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桂紫的调侃,沈歌满头黑线,“边儿去!”
“你的一曲《百鸟朝凤》刚把榕城火起来,这几天榕城的人流量可是大的很,街上全是人,搞得我都不想出门了。还有那个黑人那天见了你一面后,就完全找不到你人了,不过他在榕城也玩了两三天,昨天刚走。
现在你人来燕京没几天,我听说又把昆玉河给带成了网红打卡地,很多人去那里打卡,诶我就好奇了,你这脑子装了多少好东西,要不......受我一拜,也传授给我点儿好东西。”
桂紫眨巴着眼睛对她道。
“我脑子里哪有什么好东西,你没听过一句诗么?”沈歌高深地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而且,我这首《探清水河》说起来更适合你那三弦,你想要就翻唱去。”
“只会弹,不会唱。”
桂紫摇摇头,“音乐大赛的时候见你用了二胡、古琴、唢呐,可没想到你背地里还藏了一首琵琶。”
“刚学会的。”
沈歌谦虚道。
“嘁——谁信呐?”
桂紫明显不信。
一旁的许棠音信了,作为亲眼见证沈歌这个小白从一个古琴新手到在音乐大赛总决赛的舞台上,用一曲琴瑟和鸣《凤求凰》帮她拿到了第二名的成绩,她对沈歌的学习能力是深信不疑的,琴瑟,这两种乐器,她是真的眼睁睁地看着沈歌从无到有的。
这种逆天的学习能力,由不得人不信呐。
“走,带你们吃饭去。”
沈歌对三人道。
桂紫急忙开口:“我想吃燕京烤鸭,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
“那你得先出德胜门,走清河、沙河、昌平县、南口、青龙桥、康庄子.......”
沈歌直接接道。
怎么说当年跑江湖卖艺的时候五花八门都接触过,这相声的贯口对他来说还是拿手好戏,什么《报菜名》、《地理图》、《八扇屏》、《竹城水寨》也是张口就来。
桂紫:“......”
她发现自己说不过这家伙。
沈歌模仿着“地道”的燕京话对她道:“你还挑上了,带你去喝碗豆汁儿得了,咱老燕京人儿每天就这一出,再弄俩焦圈儿给它这么一泡,嘿——那叫一个地道!”
不过玩笑归玩笑,他还是带三人去吃了燕京烤鸭,反正有林为民报销,不花他的钱。
桂紫尝了下酥脆的烤鸭皮,顿时竖起大拇指,“好吃。”
“不过我还是觉得蘸甜面酱好吃。”
她又补充了一句。
沈歌看着碟子里的白糖,说道:“蘸白糖是原味儿的吃法,也可以提鲜增香。”
有传言说是以前的大家小姐喜欢吃烤鸭,但如果吃葱蘸酱,难免会一嘴的味儿,为了不产生异味,才蘸白糖吃。
包括梨园行里亦有传言梅兰芳大师忌一切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便用黄瓜条代替大葱、白糖代替甜面酱的吃法来吃烤鸭。
李泽谦把这个说法讲给了桂紫,桂紫撇撇嘴,“我又不是什么大小姐,这个世界上不能没有美食,螺蛳粉、烤鸡、烤鸭......”
李泽谦:“那你是怎么保持这么瘦的?”
“多运动呐。”
桂紫看了眼许棠音对他说道:“我还好,棠音就更厉害了,打拳的......”
说着她上下打量了一眼李泽谦,“就你这小身板,棠音一拳就能给你放倒。”
李泽谦:“......”
他是文弱了点儿,但也不至于这样吧。
一旁的许棠音没有搭话,她对沈歌说道:“这两天老师接到很多电话,都是说关于音乐大赛的事情的。”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沈歌笑了笑。
这些人不用想就知道他们的目的肯定是冲着《百鸟朝凤》来的,秦西无双镇的焦三爷他们咬不动,再加上焦三爷年纪也大了,万一有个好歹他们也怕。现在又突然出现了他沈歌,一些有心人自然转变了目标,年轻人,对他们来说不是更好拿捏?
