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果恭光复汴京后,上奏朝廷,皇帝宋宁宗大喜,遂召集百官举行庙祭,告慰列祖列宗在天之灵。
宋宁宗又遣使至汴京,命唐王殿下修缮历代宋朝皇帝陵寝,蠲免京东路、京西路、京畿路等州县一年租税,以示皇恩浩荡。
有书生建议唐果恭上疏请皇帝銮驾返回汴京,唐果恭笑道:“如今蒙古人大举进犯中原,黄河以北己是战场,岂能将皇帝搬来汴京,让其担惊受怕?”于是不听书生建议。
唐果恭欲知蒙古人兵力所及之处,召王源、丁大海入,命两人各率领精骑西千,一出河东路(今山西省),一出河北路(今河北省),侦查蒙古军的动向。二将得令,遂领骑兵前往。
先说王源,九月初二日率领骑兵渡过黄河后,先攻破卫州(今卫辉市),再越过太行南段山脉,进攻泽州(今晋城市),泽州兵马钤辖李旭慑于大宋威势,不战而降。
王源继续领兵北进,攻入长子县(今长治市)。王源觉得奇怪,一路上几乎如入无人之境,如今自己是否应该继续推进,去侦察蒙古军?
王源派人回汴京报告,自己率领骑兵推进到长子县,是否应该继续前进。唐果恭对使者说道:“如今金军守军大部分聚集于西京大同府一带,河东路全面空虚,王源可以试试奔袭太原府,拿下太原城。”
王源接到回复后,继续向北推进,果然所经过的州县都是几百老弱据守,王源军所向必克,夺取州县粮食补充自己。
九月初八日,王源进薄太原城下。太原知府穆延鲁亚苞大惊,召集城内兵力防御。王源未能冲入,转向北面而去。
九月十一日,终于在雁门关一带遇到了数百名蒙古骑兵。只见蒙古骑兵身穿皮甲,与宋军所穿戴的纸甲(注一)形成强烈对比。
蒙古骑兵以为王源是金军,挥舞弯刀向王源骑兵扑来,王源不慌不忙,排列阵势,等蒙古骑兵冲到一百步左右,下令骑兵点燃火绳枪射击。
这支蒙古骑兵领兵小校吓得大惊,以为敌军会使用妖法,于是下令退兵。
王源骑兵既然难得遇到蒙古骑兵,于是向前查看受伤未死的蒙古军,将两个只是手臂中弹的幸存者包扎好,押在马上,然后向南而还。
另一路丁大海骑兵,在朝歌县(今淇县)遭遇金军移刺蒲阿部阻挡,无法突破,被迫回撤。
当时,唐果恭率领大军围攻洛阳,完颜匡自知不敌,率军溃围西撤潼关。大宋的西京洛阳亦光复,南宋朝廷上下莫不欢欣鼓舞,皆赞唐果恭厉害。
唐果恭正组织大军准备攻取潼关,光复关中,京兆府路制置使完颜松答领兵三万与安丙战于凤翔路,关中空虚,完颜匡下令签发汉人为军,汉人豪杰郑耀书愤而起兵于同州(今大荔县),趁金国京兆府(今西安市)空虚,率领豪杰攻入长安城。
完颜匡大惊,放弃潼关,引兵回救,唐果恭大军不费吹灰之力,夺取了潼关。潼关一破,关中再无险阻可守。
九月二十二日,唐果恭亲自率领十七万大军首逼京兆府。
完颜匡顿兵坚城下,还未打败郑耀书,只好在野外率领三万多大军列阵于灞水以东。
唐果恭笑道:“区区三万大军,不够我军喝一壶。”
于是大宋十七万大军犹如蚂蚁一般涌向完颜匡三万人,金军左右翼无法伸展,金军好似孤岛一般被宋军包围。
宋军用火绳枪猛烈射击,金军死伤惨重,完颜匡叹道:“大金完蛋了!”
说完,率领一千“铁浮屠”,向宋军阵内冲入,最终犹如泥牛入海,全部覆灭。
唐果恭击杀完颜匡,俘虏了一万七千多金军。
郑耀书打开长安城,迎接宋军入城。
唐果恭下令将京兆府改为永兴军,恢复北宋旧称。
金国京兆府路制置使完颜松答得知唐果恭攻入关中,自知己无退路,率军北撤,向西夏投降。
西夏主李遵顼接见了完颜松答,问道:“当年大金打得宋人剩下半壁江山,如今为何你们金人却被宋军追着打,太没用了!”
完颜松答道:“陛下,宋人今时不同往日,宋兵非常强悍,且听闻宋朝突然冒起一个叫唐果恭的大将,率领大军北伐,所向披靡,臣兵弱难敌,故来投奔大王。”
李遵顼笑道:“听闻唐果恭只是村野农夫,居然打得金国大败,朕要发兵会会唐果恭,看看他是不是三头六臂!”
完颜松答见李遵顼如此轻视自己,心想:“就怂恿你去试试!”
于是完颜松答道:“大王刚刚登基不久,国内人心未服,如能一战击败唐果恭,夺取整个关中,则功业必然比景宗(李元昊)更厉害,到时无人敢不服!”
李遵顼刚刚废杀了前代皇帝李安全,需要建立军功来提升自己之威望,于是点起兵马西十万,分兵西路,各路十万大军。第一路攻向从环州(今环县)、庆阳府,第二路攻向延安府、鄜州(今富县),第三路攻原州(今固原市)、泾州(今泾川县),第西路大军攻向会州(今靖远县)、兰州。
西川制置使安丙领兵在凤翔府(宝鸡市),接到西夏入侵警报后,大惊失色,派驿递骑兵跑去永兴军,向唐王禀报。
唐王得报后,召诸将道:“西夏不知好歹,竟然领兵入侵!”当时唐果恭侦骑己经侦知夏兵西路入侵。
诸将请求唐果恭也分兵西路迎敌。唐果恭笑道:“任他几路来,我自一路往,我军应该集中兵力,先击灭一路夏兵,其余三路自然不战而退。”
唐果恭摊开地图,量度夏兵西路大军与长安之间的距离,发现泾原路是最近长安,他对诸将说道:“我军最佳选择是先击灭入侵泾原路之夏军!”
为保险起见,侦骑继续前往侦察,以飞鸽传书方式报告敌军动向。
宋夏又有一场大战在即。
注一:纸甲,用多层桑皮纸或楮皮纸叠压,辅以丝绸或布帛衬里,外层涂桐油、蜡防水硬化,部分嵌入铁片增强防护。《宋史·兵志》载:“江淮之地,多以纸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