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的空调发出低沉的嗡鸣,林知夏第无数次调整显微镜的焦距,目镜里B - 7菌株的荧光微弱地闪烁着。
她揉了揉发酸的眼睛,目光不经意扫过实验日志表——
程薇的名字最后一次出现是两周前的周三,可就在昨天,程薇竟在学院群里分享了一篇发表在核心期刊的论文。
培养皿在实验台上泛着冷光,林知夏的手指无意识着记录本边缘。
那篇论文的数据曲线走势,总让她觉得似曾相识,像是在自己某次失败的实验记录里见过类似的波动。
系统适时在视网膜上弹出淡蓝色提示:检测到宿主轻微疑惑情绪,是否消耗100点能量值使用“数据比对分析”?
她咬着嘴唇犹豫片刻,最终摇头关闭界面。
此刻的她突然意识到,比起揪着这点怀疑不放,心里更期待着即将到来的周末归乡之旅。
周五下午的阳光斜斜照进宿舍,林知夏蹲在地上收拾行李,运动裤的裤腰又松了一圈。
她把实验记录本和笔记本电脑仔细塞进防震包,顺手将小雨千叮万嘱要带的桂花糕订单条夹进钱包。
手机在桌上震动,跳出辅导员的消息:知夏,学术文化节的视频剪辑好了,要不要看看?
她盯着屏幕上跳动的光标,想起展示那天聚光灯下的自己,又想起陆淮冷淡却带着认可的评价,指尖在键盘上悬了悬,回复:老师辛苦啦!等我下周返校再看!
高铁站的电子屏闪烁着车次信息,林知夏攥着车票站在检票口,听着广播里熟悉的报站声,突然有些恍惚。
过去的自己总嫌回家路途遥远,现在却盼着能多在父母身边待些时间。
车厢门缓缓打开,混合着空调冷气的风扑面而来,她找座位时,邻座大叔热情地帮忙放行李:"小姑娘一个人出门啊?放这儿,我帮你看着!"
两个小时的车程里,窗外的景色从高楼大厦渐渐变成连绵的稻田。
林知夏看着手机里的家庭群,半小时前妈妈刚发了条语音:囡囡,你爸今天去镇上买了活鱼,晚上给你炖鱼汤喝!
语音里还夹杂着油锅爆香的滋滋声,她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系统却在这时弹出警告:检测到唾液分泌异常,建议克制饮食冲动,她忍不住对着空气翻了个白眼。
推开家门的瞬间,炖肉的香气裹着熟悉的烟火气扑面而来。
"囡囡回来啦!"妈妈系着印满卡通小熊的围裙从厨房冲出来,手里还攥着锅铲,"快让妈看看,是不是又瘦了?"
温热的手掌捧住她的脸,林知夏突然想起小时候发烧,妈妈也是这样整夜守在床边,用凉毛巾敷着她的额头。
饭桌上的白瓷碗堆成小山,爸爸默不作声地往她碗里夹了块最肥美的红烧肉:"多吃点,减什么肥。"
林知夏咬下一大口,肥瘦相间的肉在舌尖化开,甜咸交织的滋味让她眼眶发热。
这和学校食堂寡淡的水煮菜截然不同,系统的警报声在脑海里疯狂作响,可她故意忽略那些刺眼的提示,又夹起一个油亮亮的狮子头。
饭后的月光温柔地洒在院子里,爸爸拎着鱼竿轻轻敲了敲她的房门:"去村口鱼塘坐坐?"
乡间的夜静得能听见露水从草叶滑落的声音,鱼线坠入水中,惊起一片细碎的银波。
爸爸往她手里塞了把炒瓜子,壳上还带着微微的焦香:"听说你在学校拿奖了?"
他的声音有点发闷,像是怕被人听见似的,"别太累着,实在不行就回家。"
林知夏靠在爸爸肩头,望着天上闪烁的星星。
小时候她总爱躺在凉席上,听爸爸讲张衡发明地动仪的故事,那时的梦想简单又纯粹。
现在的她却在科研的迷宫里摸索,要面对程薇的暗箭,要完成系统苛刻的任务,可此刻被爸爸的体温包围着,那些烦恼突然变得很遥远。
回到房间整理行李时,林知夏的目光落在实验记录本上的批注。
陆淮遒劲的字迹在台灯下泛着微光,她鬼使神差地打开微信,在群里搜索框里输入"陆淮"两个字时,心跳莫名加快。
添加好友的界面弹出,她反复修改验证消息:
陆学长好,我是林知夏,想请教些学术问题,发送前又删掉"想请教"改成"有些问题",最后干脆删掉所有文字,只点了发送。
没想到对方秒通过,对话框里躺着简单的一句:有问题随时说。
她盯着这句话看了足足五分钟,首到手机屏幕自动熄灭。
第二天清晨,露水还挂在菜叶上,林知夏跟着妈妈去菜园。
的泥土裹住运动鞋,她笨拙地握着锄头挖土豆,却不小心铲断了半根萝卜。
"傻丫头,要顺着叶子挖!"
妈妈笑着接过锄头,指尖的老茧蹭过她的手背。远处传来邻居家的狗吠声,篱笆外的丝瓜藤上,一只瓢虫慢悠悠地爬过黄花。
临走时,箱子里被塞得满满当当。
妈妈把保温桶装的鸡汤塞进她怀里:"路上饿了就喝,热乎的。"
爸爸默默将刚摘的青菜捆好,又往她包里塞了袋炒瓜子。
高铁启动的那一刻,林知夏贴着车窗,看着父母的身影逐渐变成两个小黑点。
手机在包里震动,是陆淮在学院群里分享了篇新文献,她点开附件,看着密密麻麻的公式,突然觉得充满力量。
归乡的行囊里,装着妈妈腌的咸菜、爸爸摘的青菜,装着星空下的私语,也装着重新出发的勇气。
那些在实验室里的焦虑、和程薇的明争暗斗,在这一刻都被家的温暖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