然不是他用这段时间就能赶得上的。
而这陆方和的才学,他也算是有目共睹了。
一旁在看榜的陆方和叹了口气。他不知道自已登榜是不是好事,如果没有过第二考,他离开是心甘情愿的。但第二考过了,他很清楚自已带的粮食撑不到第三考,如果就此离开,他心中又会遗憾。
他低下头,轻笑,可能这便是天意。
便回了考亭收拾行囊。
而凌辰逸远远跟在他后面,打算祝贺他,便看到了这一幕。
“方和兄这是?”凌辰逸赶忙上前。
“收拾行囊,回乡。”陆方和面带轻松的说道。
凌辰逸很不解。
“为何?”凌辰逸问。
“我们那闹旱灾,家中颗粒无收,原本可以度日的粮也没有,三年前的科考,家父家母已经将家中所有的钱财交托于我,只为让我发展抱负,可我……家中父母年迈,我出去打杂的工钱也大半留给了他们,买的粗粮饼已经不够我撑过去,不如就此打住,我也好尽快回去照顾他二老。”陆方和说道。
凌辰逸听后,心中不是滋味。原来真的会有人食不果腹,原来有很多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一场天灾,就足以让一个家破灭。
“方和兄,你不必忧心,接下来的这些天,你同我一起便是,虽说不多,但供我二人足足有余。”凌辰逸说道。
陆方和思索片刻,只好答应。
“算是欠下人情,我也不知如何回报,若他日有我帮得上的,你寻我便是。在下家在景阳城外的一个村子里,村子名为陆家村,村中大多都是在下的亲戚,你在那便可寻到我。”
面对陆方和这样的表现,凌辰逸忍俊不禁。
“方和兄不必如此。”
……
第十日辰时,第三场开始。
这是最难的一项。
此次要让他们对政事国法写文章。
凌辰逸脑子里是陆方和对他的告诫。
他知道不能太过于批判而拂了皇帝面子,万一太过,说不定连小命都保不住,但他昨日听闻了陆方和的遭遇,也深有所思。
好吧,言语不要过激便好了。
……
凌辰逸做好构想,落笔。
虽说他的文笔不如年青云那般,但也不算平平无奇,他将自已的所见所闻见解写于纸上。
他似乎也有了比振兴家族更加大的志向。
……
天色暗沉,点灯,所有人都在奋笔疾书。
入夜。
虽说夜里还是有些凉,但是所有人都不曾停歇,仿佛都带着即将胜利的希望。
一时间只有磨砚等声音。
……
天色蒙蒙亮。
最后一场告一段落。
第十一日,众人都乏了,都各自歇着,更有甚者,就连用膳都不曾,一心只想歇息。
而凌辰逸也是在正午时刻才醒转。
整理了衣衫,向陆方和的考亭走去。
而陆方和其实早早就醒了。
此刻正坐在那不知在想什么。
“方和兄?”凌辰逸试探地唤他。
陆方和回过神,作揖。
“方和兄在想些什么?”凌辰逸问。
“就是在想,如今这次还会不会落榜……若是还如上次一般,我便打算回去,也不会再有科考的想法了。”陆方和说道。
“方和兄,你定会金榜题名的。”凌辰逸说道。
陆方和勉强笑了笑,并未说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