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第17章 敦煌之约

加入书架
书名:
八零团宠:科研大佬的锦鲤小娇妻
作者:
雾绵气泡水
本章字数:
5942
更新时间:
2025-07-07

敦煌的夏天干燥而炎热。小鱼戴着口罩和护目镜,小心翼翼地用毛笔蘸取特制溶液,轻轻点在面前的经卷上。这是她参与"敦煌遗书修复工程"的第三个月,每天工作八小时,修复的往往只有巴掌大的一块。

"小林,休息一下吧。"项目负责人张研究员敲了敲工作台,"外面有人找你。"

敦煌研究院的接待室里,陈述风尘仆仆地站着,白衬衫上沾满沙尘。见到小鱼,他咧嘴一笑:"惊喜吗?"

小鱼愣在原地,手里的修复刀差点掉在地上。自从毕业典礼后,陈述就回英国继续学业,两人只是偶尔视频联系。

"你不是在牛津吗?怎么..."

"放假了。"陈述从背包里取出一个文件袋,"而且,我申请到了敦煌项目的短期交流名额。"

文件袋里是牛津大学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协议,陈述作为英方代表,将参与数字化记录工作。小鱼反复看了几遍,确认这不是玩笑后,眼眶突然红了。

"哭什么?"陈述手忙脚乱地找纸巾。

"沙子进眼睛了。"小鱼别过脸去,却掩不住嘴角的笑意。

当晚,小鱼请了假,带陈述去月牙泉边看日落。夕阳将沙丘染成金色,泉水倒映着绚烂的晚霞。两人坐在沙丘上,分享着这半年来的见闻。

"英国那边怎么样?"小鱼问。

"潮湿,食物难吃。"陈述做了个鬼脸,"但图书馆很棒,我找到了不少关于中国古陶瓷的珍贵资料。"他顿了顿,"你呢?敦煌比想象中艰苦吧?"

小鱼摇摇头:"比山神庙强多了。"她指向远处莫高窟的轮廓,"每天能接触这些千年瑰宝,再苦也值得。"

接下来的日子,两人虽然分属不同团队,但总能在食堂或图书馆"偶遇"。陈述教小鱼使用新型扫描设备,小鱼则带他参观不对外开放的洞窟。有时工作到深夜,他们会溜到研究院屋顶,对着满天繁星讨论白天的发现。

八月中旬,项目组接到一个紧急任务——新发现的一批残卷需要尽快修复并数字化。这些经卷在藏经洞封存千年,如今脆弱得仿佛一碰就会化为齑粉。

"小林,你负责这一卷。"张研究员指着一个特制托盘,"需要特别小心,有严重酸化问题。"

小鱼戴上手套,轻轻展开经卷。当看清内容时,她倒吸一口冷气——这是一份唐代的《金刚经》写本,但更珍贵的是末尾的题记,记载了当年敦煌画工的生活状况。

"这...这是重大发现!"

"所以才要尽快修复。"张研究员严肃地说,"下个月有国际学术会议,希望能展出。"

接下任务的小鱼几乎住进了工作室。陈述也主动请缨帮忙数字化记录,两人常常工作到凌晨。有时累极了,就趴在桌上小憩片刻;饿了,泡碗方便面充饥。

一周后的深夜,小鱼正在处理经卷最脆弱的部分,突然听见"咔嚓"一声轻响。显微镜下,一道原本细微的裂痕正在扩大!

"不好!"她立刻停手,却见经卷边缘己经开始剥落。

陈述闻声赶来,见状立刻启动应急预案。两人配合着用特制薄膜固定住破损处,同时呼叫值班专家。经过三小时紧急处理,经卷终于转危为安。

"不是你的错。"事后张研究员安慰小鱼,"这批纸张老化程度超出预期,我们都有责任。"

但小鱼仍自责不己。那晚,她在宿舍里辗转难眠,天没亮就回到工作室,重新检查所有修复过的经卷。

"别太苛责自己。"陈述不知何时出现在门口,手里端着热牛奶,"连秦老师都说你是她见过最有天赋的修复师。"

"天赋不够。"小鱼摇头,"还需要更多知识和经验...我甚至没系统学过材料化学。"

陈述若有所思地看着她:"其实...牛津有个'文物保护科学'硕士项目,专门培养复合型人才。"