“也有很多人跟我师父打听你。”
李泽谦开口道。
榕城音乐界一共就那么些人,许鹤青和江秋亭也算是两尊大佛了,一个西洋乐、一个民乐,这次沈歌一曲《百鸟朝凤》在音乐大赛上力压鹰国著名莱姆豪斯乐团,榕城出了这等人物,一些人自然免不了上门打探消息。
“都是冲着《百鸟朝凤》来的。”
桂紫撇撇嘴,“跟苍蝇一样,闻着味儿就来了。”
“江湖水深,但水来土掩嘛,”沈歌平静地笑了笑,“现在的任务是应对日寒两国来咱们这儿的事儿,这烤鸭可不是白给你吃的。”
“害——”
桂紫不在意地道:“不就是小日......小日子过得不错的日国人,还有寒国棒......玉米棒子泡菜的寒国人,小菜一碟。”
李泽谦扶了扶眼镜,认真道:“我也查了不少资料,日寒两国这次派出的队伍实力也都不容小觑,他们敢这么做,肯定是有所准备的。”
“像刚才沈歌说的——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桂紫说道。
......
第二天一大早,沈歌在燕京音乐学院门口见到了正在等他的林为民,“八点钟才开始,我们现在过去,吃饭了没有?”
“吃过了。”
沈歌说道:“不过我还是很好奇为什么要我这个要学历没学历,要文化没文化的人上去给人家高材生讲呐?”
“其实......最开始是张乾的提议,他在看了你吹《百鸟朝凤》的视频后,又把你之前参加比赛的节目全都找来看了一遍,二胡、古琴、唢呐,他认为很有教学意义......”林为民对他说道,“后来我跟部门里的人一合计,觉得他这个提议不错,在日寒两国来之前,你作为年轻人上台代表发言,很有动员意义!”
沈歌:“......”
他忽然想起网上的一个梗——
他们都叫我沈老师,出了什么问题都叫我来看,看我沉思的样子,他们都以为我在解决问题,可他们哪里知道,二十岁的沈老师懂个蛋呐。
“一曲《百鸟朝凤》,现在这些学生可崇拜你了,什么讲座不讲座的,你就当粉丝见面会就成,不过最后的时候要就日寒两国交流访问的事情,动员一下,壮壮气势。”
林为民开口道。
既然他这么说,沈歌就明白了,他点点头,“我知道了。”
在活动中心后边办公室待着的时候,陆续有学生走进这里,沈歌说道:“这么多人?”
现在是周末,不出去玩或者在宿舍睡懒觉,专门早起来听他“讲课”?不愧是燕京的学校,跟榕城还是有区别的,都很好学。
“你不知道你很火吗?尤其是对我们音乐学院来说。”
燕京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所长张乾说道。
沈歌摇摇头。
过会儿上台后讲什么他还不清楚,先来段定场诗?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道走中央。”
“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
啪——!
“是沧桑!”
沈歌心道,不能吧,跑这儿说书来了。
时间差不多后,沈歌和张乾、林为民,还有学院里其他一些不认识的老师领导上了台,沈歌坐中间,张乾坐在了他旁边,看着台下黑压压的一片人头,沈歌心道,原来这就是平时开会时老师的视角。
张乾开口说道:“同学们,今天咱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了一位特别的嘉宾——沈歌。相信大家对他都不陌生,前段时间榕城音乐大赛上,他以一曲震撼人心的《百鸟朝凤》,力压鹰国著名的莱姆豪斯乐团,为咱们国人争了光!
“沈歌不仅在唢呐演奏上有着极高的造诣,他还精通二胡、古琴等多种传统乐器。在音乐的道路上,他不断探索创新,将传统与现代巧妙融合,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
听着身边张乾的发言,沈歌心说果然专业的事情还得是专业的来。
“俗话说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师。今天,沈歌同学来到咱们学校,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他在音乐创作与演奏过程中的宝贵经验。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聆听,抓住这次难得的机会,从沈同学身上汲取音乐的灵感与力量......”
