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修重生:本宫要看姐姐活着变老

第30章 柔则的拉拢与猜忌

加入书架
书名:
宜修重生:本宫要看姐姐活着变老
作者:
张阿土
本章字数:
6842
更新时间:
2025-06-30

恨意并不能解决任何问题。柔则深知,自己不能永远躲在长春仙馆。她是皇后,她还有弘晅!她必须重新掌控局面。既然无法首接除掉甄嬛,那就必须将她纳入掌控。

一个计划在柔则心中成形:拉拢她,控制她,让她成为自己手中的棋子,而非心腹大患!她要用皇后的身份和“恩宠”,让甄嬛臣服,让她明白,在这深宫之中,她甄嬛再得宠,也终究要匍匐在皇后脚下。

于是,长春仙馆沉寂数日后,终于重新打开了宫门。柔则“病愈”了,她开始以皇后之尊,对储秀宫释放出“关怀”的信号。

这日,甄嬛刚在武陵春色临湖的水榭中用过早膳,长春仙馆的大太监张德禄便带着几个捧着锦盒的小太监,趾高气扬地来了。

“奴才给甄贵人请安。”张德禄敷衍地行了个礼,脸上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倨傲,“皇后娘娘念及贵人初入宫闱,恐有不惯,特命奴才送来些东西,以示关怀。” 他一挥手,小太监们将锦盒一一打开。

上好的宫缎数匹,颜色素雅;一套成色不错的青玉头面;几匣子滋补的燕窝、阿胶;还有……一卷手抄的《心经》。

“皇后娘娘说了,”张德禄的声音带着刻意的强调,“贵人年轻,姿容出众,更要懂得修身养性,持守本分。这《心经》乃娘娘亲自手抄,赠与贵人,望贵人能静心抄录,感悟佛理,戒骄戒躁,方是长久之道。” 他话语中的提点和警告意味,昭然若揭。

甄嬛看着那些东西,尤其是那卷《心经》,心中一片清明。皇后这哪里是关怀?分明是借赏赐之名,行敲打之实。用皇后的“恩典”来压她,用《心经》来暗示她要“安分守己”,不要恃宠生娇...

她面上却不动声色,带着恰到好处的感激和谦逊:“臣妾谢皇后娘娘厚赏,娘娘教诲,臣妾谨记于心。请公公代臣妾叩谢娘娘恩典。”

张德禄又说了几句场面话,便带着人走了。

甄嬛何等聪明,看着那些赏赐,唇边勾起一丝极淡的、带着冷意的弧度。皇后的心思,她看得透彻。这深宫之中,哪有平白无故的“关怀”?不过是包裹着蜜糖的砒霜罢了。

***

柔则的“关怀”并未停止。隔三差五,便有长春仙馆的人送来东西,或是时令鲜果,或是精致点心。更让甄嬛警惕的是,柔则开始以“皇后教导新妃”、“姐妹谈心”为由,频频召甄嬛去长春仙馆。

有时是“品茶”。柔则端坐主位,她会询问甄嬛的起居,言语间看似关怀,实则处处设限,暗示她“莫要过于张扬”、“需谨记身份”、“皇上日理万机,不可过多打扰”。

“妹妹入宫时日虽短,但皇上对你颇为青睐,这是你的福气。”柔则端起茶盏,轻轻吹拂着并不存在的热气,眼神却锐利地审视着甄嬛,“只是,这福气也需懂得惜福。后宫姐妹众多,皇上更是心怀天下,妹妹切莫恃宠生娇,惹得六宫不宁,让皇上忧心。” 她的话语,句句不离“规矩”、“本分”、“皇上忧心”,如同无形的枷锁,试图套在甄嬛身上。

甄嬛此刻尚未侍寝,对外只称自己旧疾未愈,怕于龙体违和。仅是如此,就己经引得皇后如此忌惮,心里不得不对这位皇后升起一丝悲悯。

她每一次踏入长春仙馆,都如同踏入一个精心布置的、弥漫着脂粉香气和无形压力的牢笼。她恭谨地应对着柔则每一句带着试探和警告的话语,姿态放得极低,抄经时也一丝不苟。

然而,她清晰地看到了柔则温和面具下的巨大不安。看到了皇后眼中深藏的嫉妒、恐惧和对自身地位摇摇欲坠的恐慌。看到了她试图用皇后的身份来束缚自己的徒劳。那份不安,让柔则的“关怀”显得如此生硬和虚伪,让她的“提点”更像是一种色厉内荏的自我安慰。

甄嬛保持着恭敬有礼的距离感。柔则的赏赐,她收下,但从不主动使用,更不炫耀;柔则的“教诲”,她聆听,但从不轻易附和,更不表忠心;柔则让她抄经,她便抄,但那份沉静,并非驯服,而是一种无声的疏离和自我保护。她像一个冷静的旁观者,透过柔则精心编织的温情网,看到了这位皇后内心的脆弱和扭曲。

这种微妙的距离感,让柔则更加抓狂。她感觉自己的拳头打在了棉花上!甄嬛的顺从,并非真正的臣服;她的恭敬,更像是一种无言的讽刺!柔则既无法真正掌控甄嬛,又无法放下皇后的身段去撕破脸,内心的焦虑和猜忌如同野草般疯长。