小鱼猛地抬头。她知道这个项目,国际顶尖,每年只招十几人。

"你绝对够格。"陈述递给她一份资料,"而且有奖学金。"

资料在手中沉甸甸的。小鱼想起马教授的嘱托,想起故宫的工作,想起自己肩负的传承责任...出国意味着暂时放下这一切。

"我...需要考虑。"

第二天是休息日,小鱼独自去了莫高窟。清晨的洞窟安静而神秘,千年壁画在晨光中熠熠生辉。她坐在第16窟前,望着墙上飞天的衣袂飘飘,突然明白了什么是永恒。

"想好了?"傍晚回到研究院,陈述在门口等她。

小鱼点点头:"我想申请,但不是现在。"她指向远处的洞窟,"这里的工作至少还要两年,我不能半途而废。"

陈述笑了,仿佛早料到这个回答:"那我等你。英国那边我可以延期毕业..."

"不用。"小鱼打断他,"我们各自努力,高处再见。"

九月的学术会议如期举行。当那份历经艰险修复的《金刚经》写本在展柜中亮相时,各国学者赞叹不己。小鱼作为修复团队成员,站在一旁回答专业问题,流利的英文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让不少人误以为她是资深研究员。

会议最后一天,一位日本学者找到小鱼:"林小姐,有兴趣来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工作吗?我们正在组建亚洲纸质文物修复团队。"

"谢谢您的好意。"小鱼礼貌地拒绝,"但我己经答应留在敦煌完成项目。"

学者遗憾地递上名片:"如果改变主意,随时联系。"

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小鱼疲惫地回到工作室,却发现陈述神秘兮兮地等在门口。

"闭眼。"他捂住她的眼睛,领着她走进室内。

睁开眼,小鱼看见工作台上放着一个精致的木匣。打开后,里面是一套微型修复工具,每件都刻着她的名字和"敦煌"二字。

"我自己设计的。"陈述有些紧张,"用的是莫高窟壁画上的莲花纹样..."

小鱼一件件抚过那些工具,突然发现底部还藏着一张卡片,上面写着:"无论你选择哪条路,我都会支持你。——陈述"

"谢谢。"她轻声说,突然不敢抬头,怕对方看见自己发红的眼眶。

十月初,陈述的交流期结束,要回英国了。送行那天,敦煌刮起了沙尘暴。机场广播里,航班一次次延迟。

"看来老天都想留你。"小鱼开玩笑说。

候机厅里,两人并排坐着,聊起未来的计划。陈述说他准备博士申请,小鱼则说起敦煌项目接下来的工作。话题从专业转到生活,又转到共同的回忆...唯独不提即将到来的分别。

"各位旅客请注意..."登机广播终于响起。

陈述站起身,突然从口袋里掏出一个小盒子:"本来想等毕业再给你的..."

盒子里是一枚银戒指,造型简洁,内圈刻着"未名"和"敦煌"两个词。

"不是求婚。"他急忙解释,"就是...想让你记得,有人在等你。"

小鱼着戒指,突然笑了:"帮我戴上吧。"

回研究院的大巴上,小鱼望着窗外无边的戈壁,手指无意识地转动着戒指。手机震动,是陈述发来的消息:"己登机。PS:戒指上的图案是莫高窟第45窟的莲花,我特意请人设计的。"

小鱼回了个笑脸,打开电脑继续工作。桌面上,敦煌项目的进度表还有很长一截。她知道,自己的旅程才刚刚开始。

冬天来临前,小鱼收到两个好消息:一是小虎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获得了北大考古系的保送资格;二是她被破格提拔为修复小组副组长,负责培训新人。

"姐!我成功了!"小虎在电话里兴奋地大喊,"明年我们就是校友了!"

小鱼笑着笑着就哭了。那个曾经瘦弱多病的小男孩,如今己经长成了能够独当一面的青年。而他们的故事,还将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继续书写。

十二月的敦煌飘起了小雪。清晨,小鱼照例第一个来到工作室,却发现桌上多了个包裹。拆开后,是一本崭新的《文物保护科学导论》,扉页上写着:"给最优秀的未来学者。——陈述"

窗外,雪花轻轻落在莫高窟的崖壁上,仿佛千年时光的尘埃。小鱼翻开书页,开始了新一天的学习和工作。她知道,无论走多远,有些约定,终将实现;有些人,总会重逢。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