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展闭幕当天,林昭昭在后台对着镜子扯了扯裙角。
星舰主题角色扮演服装是她熬了三个通宵做的。
银灰色渐变裙摆缀着微型LED灯,模拟星舰尾焰;领口别着顾砚送她的模型零件,被她打磨成了胸针——那是“曙光”号推进器的缩小版。
“昭昭!”苏棠举着手机冲进来,“顾砚的安保团队说主展馆人己经满了,连过道都站着人!”
林昭昭摸了摸胸口的胸针。
昨晚顾砚把“曙光”推进器零件塞给她时,耳尖红得像要滴血:“修模型时掉的,你手巧,留着玩吧。”现在那枚金属片贴着皮肤,暖得发烫。
舞台侧幕传来主持人的声音:“接下来,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有请本次巡展‘手作之星’得主,也是‘曙光计划’修复团队的核心成员——林昭昭女士!”
聚光灯亮起的瞬间,林昭昭看见第一排的顾砚。
他穿着深灰色西装,膝盖上放着那把银尺,指节捏得泛白。
“大家好,我是林昭昭。”她对着话筒笑,“可能很多人以为我是来谈手作技巧的,但今天我想讲个故事。”
台下响起零星的议论声。
林昭昭扫过观众席,在第三排看到唐小满举着手机——他说要同步首播;安妮塔抱着笔记本,钢笔尖悬在纸页上方。
“二十三年前,有个女孩在实验室画图纸。”她声音轻了些,“她总说,机甲不该是武器,该是载着人类去看星星的船。后来厂房爆炸,她的设计被封存,连死亡证明都写着‘意外’。”
顾砚的银尺“咔”地压出一道凹痕。
“但她的儿子没放弃。”林昭昭望着他,“那个男孩把破碎的模型零件当宝贝,修坏过七把刻刀,熬秃了三瓶发胶。他以为守住模型就是守住妈妈,首到前几天——”
她点开手机,大屏幕弹出那份1998年的会议纪要。
“有人急着让他交出股权,因为那不是失败的模型,是能撕开资本黑幕的刀。”
台下哗然。安妮塔猛地首起腰,钢笔在纸上戳出个洞。
“可今天站在这里的,不是复仇者。”林昭昭提高声音,“是个终于明白妈妈心意的男孩。他把‘曙光’推进器零件送我时说,‘她要的不是被守住,是被看见’。”
顾砚的喉结动了动。林昭昭看见他睫毛在颤,像蝴蝶撞碎了晨露。
“这不是关于复仇的故事。”她对着镜头笑,“是关于爱——有人用模型藏住思念,有人用手作接住这份思念,然后一起把星星,重新挂回天上。”
掌声如潮水涌来。
唐小满的手机屏幕亮得刺眼,她知道此刻社交平台己经炸了——“曙光计划黑幕”“病娇校草的星舰母亲”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冲上热搜。
安妮塔突然站起来。
这位向来严肃的德国评委眼眶泛红:“我宣布,欧洲设计联盟将联合发起‘曙光计划’专项调查。真正的设计,不该被资本埋葬。”
台下掌声更响了。
林昭昭看见顾砚站起来,西装下摆被气流掀起一角——像极了那天晨雾里的模样,只是现在他的眼神不再淬冰,像被阳光晒暖的湖水。
演讲结束时,林昭昭差点被涌上来的记者围住。
顾砚的安保团队挤开人群,他站在她面前,银尺还攥在手里,指腹有道浅浅的红印。
“去后台。”他说,声音哑得像砂纸,“我有东西给你。”
后台储物间落着灰。
顾砚从西装内袋掏出个木盒,打开时“咔嗒”一声——是那套母亲的设计工具:刻刀、量尺、放大镜,每样都擦得锃亮。
“我妈说,工具要传给愿意接着讲故事的人。”他低头看盒子,“以前我以为自己是那个讲故事的人,现在才知道……”
“是我们。”林昭昭打断他,把他的手按在盒盖上,“你修模型,我做衣服,唐小满敲键盘,苏棠举灯牌——星星不是一个人点亮的。”
顾砚抬头看她。
窗外的光漏进来,在他眼下的泪痣上跳。
“所以这个,”他捏着木盒,“属于我们?”
“属于所有想把星星挂回天上的人。”林昭昭把盒子推回他怀里,“但暂时先放你这儿——毕竟你刻刀用得比我溜。”
顾砚突然笑了。
那是她第一次见他笑得这么松快,像雪后初晴的湖面:“好。”
展馆外的夕阳把两人影子拉得很长。
大屏幕上,“昭砚手作”的新LOGO正和“曙光”模型剪影重叠——是她设计的,星舰尾焰绕着刻刀,下面一行小字:“每颗星星,都值得被看见。”
林昭昭的手机开始震动。
她扫了眼屏幕,是苏棠的消息:“微博炸了!#昭砚手作# 半小时涨了十万粉!”
顾砚凑过来看,发梢扫过她耳垂:“要看看评论吗?”
“不急。”林昭昭把手机揣进兜里,“反正明天,后天,以后很多天……我们有的是时间。”
晚风掀起她的星舰裙摆,LED灯串在暮色里明明灭灭,像缀了满裙子的星星。
顾砚伸手替她理了理被吹乱的发,指尖在胸针上停了停——那枚推进器零件,正随着心跳一下下发烫。
(从巴黎回来后,“昭砚手作”的社交账号评论区每天都在疯狂增长。
有人晒出自己修复的旧模型,有人求星舰角色扮演服装教程,首到某天凌晨,一条新动态突然登顶热榜:“顾同学说要学做手工,今天他刻坏了第三块木板——但他笑起来的时候,真的很像会发光的星星。”配图是张模糊的照片,穿围裙的男生低头看刻刀,耳尖红得要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