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97章 由豫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5084
更新时间:
2025-07-08

一旦最高决策层的顾虑被扫除,那股被压抑的集体热情便如同冲破闸门的洪水,以不可阻挡之势,席卷了整个后山。防空洞工程,正式拉开了它如火如荼的序幕。

然而,现实的困难远比想象中更为严峻。那片被他选中的山体,仿佛是在用它亿万年形成的坚硬骨骼,来考验这群闯入者的决心。挖掘工作异常艰难,钢钎凿在青灰色的岩石上,只能迸出点点火星,留下一个浅浅的白点。每一寸的掘进,都意味着成百上千次的重复敲击,都考验着人们的体力和意志。

在这样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他,成为了整个工地上当之无愧的核心与灵魂。他就是那个“由豫”之人——《易经》豫卦的九西爻辞曰:“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意思是,由他来引发和带动众人,必将大有斩获;不要怀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会像发簪一样紧紧地聚集过来。此刻的他,正是这句爻辞最生动的诠释者。

他仿佛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每天,当东方的天空还只是一片鱼肚白,山林间的鸟鸣还未唤醒沉睡的校园时,他己经独自一人扛着工具上了山,用第一声清脆的凿击声,奏响一天劳动的序曲。而当夜幕降临,满天星斗开始闪烁,师生们早己拖着疲惫的身躯返回宿舍时,他却依然在工地上巡视,检查着每一处新挖掘的坑道,确保没有任何安全隐患,才最后一个下山。

他永远出现在最困难、最危险的地方。哪里出现了岩石断层,哪里就有他勘察的身影;哪里的挖掘进度停滞不前,哪里就有他挥舞铁锤的示范。他的手掌,在短短几天内就磨满了血泡,血泡破裂,又迅速结成了厚厚的、带着泥土和铁锈颜色的老茧。但他对此浑然不觉,仿佛有着使不完的力气,那瘦削的身体里,蕴藏着一座能量无穷的火山。

他不仅仅是一个身先士卒的劳动模范,更是一位充满智慧的“总工程师”。他手把手地教那些从未干过重活的年轻老师和高年级学生,如何选择最佳的站位,如何利用腰部的力量挥动大锤,如何通过倾听敲击声来判断岩石的内部结构,找到最省力的突破口。他的讲解深入浅出,充满了实践的智慧,让许多人茅塞顿开,劳动效率大大提高。

然而,他所做的,远不止于此。更让人由衷钦佩的,是他以一种近乎神奇的方式,将这场艰苦卓绝的体力劳动,升华为一堂别开生面的、关于“作乐崇德”的伟大实践课。

每天中午和傍晚的劳动间隙,是师生们最疲惫的时刻。大家常常累得东倒西歪,瘫坐在冰冷的岩石上,连话都说不出来。每到这时,他便会站到一块高高的岩石上,清一清嗓子,用他那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的嗓音,组织大家唱起那些激昂的革命歌曲。

“我们走在大路上,意气风发斗志昂扬……”

“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这力量是钢……”

雄壮的歌声在寂静的山谷间回荡,仿佛一股股暖流,注入到每个人疲惫的身体里,驱散了肌肉的酸痛,振奋了消沉的精神。师生们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他们跟着他一起放声高歌,汗水和歌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幅充满力量和乐观精神的动人画卷。

唱歌之余,他还别出心裁地办起了“工地学习会”。他不像教导主任那样,只会空洞地喊几句政治口号。他会拿起当天的报纸,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大家讲解当前的国内外形势,深入浅出地分析“备战备荒、为人民”这一战略决策的深远历史意义。他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明白,自己今天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不再是简单的体力消耗,而是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神圣使命。

他还会给大家讲历史故事,从大禹治水的三过家门而不入,讲到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的千秋功业;从汉代戍边将士的屯垦戍边,讲到近代林县人民劈开太行山修建红旗渠的英雄壮举。他用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战天斗地、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来鼓舞眼前这群年轻的后来者。他的讲述充满了激情和智慧,让那些原本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历史人物,变得鲜活而亲切,仿佛就是他们身边的榜样。

在他的带动和引导下,整个工地呈现出一种超乎寻常的、积极向上的氛围。原本枯燥、繁重、令人望而生畏的挖掘工作,奇迹般地变成了一件充满乐趣、充满崇高感和教育意义的伟大活动。师生们的热情被前所未有地调动起来,许多人甚至主动放弃了休息日,自发上山加班。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都远远超出了最初最大胆的预期。这,便是“由豫,大有得”的真正含义——由一个德行高尚、意志坚定的人来引领,所能激发出的集体力量,是无穷无尽的。

他的无私、他的热情、他的智慧,如同磁石一般,牢牢地吸引和感染了周围所有的人。

那些在会议上曾经对他心存疑虑的同事,此刻早己被他的以身作则和人格魅力所折服,心甘情愿地成了他最得力的助手,主动承担起后勤保障和技术支持的工作。那些平日里在课堂上最调皮捣蛋、最不服管教的学生,在工地上却变得格外听话,他们抢着干最累、最脏的活,把能在他手下领到一个艰巨的任务视为一种荣耀,视他为自己人生中真正的偶像和楷模。

大家毫无疑问地、发自内心地团结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坚不可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这正是爻辞中所说的“勿疑,朋盍簪”——不要有任何怀疑,志同道合的朋友们,都会像古代女子头上那紧紧束发的簪子一样,紧密地聚集过来,同心同德,共赴前程。

而这种热烈的、毫无猜忌的、完全信任的集体氛围,也为他那个深藏于心的秘密计划,提供了最好、最安全的掩护。

他可以极其自然地走遍工地的每一个角落,以检查工程质量为名,仔细勘察每一段坑道的岩石结构;他可以名正言顺地拿着测量工具,反复测量每一个关键节点的深度、宽度和角度。他所有的这些“分外”仔细和“过分”严谨的举动,在周围所有人的眼中,都只是一个极端负责、追求完美的领导者应有的表现。没有人,会对他的动机产生哪怕一丝一毫的怀疑。

在那些夜深人静、万籁俱寂的时刻,当所有人都己进入梦乡,他却常常独自一人在灯下,对着白天偷偷绘制的草图,在脑海中反复地、不知疲倦地推演着。那个承载着民族未来的防水铁盒,应该被安放在坑道的哪一个具置?用什么样的方式进行固定,才能抵御未来可能发生的任何剧烈震动?又该如何进行伪装,才能与周围的岩体融为一体,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万无一失?

一切的准备工作,都在这片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之下,在嘹亮的歌声和口号声的掩护之下,悄无声息地、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就像一个最高明的棋手,在所有人都专注于眼前棋盘上的激烈厮杀时,他却己经不动声色地,为那盘关乎未来的、更宏大的棋局,布下了一颗看似随意、实则至关重要的闲子。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