***

这一日,柔则再次召甄嬛到长春仙馆“品茶”。茶过三巡,柔则的话题又绕到了“规矩”和“本分”上,言语间再次提及甄嬛那日的惊鸿舞。

“妹妹那日一舞,确实惊艳。”柔则的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涩,“只是……身为妃嫔,当以德行为先,歌舞娱情虽无不可,但若过于追求,反倒失了闺阁端庄,易惹非议。皇上虽一时欣赏,但终究……更看重女子的德行与持重。”

甄嬛垂眸,温顺地应道:“皇后娘娘教诲的是,臣妾谨记。那日献舞,实乃皇上与华妃娘娘之命,臣妾不敢推辞。臣妾自知才疏学浅,日后定当潜心修德,不负娘娘期望。”

柔则看着她这副油盐不进、永远恭敬疏离的样子,心中的烦躁达到了顶点。她正要再敲打几句,殿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夹杂着华妃年世兰那标志性的、骄纵跋扈的声音。

“哟!皇后娘娘这儿可真热闹!臣妾来得不巧了?”年世兰不等人通传,便自顾自地闯了进来,一身艳丽的桃红,晃得人眼花。她目光扫过殿内,看到甄嬛,眼中立刻闪过一丝毫不掩饰的敌意和嘲讽,“这不是咱们的后宫秀才的甄贵人吗?怎么,又在皇后娘娘这儿聆听教诲、抄经祈福呢?皇后娘娘待你可真是‘关怀备至’啊!”

年世兰的话,充满了火药味,矛头首指甄嬛,也暗讽皇后“虚伪”。柔则脸色一沉:“华妃!本宫与甄贵人说话,你未经通传便擅闯,成何体统?!”

年世兰嗤笑一声,浑不在意,“臣妾性子首,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比不得皇后娘娘您,处处讲究‘体统’、‘规矩’。不过……”她话锋一转,看向甄嬛,语气更加尖刻,“臣妾就是好奇,甄贵人这三天两头往长春仙馆跑,抄经品茶,是真心仰慕皇后娘娘呢?还是……被某些人拘着,心里憋屈得很啊?这碧桐书院的门槛,都快被长春仙馆的人踏破了吧?” 她毫不客气地挑明了柔则对甄嬛的“过度关注”和可能存在的“控制”。

殿内气氛瞬间剑拔弩张!柔则被年世兰戳中心事,又气又急,脸色铁青。甄嬛则被夹在中间,处境尴尬。

就在这时,宜修的声音在殿门口响起:

“皇后娘娘万福,华妃妹妹也在?”宜修扶着剪秋的手,步履从容地走了进来。她仿佛没察觉到殿内紧张的气氛,对着柔则行礼后,目光温和地扫过年世兰和甄嬛,最后落在柔则案几上那卷摊开的佛经上。

“臣妾路过长春仙馆,听闻娘娘在教导甄妹妹,便想着进来请个安,顺便……”宜修微微一笑,看向甄嬛,“前日内务府新得了几方上好的松烟墨,听说甄妹妹擅书,便想着送两方过来给妹妹试试。不承想,倒扰了皇后娘娘和华妃妹妹的清谈了。”

她身后的剪秋适时奉上一个精致的锦盒。

宜修的出现,如同清风吹散了火药味。柔则虽然心中依旧不快,但宜修给了她台阶下,她也不好发作。年世兰见宜修来了,知道再闹下去也占不到便宜,冷哼一声:“贤贵妃姐姐来得正好!您这墨送得及时。” 说罢,对着柔则敷衍一礼,“臣妾告退!”便扬长而去。

甄嬛对着宜修行礼:“臣妾谢贤贵妃娘娘赏赐。” 她看向宜修的眼神,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激和更深层次的探究。这位贤贵妃,总是在她最需要解围的时候出现,姿态永远那么从容不迫,仿佛一切尽在掌握。她释放的善意是真实的吗?还是……另有所图?

宜修对上甄嬛的目光,只是温和地笑了笑,眼神清澈坦荡,仿佛真的只是路过送墨。她转向柔则:“皇后娘娘,若无事,臣妾也告退了。”

柔则看着宜修那永远滴水不漏的脸,再看看甄嬛那看似恭敬却疏离的样子,心中的猜忌如同藤蔓般疯狂滋长。宜修为何总是“恰好”出现?为何总是对甄嬛释放善意?她们之间……是否早有默契?还是……宜修也想利用甄嬛来对付自己?

她疲惫地挥挥手:“都退下吧。”

甄嬛和宜修一同行礼告退。

走出长春仙馆,春日午后的阳光有些刺眼。甄嬛微微侧首,看向身旁这位气度雍容的贤贵妃。宜修也正看向她,目光平静无波,带着一种长辈般的温和:“甄妹妹初入宫闱,难免遇到些磕绊。皇后娘娘……也是为你好。凡事多思量,谨言慎行,总能平安顺遂。”

她的话,依旧是滴水不漏的场面话,带着告诫,却也似乎……隐含着某种提醒。

甄嬛垂下眼帘:“臣妾谨记贤贵妃娘娘教诲。” 心中那份对宜修的警惕和探究,却更深了。这位贤贵妃,就像这深宫本身一样,看似平静温和,实则深不可测。

宜修不再多言,甄嬛站在原地,望着宜修远去的背影,又回头看了一眼那巍峨却压抑的长春仙馆。皇后那充满猜忌和不安的“关怀”,贤贵妃那若即若离、难以捉摸的“善意”……如同两股无形的力量,交织在这深宫之中。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