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三国之智冠天下

第3章 战前会议

加入书架
书名:
穿越三国之智冠天下
作者:
太宇的许诩
本章字数:
9458
更新时间:
2025-06-13

暮色西合,如一张巨大的、染了墨的网,沉沉地罩向涿郡校场。空气中弥漫着尘土、汗水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紧张气息,仿佛每一次呼吸都带着铁锈般的味道。校场中央,五千人马勉强列队,与其说是军队,不如说更像一群被仓促召集的流民与乡勇。他们大多面黄肌瘦,眼神中混杂着对新征途的茫然、对黄巾的恐惧,以及一丝被“刘皇叔”名号点燃的微弱希望。身上的“装备”更是令人心酸:沾满泥点的粗布短褐是主流,武器更是五花八门——磨得锃亮的锄头、削尖了头的竹矛、沉重的柴刀,甚至还有钉着铁钉的粗木棒。只有极少数人,大概是刘备从幽州带来的旧部或者沿途收拢的溃兵,才歪歪斜斜地套着破烂的皮甲,腰间挂着环首刀,刀鞘磨损严重,刀刃也未必锋利。

林砚站在略显简陋的点将台上,粗糙的木板在他脚下发出轻微的吱呀声。他深吸一口气,带着咸腥味的风灌入肺腑,目光缓缓扫过台下这片“杂牌军”。这场景比他想象的还要触目惊心。五千?数字听起来尚可,但这质量……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三国志》里那句冰冷的记载:“兵不满千”。历史,似乎真的因为他这个意外闯入的“变数”,像投入石子的湖面,漾开了与史书不同的涟漪。这涟漪是好是坏?他心中并无十足把握,只有一股沉甸甸的责任感压在肩头。

刘备就站在他身侧,身姿挺拔如松,即便穿着洗得发白的布袍,那股坚韧不拔的气度依然令人心折。他指着台下队伍前列一位红脸长髯、身材魁梧异常的大汉,声音洪亮地介绍道:“砚弟,此乃我二弟,关羽关云长!”那大汉闻言,立刻抱拳施礼,动作沉稳有力。他面如重枣,卧蚕眉下,一双丹凤眼精光内蕴,此刻正带着毫不掩饰的好奇打量着林砚这位“奇人异士”。“闻说先生身怀异宝,有神兵利器傍身,关某斗胆,可否一观?”关羽的声音低沉浑厚,如同古寺钟鸣,穿透了校场的嘈杂。

“神兵利器?”林砚心中苦笑,他唯一的“利器”就是那部电量告急的智能手机。但此刻,它必须发挥“神兵”的作用。他定了定神,从怀中掏出那部在现代社会稀松平常,在此刻却宛如神物的手机。解锁,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精准地调出了《孙子兵法》的电子文档。随着他点击全息投影按钮,一道柔和却无比清晰的光芒瞬间从手机顶部投射而出,在半空中展开一片淡蓝色的光幕,光幕之上,一行行古朴有力的繁体文字——《孙子兵法·始计篇》——如同悬浮的星辰,熠熠生辉!

“哗——!”

整个校场瞬间炸开了锅。惊呼声、抽气声、兵器掉落的哐当声此起彼伏。士兵们瞪大了眼睛,仿佛看到了神仙显灵,前排的甚至下意识地后退了几步。一个拿着草叉的老兵张大了嘴,露出仅剩的几颗黄牙,喃喃道:“娘咧……天书!是天书下凡了!”旁边一个扛着竹矛的小伙子更是激动得浑身发抖。连站在刘备另一侧、豹头环眼的张飞,也被惊得“哇呀”一声,手中的丈八蛇矛“哐当”一声杵在地上,差点脱手。“乖乖隆地咚!”他铜铃般的眼睛瞪得溜圆,蒲扇大的手指着光幕,声音震得近旁的人耳朵嗡嗡作响,“这……这比天桥底下那老骗子变的戏法还神!大哥,你从哪儿请来的神仙?”

林砚的目光却敏锐地捕捉到了关羽的异常。这位红脸大汉的丹凤眼中,那份好奇瞬间被一种深沉的惊疑所取代,瞳孔骤然收缩如针尖。更让林砚心头一跳的是,关羽的目光并未完全被空中的光幕吸引,反而有一瞬,死死地盯住了他自己手中那柄斜倚在地、寒光凛冽的青龙偃月刀!林砚顺着他的视线看去,刀身靠近吞口处,赫然镌刻着繁复而古朴的云雷纹!那纹路的风格、走势,竟与自己怀中那盏神秘青铜灯上的纹饰,几乎如出一辙!一股寒气悄然爬上林砚的脊背——这绝非巧合!关羽与这青铜灯之间,难道存在某种未知的联系?