分享音乐创作和演奏的宝贵经验?
练就完事了,全靠汗水和努力!
一旁的张乾说完,台下响起热烈的掌声。
看着场馆内几百双眼睛盯着自己,沈歌平静地开口道:“很荣幸能被张老师邀请来为大家作分享,但实话实说在音乐创作和演奏方面的经验我并不如大家,包括我的专业也不是音乐专业,俗话说就是野路子出身,没有接受过系统性的训练。大家可以提问题,我用自己积累的一点点经验为大家分享一下。”
这是与张乾和林为民商量好的,让沈歌说一堆系统性的理论他说不出来,而且对于人家音乐学院的学生来说,有更专业的老师教导,他这么做难免误人子弟,不如让学生提问,他用自己的经验来解答,更有针对性。
台下坐在前排位置的一个女生忽然站起身来,开口道:“沈老师,我看过你演奏《百鸟朝凤》的视频,在‘百鸟争鸣’那一段时,每一声鸟叫都很分明,后面我用其他乐器模仿,吹的时候舌头都要打结了,而且发出来的音色也是乱成了一团。
我想问一下这是乐器的原因,能发出这么多鸟叫是唢呐独有的特点,还是我自己发声技巧的原因?”
沈歌微微一笑,说道:“有唢呐特点的原因,但不全是,我举个例子应该对你有点帮助。”
“民乐更多的是贴近生活的曲子,而模仿生活中鸟叫、狗叫、风声、水声这类的曲子难不在技术,在‘听’。
在以前,卖糖画的敲梆子、卖豆腐的敲木梆子、剃头匠晃‘唤头’。‘唤头’是理发师手中的一件铁器,会发出嗡嗡声,听到这个就知道剃头匠来了。还有鸟叫混着人声、牲口蹄子声......”
沈歌顿了顿,继续说道:“很乱,但乱中得有‘主心骨’。
我老师说你这鸟叫得先分出公母,吹的时候花舌不是乱抖,是给每只鸟安个脾气,有的急、有的懒......”
“哦,谢谢沈老师。”
女生感谢道。
沈歌道:“老师担不起,叫我沈同学就行。”
随后又有一名女生站了起来,开口直接道:“沈同学你好帅!”
沈歌看着台下装作一脸激动的桂紫,有些无语,“你也很漂亮。”
一个男生推了推眼镜,提问道:“现在很多人说民乐缺体系化教学,西洋乐更科学,您觉得民乐和西洋乐的本质区别在哪儿?”
沉吟一瞬,沈歌对他道:“区别就是西洋乐是在西洋那边发展起来的,民乐是我们自己的民族音乐。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音乐,它生在哪边就会长出什么样的体态。”
校门口有卖豆汁儿的店,豆汁儿酸臭,外地人初尝皱眉头,可老燕京人就好这口。不是它不够精致,是它长在胡同里,根儿扎的是过日子。
西洋乐像咖啡,讲究庄园、烘焙、拉花,是仪式感;
民乐像咱们的茶,粗瓷碗能喝,紫砂壶也能泡,田间地头蹲坐着吹,戏台上穿着大褂吹,都是它。”
说完他又举了个例子。
“我在学校练琴房里听到过一个小姑娘弹琴,她把《茉莉花》弹得像《致爱丽丝》。
我说小姑娘,你这茉莉花不是长在花园里,是长在村口溪边,风一吹带着土腥气和露水味。民乐的‘科学体系’不在谱子上,在咱们的眼睛、耳朵、脚下的地。”
提问的男生开口道:“接地气儿。”
“对。”
沈歌点点头。
解答完这名学生的问题后,此时整个场馆内的氛围也热络了起来,在《百鸟朝凤》火起来后,许多人都对沈歌很好奇,有不少人跃跃欲试准备提问。
又有一名女生站起来对他说道:“现在在发展上面民乐明显不如西洋乐,年轻人更爱听流行乐,我想问一下沈同学,在民乐的发展上,有没有好的方法,民乐该如何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