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水大街小巷的柳树抽芽,万物复苏,春天就来了。
方武隔三差五的就来摊子上吃东西,时不时也找些话和姜瑜说,姜瑜也都是不咸不淡的。
这天来了一个挎着篮子的婆婆,也不去点餐,往站在后头的姜瑜面前一窜。
“姜娘子。”
姜瑜一时没认出来,卢妈妈开口了,这才知道是那日拉着她问岁岁她爹的方婆子。
“婶子,今天怎么到这边来了。”
方婆子亲亲热热的拉着姜瑜坐下。
“哎呦,娘子这摊子看着就干净,收拾得利利索索的,我今天刚好在附近买点荠菜,听我家大郎说娘子这儿吃食做得好,就过来看看。”
姜瑜不动声色的挣开方婆子的手,问她吃什么。
方婆子点了个酒酿,也不吃,勺子搅着碗,眼睛打量着摊子,很是满意。
她可都听说了,这小摊生意可好得很,八文一个的蛋黄酥,一天散卖的五十个能全卖完。
一天就是西百文的进账,还有人时不时来定蛋黄酥,一个月最少就能赚一两银子。
更不要说从早到晚的卖面条卖甜水了。
越想越满意,又看到在摊子上做活的王娘子,问姜瑜。
“姜娘子请人多少钱一个月啊。”
姜瑜没正面回答。
“都差不离的,比不上酒楼饭馆,方姨想找个活计?”
方婆子有些不高兴,被噎了一下,讪讪笑道。
“我就问问,我家大郎出息,不用我出来做活。”
姜瑜也不继续搭话,过去搓圆子。
两人的心思不难看出,但是人家没明说,只是来吃东西,姜瑜也不可能赶人,就当不知道。
卢妈妈也有些不高兴,她不是不支持娘子再嫁,只是这方婆子,为人不太好。
回去再同娘子细细说。
收了摊回家,两人在厨房炒臊子。
“娘子,今日的事也怪我,要不是过年那会子我去那边话家常,也不会惹得那方婆子过来。”
卢妈妈有些内疚,虽然她没有说家里的事情。
但是要不是她过去,方婆子也不会起了心思,那日见了姜瑜,之后话里话外的就和卢妈妈打听。
“妈妈说什么呢,这街里邻居的谁不知道我是个寡妇,况且也不能说是因为妈妈,她家大郎之前就是给我砌烤炉的匠人。”
姜瑜说着有些心烦,那母子两人,特别是方婆子。
今天一来,眼睛滴溜溜的转,看上的怕不是她,是这个摊子。
虽然看出来姜瑜也不大喜欢他们,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
“那方婆子家的事,我也听了不少,她家原是镇上的,方大郎前头的娘子就是县城的人,家里只有她老父和她这一个姑娘……”
卢妈妈说完,姜瑜才明白了。
方武成婚时不过十五岁,那女方却有二十了,他当年其实算是入赘。
成婚两年,女方的父亲就去世了,次年她也没了。
房子被族里人收了回去,家里的银钱方武却说是岳丈看病花光了。
没几个月,方武一家子就搬进了县城。
大家都猜测那钱是方武拿了,只是没有证据,谁也不知道他岳丈到底是存了多少银子。
后来方婆子也想再给方武说亲,只是没有好人家愿意同他家结亲。
这不就是吃绝户吗,吃了前头那家不够,还打起她的主意来了。
姜瑜冷哼一声。
“我看那方婆子是打量着我是外面回来的,当我不知道,好糊弄呢。”
卢妈妈也赞同的点点头,方婆子刚起这心思她就细细打听了她家,实在不是个好去处。
“这几日摊子上也不忙,娘子还是少去些,我和王妹子忙得过来。”
两人还想着避一避算了,没想到那边脸皮还厚着呢。
话分两头。
方婆子提着一篮子荠菜回家,方武在院子里修鸡圈。
“大郎,我今天去姜娘子摊子上了。”
“噢。”
方武头也没抬,其实他对姜瑜没什么感觉。
毕竟生过孩子了,可是耐不住他娘喜欢,非逼他去摊子上吃东西。
“你呀,还不上点心,你看二郎家大哥儿,都要进私塾了。”
方武有些不耐烦,蹭一下起身。
“我都按娘说的做了,她不接茬,还要我怎么样。”
方婆子又小意哄着,拉着儿子坐下与他细细分析。
“娘知道你不喜欢她生过孩子,可是你看她的那个姐儿白白胖胖的,可见是个身体硬朗的,等你们成亲了,再生个哥儿,那个丫头也大了,还能照顾弟弟。”
看着儿子面色缓和了些,又继续。
“你看你爹,身体又不好,你一个人出去,县里匠人多,又接不到什么活,家里是一日比一日紧张。”
“姜娘子手艺好,那摊子生意稳定,你看她家那卢妈妈,一个仆妇穿的也不比你娘差多少。”
“还请了人,这一个月起码也一贯半的大钱吧,等成了婚我就去帮忙,又能省一份。”
方婆子自顾自的说着打算,好似摊子明天就是她家的了。
方武也觉得他娘说的有道理,当时去给姜娘子砌烤炉,一两银子说花就花了。
他当时还想着,她也不怕她家郎君骂她败家,这种娘子,若是做工的人家,他是喜欢的,出手大方事情又少。
但是做娘子,整天抛头露面。
一个女儿,也精细的养着,穿得比大人都好。
算了算了,他娘喜欢就行,况且那姜娘子丰腴……
“行,那我明日再去摊子上吃东西。”
方武又连着去了两日,都没遇上姜瑜。
倒是程津碰上他了,方武走后,程津问卢妈妈。
“卢妈妈,这人怎么回事,来了就东张西望的乱看。”
卢妈妈瞪了一眼走远的方武,看着摊子上没什么人。
“呸,打坏主意的人。”
程津若有所思,又问了卢妈妈这人的姓名。
方武回到家,脸色阴沉。
方婆子擦了擦手上的水渍,迎上来。
“大郎,怎么了。”
“今日又没见着,连那个小丫头也不在。”
这隔三差五的在外面吃,钱没少花,事情没见着什么进展。
方婆子皱了皱眉,心里有点不舒服。
“这姜娘子还拿乔上了,够给她面子了,还带着个拖油瓶。”
又嘀嘀咕咕的打算。
方武没听清,问他娘说什么呢。
“没什么,大郎别管了。”
“嗯。”方武冷冷的应了一声。
“我再出去看看有没有什么活计。”
方婆子拿着巾子给儿子擦了擦汗。
“大郎辛苦,等事情成了家里轻松了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