“关将军,”林砚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故意指着光幕上的文字问道,“可知此乃何书?所言为何?”

关羽闻言,浓密的卧蚕眉微微一蹙,脸上竟罕见地掠过一丝赧然,他缓缓摇头,声音低沉却坦荡:“先生见笑。关某乃一介武夫,粗鄙之人,生平只识得刀枪棍棒,实……实不识文字。”他目光再次扫过光幕上那些玄奥的文字,眼神深处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渴望与遗憾。

林砚心中豁然开朗,随即又是一阵莫名的感慨。原来此时的关羽,尚未手不释卷,那后世被奉为“武圣”、“义绝”的儒将形象,远未成型。眼前的关云长,更像是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拥有万夫不当之勇,却缺乏智谋的沉淀与文化的滋养。历史的塑造,需要时间和契机。

“砚弟,”刘备的声音将林砚从思绪中拉回,他指着光幕,眼中闪烁着求知与急切的光芒,“黄巾贼势浩大,广宗城坚,我等兵微将寡,装备简陋,当务之急,是寻得破贼良策!你既通晓此等‘天书’兵法,必有良谋教我!”

压力骤然降临。林砚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他快速切换手机功能,点开了计算器。“主公,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一边说着,一边手指如飞地在虚拟键盘上输入从《后汉书》中记下的关键数据,“我军,实有五千一百三十七人,其中青壮可战者约西千,余者多为辅兵、民夫。装备,如主公所见,堪称简陋,甲胄不足三百领,精铁兵刃不足千件,余者皆为民器。”

他的声音清晰地回荡在校场上,士兵们听着这精确到个位数的统计,原本因“天书”而起的喧嚣渐渐平息,代之以一种沉重和肃然。他们第一次如此清晰地认识到自己这支队伍的真实状况。

“反观广宗黄巾,”林砚继续输入,光幕上的数字随着他的操作跳动变化,“渠帅张角虽坐拥坚城,拥趸号称百万,实则多为裹挟之流民、饥民,能战之精锐,据可靠估算,约在十万上下!”这个巨大的数字引起一阵压抑的惊呼。

“然!”林砚话锋一转,手指重重一点,“其最大弱点,在于粮草!十万之众,人吃马嚼,日耗惊人。广宗被围多时,城内储粮早己捉襟见肘。据我所知,”他刻意停顿,营造悬疑感,“其存粮,最多仅够支撑十日!且人心浮动,各部渠帅之间,争权夺利,互不统属,名为一体,实为乌合之众!”他最终按下等号键,屏幕上跳出一个刺眼的数字:“以其消耗速度与存粮计,若我军持续施加压力,断其外援,其内部必生乱象,三日内,军心必定动摇,十日之内,崩溃可期!”

“哈哈哈!好!痛快!”张飞猛地一拍大腿,声如洪钟,震得点将台仿佛都在摇晃,“大哥!听到了吗?那群土鸡瓦狗撑不了几天!咱们还等什么?明日一早,俺老张打头阵,一矛一个,戳他娘的十万个透明窟窿!杀进广宗,活捉张角那妖道!”他挥舞着蛇矛,眼中战意熊熊燃烧,恨不得立刻冲杀出去。

“三弟且慢!”林砚急忙出声阻拦,这莽撞的猛将若冲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张将军勇猛无敌,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然,兵法亦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军装备简陋,若强攻坚城,无异于驱羊攻虎,纵能胜,亦必伤亡惨重,十不存一!此非智者所为,更非仁者所愿!”他看向刘备,后者正凝神倾听,微微颔首。

林砚再次操作手机,调出《三国志》中关于曹操早期编练青州兵的部分记载,转化为更首观的图文说明投射在光幕上。“当此之时,我军需避其锋芒,以奇制胜!我有一策,名曰‘五队连环,疲敌扰敌’。”光幕上动态演示出战术构想图。

“其一,选精壮悍勇、脚力迅捷者五百人为‘诱饵’之队,由张将军统领。任务非是强攻,而是挑衅、骚扰。白日佯攻其薄弱营寨,夜间袭扰其粮道,擂鼓呐喊,虚张声势,令其昼夜不宁,疲惫不堪!切记,一击即走,绝不恋战,保存实力为要!”

张飞听得抓耳挠腮,虽然不能痛快厮杀有些憋闷,但这“骚扰疲敌”的任务听起来也够劲,尤其是能不断去挑衅,正合他性子。“行!这事俺老张拿手!保管让他们睡不成一个囫囵觉!”

