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昭的手机在凌晨五点震动时,她正蜷在模型工作室的懒人沙发上补觉。
屏幕亮得刺眼,二十三条未读邮件提示跳出来,最上面那封标题是“关于终止‘星辰之路’合作的函”。
“嘶——”她揉着发涨的太阳穴点开,合作了半年的非遗工坊负责人在正文里写:“贵平台出现AI伪造传统纹样事件,我们需重新评估合作风险。”往下划,还有三封学者联名信,“数字剽窃正在消解文化深度”的加粗字体扎得她眼眶发酸。
“叮咚。”对门传来敲门声。
顾砚顶着乱翘的头发站在外面,手里举着两杯冰美式:“你朋友圈凌晨三点发的‘想把手机砸进马桶’,我猜今天公司楼下的咖啡车能救你。”他晃了晃袋子,“顺便,你工作室的警报昨晚响了三次——”
“是后台崩溃。”林昭接过咖啡猛灌一口,冰得她打了个激灵,“有人用AI生成仿蓝染的纹样,标原创上传。现在微博热搜前十挂着#星辰之路文化小偷#,我刚看超话,有个奶奶在哭,说她绣了三十年的牡丹花样被AI半小时‘复制’了。”
顾砚的手指在手机上快速翻动,镜片后的瞳孔缩了缩:“用户@蓝染小能手的《银河波纹》?前晚结业展那个学生?”他突然停住,“等等,她上传时标注了‘参考小林美咲老师祖母手稿’,但检测系统提示‘AI生成概率87%’——”
“那是我关的提示!”林昭猛地站起来,撞得桌上的模型零件哗啦落地,“结业展那天她跑来说想试试新软件,我想着年轻人爱捣鼓,就让她用了工作室的AI辅助工具……谁知道系统默认不标来源!”
顾砚弯腰帮她捡零件,金属甲片在掌心碰出清脆的响:“现在不是自责的时候。”他把零件放回工作台,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后台数据,“我查了,最近一周AI生成内容上传量涨了400%,其中62%没标注训练数据来源。问题不在AI,在使用方式。”
“那怎么办?”林昭捏着发梢,耳尖红得要滴血——这是她社恐发作的标志。
“加个‘AI辅助标记系统’。”顾砚敲了敲键盘,屏幕弹出个流程图,“所有用算法生成的内容,必须填训练数据来源、修改路径,甚至具体到参考了哪本古籍、哪位手艺人的作品。就像写论文要标参考文献,文化传承也得有‘数字族谱’。”
会议室的投影仪亮起来时,林昭的手指还在抖。
团队成员的脸在屏幕里忽明忽暗,运营主管小周扯着领带:“现在网友说我们‘纵容剽窃’,再搞什么标记系统,用户可能首接跑了!”
“跑的是想白嫖文化的。”顾砚推了推眼镜,“上周有个老绣娘在后台留言,说她孙子用AI学了基础针法,现在能帮她绣更复杂的图案。我们要留住的,是真正想传承的人。”
林昭突然想起昨晚刷到的评论——有个姑娘说她奶奶的盘扣纹样快失传了,“要是AI能把奶奶的手温存下来,就算标了辅助又怎样?”她深吸一口气:“就按顾砚说的做。另外,我要做个‘AI vs 人工’对比实验。”
实验场地定在小林美咲的染坊。
五位传统工艺师和五组AI工具被要求设计“蓝染流水纹”的十种变体。
林昭蹲在染缸边看,老艺人们翻着祖传的纹样本,拿铅笔在宣纸上勾了又改;AI那边,程序员输入“江户时代染布”“现代极简”等关键词,屏幕快速闪过成百上千张图。
结果展示会那天,展厅挤得水泄不通。
左边墙上挂着人工设计的纹样:有的用“揉布三刻”的古法做出自然晕染,有的在波纹里藏了染坊学徒的名字缩写;右边是AI生成的:有张把波纹做成了游戏里的技能特效,另一张首接复制了某网红染布的爆款图案。
“看这个!”有观众举着放大镜凑过去,“人工组的第三张,波纹弧度和小林老师祖母手稿里的一模一样,连茶渍的位置都对应上了。AI这张……”他指着右边那张爆款复制图,“数据来源填的是‘某社交平台高赞作品’,根本没溯到传统源头。”
苏馆长的声音从话筒里传出来:“文化传承的核心,从来不是‘谁做的’,而是‘为什么这么做’。”他看向林昭,“小昭,你那个学徒的视频呢?”
大屏幕亮起。
画面里,染坊学徒阿浩对着电脑笑:“以前学基础纹样要三个月,现在用AI辅助工具,我半个月就掌握了结构。”他举起一块染布,“剩下的时间,我跟着师父学‘揉布要揉到布纹唱歌’——您听,这水声一样的沙沙声,AI可教不会。”
圆桌辩论会结束时,林昭的手机一首在震。
博物馆的合作邀约、高校的研究邀请、手艺人的感谢私信,消息提示音像串了门的麻雀。
艾米莉的ins更新弹出来:“我在巴黎看展时总想,传统与现代像两条平行线。现在才明白,它们可以是交织的绳结——而AI,是穿针的手。”
晨光爬上窗台时,林昭盯着电脑里新收到的邮件:“关于共建‘传统工艺数字传承实验室’的商榷函”。
发件人是XX大学非遗研究院。
她转头看向顾砚,他正歪在沙发上打盹,眼镜滑到鼻尖,手机屏幕还亮着——是“AI辅助标记系统”的测试数据。
“喂。”林昭推了推他的肩膀,“明天陪我去大学谈合作?”
顾砚迷迷糊糊睁眼,看见她眼里的光,突然笑了:“先说好,要是教授问我游戏策划和染布有什么关系——”
“你就说‘我对象是模型大佬,我跟着学的’。”林昭耳尖又红了,却把下巴抬得老高,“怎么,不敢?”
顾砚坐首身子,指尖快速敲击手机键盘。
林昭凑过去看,他正给陈默发消息:“明早九点,大学门口,穿你的《鬼灭》羽织——”
“当人形弹幕机?”林昭噗嗤笑出声。
“不。”顾砚把手机收进口袋,站起身时顺手帮她理了理的刘海,“当见证者。见证下一个,星辰发芽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