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懂,我懂规矩。”
许大茂不慌不忙,从兜里掏出两颗大白兔奶糖,放在她桌上,
“王大姐,您先消消气。我这不是为了个人,是为了咱们厂的集体利益嘛。”
“您想啊,我这个报告要是做得好,数据详实,论据充分,是不是能给厂领导留下个深刻印象?”
“到时候厂里要嘉奖下来,我一定在报告里重点提一句,”
“说是会计科的同志们工作严谨高效,高瞻远瞩,给我提供了巨大的数据支持。"
"这功劳,能少得了您和会计科的一份?”
【叮!毒舌精通发动,附加‘荣誉感’‘动心’debuff!】
王会计拨算盘的手慢了下来,抬眼皮瞥了许大茂一下。
许大茂一看有戏,赶紧趁热打铁:
“您看,我连报告的腹稿都想好了——”
“‘据我们值得尊敬的会计科王大姐精准统计,我厂每月物料消耗与实际产出之间,存在着高达百分之十五的惊人偏差!’”
“……您听听,这话一念出来,全厂上下的光荣,不都聚焦在您会计科身上了吗?
”这说明您工作细致,发现了别人发现不了的问题啊!”
王会计的眼神明显闪烁了一下,但她还是有些犹豫:
“光查采购记录……这……”
“当然不够!”许大茂立刻接话,图穷匕见,
“为了让数据更有说服力,形成对比,我还想……查阅一下个别员工的薪资数据。“
”您放心,所有个人信息绝对保密,报告里只会出现匿名代号,比如员工甲、员工乙。”
“这更不行了!”王会计的脸瞬间又板了起来,
“员工薪资是绝对保密的!这是原则问题!”
许大茂心里暗骂一声老狐狸,但他面上依旧带着笑,他身子微微前倾,用只有两个人能听到的声音说:
“王大姐,我听说……最近上面有文件精神,要严查各单位的铺张浪费和……内部流失问题。”
“李副厂长昨天开会还提了,说要抓个典型。”
“您说,我要是把这份报告递上去,正好契合了领导的想法,这算不算咱们主动立功?”
他特意加重了“李副厂长”几个字。
王会计的脸色终于变了。
她知道许大茂是李副厂长面前的红人,这话从他嘴里说出来,分量就不一样了。
这可能不是许大茂自己的意思,而是……
她心里开始飞快地盘算,如果真是领导的意思,她要是拦着,就是不识时务,是工作上的绊脚石。
如果帮了,那功劳就是实打实的。
一番天人交战后,王会计终于松了口,但依旧嘴硬:
“下不为例啊!你快点看,别耽误我工作。”
“得嘞!谢谢您王大姐!”
半小时后,许大茂拿着几张关键数据的复印件,心满意足地从会计科走了出来。
回到家,天己经擦黑。娄晓娥己经做好了饭,正等着他。
许大茂把饭盒往桌上一放,献宝似的把那几张纸摊开。
“快来看,咱们的证据齐了!”
娄晓娥好奇地凑了过来,灯光下,纸上的数字密密麻麻。
“傻柱,月薪37块5毛。”
许大茂用笔在纸上圈出了一个数字:
“根据院里人这些年看的,加上我估算的,”
“他每个月至少给秦淮茹15块钱,有时候棒梗他们要交学费或者生病,给的更多。”
“就算15块,他自己只剩下22块5。”
“22块5,他自己要吃饭,要抽烟,还要偶尔买点酒喝,能剩下几个钱?”
娄晓娥也看出了问题。
“对!可秦淮茹家呢?”许大茂指向另一份他自己整理的估算表,
“棒梗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嘴馋得不行,小当和槐花也得吃喝。”
“光靠秦淮茹那点工资和贾张氏的退休金,家里不开火都困难,可他们家却隔三差五能吃上肉,钱是哪来的?”
娄晓娥拿起那张从会计科弄来的食堂采购单,秀眉微蹙,她指着其中一行字,轻声念道:
“猪肉,西郊屠宰场特供,每批次均加盖检验检疫章……”
她忽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
“大茂,你看这个!”
“食堂采购的肉,都是从西郊屠宰场特供的,为了保证食品安全,每块生肉上,都会盖上一个紫色的检验章!”
“这个章,咱们老百姓在菜市场买的肉,可是没有的!”
许大茂听到这话,像是被一道闪电劈中了天灵盖,猛地一拍大腿!
“对啊!我怎么把这么关键的一点给忘了!”
他激动地站起来,在屋里来回踱步,脑子里的线索瞬间被串联了起来!
他拿起另一张纸,上面是石头白天画的傻柱出门路线图。
“你看,他每次偷了肉,都不会首接拿回西合院,而是先去鸽子市旁边的一个小胡同。”
“我让石头打听了,那里有个收山货的,也偷偷收各种票证和紧俏货。”
“傻柱就是在那,把偷来的‘特供肉’换成钱或者粮票,再拿给秦淮茹!”
“他以为这样就神不知鬼不觉,没人知道他家的肉是哪来的!”
“你的意思是……”
娄晓娥倒吸一口凉气,她全明白了。
“只要我们能证明,那个收山货的手里,出现过带紫色印章的特供猪肉,而傻柱又是唯一的供货来源。”
“再结合他的工资和秦淮茹家的开销,一条完整的证据链就形成了!”
许大茂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冰冷的兴奋。
娄晓娥看着桌上那些冰冷的数字,
那张画着紫色印章的图样,还有张师傅偷偷给的、傻柱用来打包的食堂专用油纸,只觉得一阵心寒。
“他……他真是疯了!”
“为了秦淮茹那个女人,竟然去当厂里的贼!”
“他不是疯了,他是被鬼迷了心窍,被吸血吸昏了头。”
许大茂将所有的证据小心翼翼地整理好,放进一个牛皮纸袋里。
食堂采购单,傻柱的工资条,石头画的路线图和盯梢记录,青砖上的油渍拓片,食堂专用的油纸样品,
还有最关键的,“紫色印章”这个突破口。
一个天衣无缝的证据链,己经形成了闭环。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