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改革新篇
我与苏琴回到府邸,刚踏入二门,老李就快步迎上来,脸上的笑容舒展得像朵花:“少爷、少奶奶,万岁爷的诏令到了!” 我心中一紧,快步跨进厅堂,只见一名黄门侍郎正立在厅中央,手中托着明晃晃的圣旨。
我与苏琴齐齐跪下,那侍郎展朗声读到:“朕念秦峰在兵工厂武器展示活动中的卓越表现,着即擢升其为兵部右侍郎,领军事改革事务,苏琴协理其事务,钦此。” 我与苏琴对视一眼,眼中满是振奋,这无疑是改革道路上的又一强音。
次日,我身着崭新的官服踏入兵部。府内一派忙碌,官员们或疾步而行,或低声交谈,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息。我径首走向办公的主厅,厅内陈设古朴,墙上悬挂着大幅军事舆图,案几上堆叠着奏折。
我刚落座,兵部尚书便大步跨入,他身形高大,脸庞方正,眼中透着精明:“秦侍郎,恭喜啊,此次升迁可非比寻常。” 我起身拱手:“多谢尚书大人吉言。下官初来乍到,还望大人多加提点。” 尚书微微一笑,眼神中闪过一丝赞许:“秦侍郎客气了,你那日在展示活动上的表现,老夫可都瞧在眼里。咱们兵部如今可就指着你领头搞改革了。”
我正色道:“还请尚书大人指示,下官定当尽力而为。” 尚书捻须沉吟片刻,才缓缓道:“如今的当务之急,是将火器生产规模化。兵工厂虽初具雏形,但产量仍远远不够,边疆将士们还盼着精良武器抵御外敌呢。”
我早己胸有成竹,当下便将预先准备好的计划徐徐道来:“在下以为,当务之急是扩充兵工厂规模,招募更多工匠,同时从各地征调熟练匠人支援。另外,还须搭建更多厂房,添置先进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我边说边从怀中掏出一张详细规划图,这图上清晰标注着新厂房的布局、各类器械的摆放位置以及工匠们的流水作业路线。
兵部尚书接过图纸,细细端详,眼中闪过惊喜:“秦侍郎思虑周全,这规划图甚是详尽,老夫这就命人依此筹备。” 我心中一块石头落了地,却也不敢松懈,紧接着又道:“除此之外,火器的研究革新也得同步推进。当下火器虽有一定威力,但仍有诸多不足,比如射程、精准度等都有提升空间。” 我望着尚书,眼中满是热切,“还望尚书大人能拨出专项银两,召集精通机械、火药的学者与工匠,组建专门的研发队伍。”
尚书微微颔首,沉声道:“秦侍郎所言极是,老夫这就拟旨申请银两。你只管放手去干,若有任何难处,尽管来找老夫。” 我大喜,连忙拜谢。
与此同时,苏琴也没闲着。她带着一众丫鬟仆妇,在府里专门腾出的厢房里忙碌起来,这里将被改造成临时的办公场所,协助我处理兵部的事务。她亲自设计房间布局,将各类奏折、文书分门别类摆放,还特地留出一间小屋作为密室,用于存放机密文件。
我踏入这间临时办公厢房,望着眼前井井有条的陈设,心中满是感慨:“琴,你可真是想得周到。” 苏琴转过身来,眼中带着一丝狡黠:“夫君,这可是为了帮你更好地处理政务,往后你可别嫌我多事。” 我大笑出声,将她轻轻揽入怀中:“哪里的话,这是我求之不得的好事。”
就在这时,老李匆匆从外面奔进来,脸上的表情有些复杂:“少爷,兵工厂那边又有新情况。” 我心中一沉,快步迎上前:“何事?” 老李压低声音:“扩充兵工厂需要大量银两,可国库调配的首批银两数额,只有您估算的一半。” 我紧皱眉头,这可如何是好,没了足够的银两,兵工厂扩充计划岂非要搁浅?苏琴眼中闪过一丝思索,轻声道:“夫君,要不咱们先从其他渠道周转些银两应急?” 我正欲回应,忽然府外传来喧闹声,似有人在高声叫嚷。
我快步奔到府门外,只见一群工匠正聚集在衙门口,领头的工匠满面怒容,手中挥舞着一张纸:“我们要求涨工钱!这兵工厂的活儿越来越重,可工钱却还是老样子,这日子没法过了!” 我心中一惊,这可真是麻烦接踵而至。
我立刻安抚道:“各位兄弟莫急,我这便进去与大人商议。” 工匠们这才稍稍平息,可那阴霾却依旧笼罩在我心头。我深知,改革之路从无坦途,这银两短缺与工匠不满,不过是前行路上的又一道关卡。只是,我己做好准备,便是踏平万难,也要为大明闯出一条强盛之路。
现在要做的,便是仔细权衡,先解决这燃眉之急的银两问题,再与工匠们好好商议,不能让这改革刚有起色就陷入困境。我与苏琴对视一眼,她眼中满是信任与支持,这让我底气顿生。我转身对老李吩咐道:“马上备轿,随我去趟户部,看看是否能先行借调些款项救急。” 老李点头应声,我则深吸一口气,迈开大步向户部赶去,心中默默盘算着如何说服户部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