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战通鉴:破局者的时代博弈

第25章 收购纺织厂

加入书架
书名:
商战通鉴:破局者的时代博弈
作者:
云村长者
本章字数:
4644
更新时间:
2025-07-07

第二十五章:收购纺织厂

赵向阳没马上接话,他站起来走到窗边往外看。他的目光忍不住越过那些挤挤挨挨的屋顶,最后停在了远处那片熟悉的、现在看着却特别破的地方——丰裕纺织厂掉皮的屋顶在秋天的太阳底下特别扎眼。就这一下子,过去的记忆全冲出来了。画面清清楚楚:十八岁的自己,又瘦又胆小,穿着打补丁的工作服,躲在巨大棉纺车间的角落里,偷偷看老师傅怎么验纱、接线头。被林国栋发现时,他吓得差点钻机器底下。可是,他以为的骂人和赶走都没发生。林国栋就狠狠瞪了他一眼,沉默了一会儿,居然从兜里掏出本封面磨破、纸都发黄了的旧书,随手扔到他怀里,就冷冷甩了句:“要看就大大方方学!偷偷摸摸像啥样!”那本书,就是《纺织工艺基础》。就是这本随手扔来的旧书,给他打开了纺织世界的大门,点着了他心里头第一把火。

记忆的潮水退了,眼前还是那片代表完蛋了的屋顶。赵向阳猛地转回身,眼神像刀子一样快,口气斩钉截铁,一点没商量:

“买下丰裕纺织厂。”

“啊?!”张永年吓得差点把茶缸子扔了,滚烫的水溅到手背上都没感觉,“赵总,您说啥?买……丰裕厂?那可是国营厂啊!再瘦的骆驼也比马大,那得多少钱?咱账上活钱够吗?还有……还有厂里那帮老工人、老领导,都是些死脑筋的‘老国营’,他们能乐意?这……这简首是从老虎嘴里抢肉啊!”他一口气问了一堆,脸上全是不敢信。

赵向阳走回桌边,手指头重重戳在桌面上,脑子特别清楚:“机器是六十年代的,老掉牙了,这是事实,是个包袱。但你看看它占的那块地!”他指着窗外,“位置多好!就在镇中心边上,路好走,地方够大,光这块地,以后就值老了钱了!再说工人,”他眼里闪着精明的光,“思想可能旧点,但几十年的老厂,哪个工人手里没点真本事?技术底子厚着呢!只要咱能弄来新机器,好好教好好带,转行做高档料子,特别是南方服装厂抢着要的那种提花绸,绝对行!”他顺手从文件堆里准准地抽出一份市场调查报告,摊在张永年面前,“你看这数儿,整个北江省,找不出一家能稳稳当当做出好提花绸的厂子!这就是个天大的空档!丰裕厂有底子,咱有钱、有路子、有决心,为啥不能把它救活?”

张永年看着报告上扎眼的数字和赵向阳眼里烧着的火,反对的话慢慢小了,但还是担心:“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这改制的手续,听说麻烦得要死,一层层批……”

“再难也得把它啃下来!”赵向阳一点不含糊。他心里明白,机会一眨眼就没了,林国栋那句“看被谁收”可不是瞎说的。要是被别的有钱人,特别是那些只图地皮不管工人死活的投机分子抢了先,那就全完了。

说服了自个儿这边管事的,赵向阳立马动起来。他亲自写了一份特别详细的收购计划和后面怎么干的方案,然后带着张永年,去敲分管经济的刘副镇长的门。

办公室里烟挺大。刘副镇长听完赵向阳的话,慢悠悠弹了弹烟灰,眉头皱着:“小赵啊,你这胆子和想法,我是看好的。但是,国营厂改制,这是个顶顶敏感的事儿,一动全身啊!”他吐了个烟圈,慢慢说,“这可不是简单买个东西。首先,得好几个部门一块弄——经委、国资、劳动、财政,一个不能少。其次,必须严格估厂子值多少钱,不能让公家财产吃亏,这是死线!最关键的是,”他身子往前凑了凑,语气重了,“工人怎么安排!几百号人,干了大半辈子,突然厂子没了,变成私人厂子了,他们的饭碗咋办?思想工作咋做?还有厂里欠着的养老钱、看病钱、工资,加上那些老早欠的债……哪个地方弄不好,都可能惹出大事儿!这责任,谁也扛不住啊。”

赵向阳早想好了。他把那份花了大心思写的计划书,郑重地铺开在刘副镇长和旁边审计局的人面前,一条条说得清清楚楚:

“刘镇长,各位领导,放心。工人安排是头等大事!我的办法是:现在三百个正式工,一个也不开,全都留下!而且,只要厂子正常转起来,工资在原来基础上加10%!欠工人的养老钱、看病钱,由我‘向阳棉贸’先垫上,保证大家的保障不断。机器方面,”他语气稳当,“请专业的人来估价,不能用的、修不好的旧机器,我们按废铁的价买,这钱首接抵厂子欠的债。至于最要紧的地皮问题,”他停了一下,说了个实在的办法,“厂子那块地是公家划给的工业用地,我们按现在的规矩,补交买地的钱,把它变成能做生意或者综合用的地。不过,考虑到刚买厂子投进去的钱太多,这笔买地的钱,我希望……能分几次给,让厂子喘口气。”

刘副镇长和审计局的负责人互相看了一眼,赵向阳这法子实在、想得全,尤其是“一个不开”和“加工资”这两条,大大减轻了政府最怕的出乱子压力。审计局的人小声补了句:“分几次给地钱……这个得市里特批,有难度,但也不是完全没这么干过。”

刘副镇长想了一会儿,手指头在计划书上点了点:“方案本身想得挺细。但是,该走的程序还得走。报市里批,走流程,找人估价、谈……这一套下来,再快再快,起码也得三个月……”

“三个月?”赵向阳立马摇头,口气很急,“刘镇长,等不了啊!厂里啥情况您可能比我更清楚。就上周,锅炉房因为没钱买煤,己经彻底熄火了!现在天越来越凉,再拖下去,厂里那些老掉牙的暖气管子一冻裂,损失可就大了去了!那可是真金白银的公家财产损失!还有,”他加重语气,带着股劲儿,“几百号工人和他们一家老小,眼巴巴等着钱买米下锅,他们……更等不起啊!”

赵向阳最后这句话,戳到点子上了。刘副镇长想起刚才路过纺织厂看到的冷清样儿和老工人们没魂儿的眼神,终于不再犹豫,把烟头按灭在烟灰缸里,拍板道:“行吧!情况特殊,特事特办!我们马上组织联合工作组进纺织厂,开始估价和谈,玩命儿把时间压短,尽快把手续办妥!小赵,你这边也准备好,随时接厂子。”

最难搞的官家那道坎儿,在赵向阳有道理、摆情况、说得急的劲儿下,总算松动了。

然而,真正的难事儿在工人开会那天。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