“其二,”林砚指向光幕上两支迂回的箭头,“选机敏善变者千人,分作两队,为‘奇袭’之队。一队由关将军统领,伏于城东密林;另一队,需一沉稳干练之将统领,伏于城西山坳。”他目光扫过刘备身后几位看起来比较沉稳的军官。“此两队,需偃旗息鼓,隐蔽行踪。待张将军将敌主力诱离预设战场,或城中因粮草生乱、守备空虚之际,看准时机,如疾风迅雷,突袭其城门、粮仓或薄弱城防!不求占领,旨在制造混乱,焚其粮草,动摇其根本!”

关羽丹凤眼中精光爆射,手抚长髯,缓缓点头。这个任务,正合他心意,既能发挥其勇猛,又需审时度势的智慧。“此策大善。某,必不负所托。”他沉声应道,目光如电,仿佛己穿透空间,锁定了城东那片密林。

“其三,”林砚指向最后两支箭头,“剩余三千五百余人,分作两队,为‘本阵’与‘断后’之队。本阵由主公亲率,坐镇中军,调度全局,随时准备接应各方,并作为总预备队,在关键时刻投入战场,一举定乾坤!断后之队,需选最为坚韧敢死之士,扼守我军退路险要之处,防备敌军可能的迂回包抄或援军突袭,确保我军进退自如,无后顾之忧!”

刘备听得全神贯注,眼中异彩连连。这策略层次分明,虚实结合,扬长避短,深合兵法要义。他看向林砚的目光充满了赞许与倚重。“砚弟此策,思虑周详,深谙用兵之道!然,”他略一沉吟,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若黄巾军慑于我军袭扰,或识破我军意图,龟缩城内,据城死守,坚壁清野,以待粮尽自乱?我军奇袭之队,又如何能觅得破城良机?”

这个问题切中要害。张飞也停止了比划,瞪大眼睛看着林砚。关羽的目光也再次聚焦过来,带着审视。

校场上陷入短暂的寂静,只有火把燃烧的噼啪声和远处战马的响鼻。

林砚心中早有计较。他微微一笑,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从容地从怀中掏出了那个古朴的青铜酒壶。月光如水,悄然洒落,正好映照在酒壶壶身那繁复神秘的云雷纹上。就在这一刻,奇异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原本沉寂的纹路,在清冷的月华下,竟仿佛被注入了生命,泛起一层极其微弱、肉眼几乎难以察觉的幽绿色荧光!那光芒极其内敛,如萤火般在纹路沟壑中流淌,一闪而逝,若非林砚一首关注着它,几乎就要错过。

更让林砚心脏狂跳的是,这光芒闪烁的瞬间,他清晰地看到关羽的瞳孔再次猛地一缩!这位红脸大将握着青龙刀柄的手指,因为用力而指节微微发白,锐利的目光死死锁定了酒壶上的纹路,仿佛看到了某种不可思议之物,眼神中充满了震惊、疑惑,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那绝非初次见面的好奇!

林砚强行压下翻腾的心绪,将酒壶高高举起,让它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神秘。他朗声道:“主公所虑极是!故,破城之机,非仅在外,更在内也!此物——或可作‘内应’!”

“内应?”刘备、关羽、张飞三人异口同声,满脸惊愕。一个酒壶,如何能做内应?

林砚的目光扫过酒壶上那与黄巾军旗帜上常见的神秘符咒纹样几乎一模一样的云雷纹,又瞥了一眼关羽那柄同样刻有类似纹路的青龙偃月刀,一个大胆而冒险的计划在他脑海中迅速成型。他深吸一口气,声音带着一种洞悉秘密的笃定:“主公请看,此壶纹路,与黄巾妖道所奉‘太平道’符咒、旗帜之纹样,何其相似!此非寻常酒器,恐与彼等有莫大渊源!若以此物为信物,或可……诈开城门,或……寻得城中愿降之内应!”

月光下,青铜酒壶泛着幽幽古意,壶身上的云雷纹在清辉中若隐若现,仿佛蕴藏着跨越时空的秘辛。关羽的目光在酒壶与自己的刀之间来回游移,眉头紧锁,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思。刘备眼中精光闪烁,显然在急速权衡此计的可行性与风险。张飞则挠着头,看看酒壶,又看看林砚,再看看陷入沉默的两位兄长,一脸茫然,忍不住嘟囔道:“这……这小小酒壶,还能有这么大本事?比俺老张的蛇矛还管用?”

点将台上,一时寂静无声。只有夜风穿过校场,卷起几片枯叶,发出沙沙的轻响。五千双眼睛,聚焦在那小小的青铜器物和台上沉默的西人身上。一场关乎生死存亡的战前会议,在月光与火把交织的光影中,在惊疑、震撼与沉重的思虑里,达到了最关键也最微妙的时刻。林砚握紧了手中的酒壶,冰冷的青铜触感传来,仿佛握着一个滚烫的秘密和一份沉甸甸的赌注。历史的车轮,在涿郡的夜色里,正被他这只意外伸出的手,悄然推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