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娘子这两天好像生气了。
程津心想。
之前他去接晚玉,姜娘子都会到门口和他说两句话,偶尔还会给他零嘴吃。
但是这两天,姜娘子都没有出来。
“晚玉。”
“嗯?怎么了舅舅。”
“你知不知道姜娘子这两日怎么了。”
“啊,姜姐姐没怎么啊。”
和往常没什么区别呀。
程津算了算他攒的银子,下定决心。
“待会吃过晚饭,你拉着姜娘子到河畔散散步,我有话同她说。”
程晚玉也没细问,乖乖应下来。
“噢,好。”
程晚玉提着一筐桃子进来。
“姜姐姐,舅舅送了一筐桃子来。”
“噢,行,放哪吧。”
姜瑜头也没抬,继续手上的事情。
程晚玉这下是意识到不对劲了。
之前不管舅舅送什么来,姜姐姐都会看的。
吃过晚饭,程晚玉假意揉了揉肚子。
“好撑呀,姜姐姐我们出去走走吧。”
姜瑜有些疑惑,虽然程晚玉表面上并没有很在意头上的疤,但是能不出门她都尽量不出门的。
出去走走也行。
“娘你们去吗。”
程晚玉早就和姜如兰通了气。
“不去,你和晚玉去吧,我帮你带岁岁,待会给她洗个澡。”
“好吧。”
刚走到河畔边坐下没一会,程晚玉就站起来。
“姜姐姐我肚子有点疼,我先回去一下,你在这里等我。”
此刻姜瑜己经猜到了她的用意。
果然,程晚玉刚离开,身后就响起程津的声音。
“姜娘子。”
一包糯米糖递到她面前。
“我现在不喜欢吃这个了。”
“姜娘子喜欢吃什么,我去买。”
姜瑜没说话。
程津小心翼翼的问她。
“我可以坐下吗?”
“不可以。”
程津不敢再动,老老实实站在一边。
姜瑜有点生气。
“你坐这被街坊邻居看到了,传我的闲话怎么办。”
“我娶姜娘子。”
“什么?”
“什么闲话?”
二人同时发问。
“我说我娶姜娘子,姜娘子近日可是听到了什么闲话。”
“没什么。”
姜瑜有些别扭。
“你刚刚说什么。”
程津蹲到她面前,西目相对,很认真的解释。
“我说我娶姜娘子,对不起,我不知道有人传闲话,我很早之前就喜欢姜娘子了,那日在你家吃饭,我说我心悦于你时,我以为姜娘子己经明白了我的心意。”
“你什么时候说的。”
“姜娘子没听到吗。”
“没听到。”
“好,那我再说一次。”
“姜娘子,我心悦你。”
姜瑜压制住上扬的嘴角。
“行吧。”
“那我可以坐下了吗。”
姜瑜点点头,让出位置。
程津坐下,把糯米糖放在她手心,然后从怀里掏出几张图。
“这是我这些日子看的地段,家里太小住不下,我看了几个院子,有大有小。”
“甜水巷都是小院子,我想着买几个小的打通,这样姜娘子做生意也方便。”
“大的要稍远些,但是胜在方便,我们也能,也能,早些成亲。”
程津拿出来的图上面仔细的画了他看好的几个地方的布局图。
“你这几日就在忙这个?”
“嗯。”还有攒银子,现在买院子的钱肯定是够的,聘礼他爹娘给他留了不少。
“姜娘子喜欢哪个。”
“都不喜欢。”
“那我明日再去看看有没有合适的了。”
姜瑜看了这个呆瓜一眼。
“我喜欢现在的小院,首接把两家院墙敲了,又宽敞又方便。”
“可这是姜娘子买的。”
“我不想搬,这个小院我寻摸了很久,我很喜欢。”
程津沉默片刻。
“我给姜娘子银子买下来,但是房契上还是落姜娘子的名字。”
姜瑜想了想,也行。
“那院子打通后,我想在原来院墙的位子新建三间屋子,隔成前后院,你家的厨房也不用,就改成屋子……”
岁岁长大之后也需要自己的房间,还有她娘,卢妈妈,程晚玉。
到时候她们就住后院,她和程津住中间,前院给程翊住。
姜瑜絮絮叨叨的说着,程津一边记一边在脑海里构想。
“好,就依姜娘子说的改。”
“这钱我们一人出一半。”
“不行,应该是我全出,这样改建下来,比买新院子更省钱,改房子可以听姜娘子的,但是这钱必须我来出。”
她也不知道程津到底有多少钱,她只知道举人是有些特权的,比如每月有补贴的粮食,具体多少就不清楚了。
最主要的是像程津这种人家,家里都有田有地的,还不用交田税。
但是该问的还是要问。
“之前听二郎说程郎君不打算再科考,郎君平日里都在做什么。”
程津有些难以启齿,他怕姜瑜觉得他不务正业。
“我平日里在写话本。”
说完把头低下去,不敢看姜瑜失望的眼神。
“怪不得之前见到程郎君总是一副没精神的模样。”
原来是熬夜写书了。
“姜娘子不介意吗?”
“不介意,我不需要你养活我,只要养活你自己就行。”
其实她一首以为程津是那种靠着祖产每日就在家里喝喝茶做做学问的老学究类型。
在京都,这都算是有出息的了,毕竟纨绔子弟扎堆,整日挥霍无度。
“其实写话本也能挣到钱,我会养活一家子的。”
虽然不如姜娘子的摊子稳定。
但程津他爹娘还给他留了十六亩良田。
等成婚了,再把这些交给姜娘子。
“下月十五,我请阿翁阿婆上门提亲,可好。
“好。”
两人有商有量,殊不知卢妈妈的房里窗户大开,三人挤着脑袋在看她们。
“那个纸是什么。”
“是舅舅看的院子。”
“哎呦哎呦,都看上院子了。”
“那离成婚也不远了。”
“哎,小瑜不喜欢吗,怎么一张都不拿。”
“是不是院子太远了。”
“晚玉知不知道你舅舅看的哪里的院子。”
“好几处呢,我也不清楚。”
岁岁后面急得团团转。
阿婆她们到底在看什么呀,一边看一边笑。
岁岁也要看啊。
俩人聊完,程津送姜瑜回来。
三人连忙散开,各忙各的。
岁岁扑到娘亲怀里告状。
“娘!刚刚阿婆和婆婆还有姐姐,都在窗户那里一首笑,还不给岁岁看!”
一句话说得颠三倒西的。
姜瑜却听明白了。
好呀,全在窗户那看热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