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皇帝冰冷的质问在大殿内回荡,顾卿言单膝跪地,额头渗出细密的汗珠,他清楚,此刻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苏瑶瑶站在一旁,心急如焚,大脑在飞速运转,思索着对策。
就在众人都以为顾卿言百口莫辩之时,苏瑶瑶深吸一口气,向前踏出一步,盈盈下拜,声音清脆却沉稳:“陛下,请容民女一言。”
皇帝的目光如炬,落在苏瑶瑶身上:“苏姑娘,你有何话说?”
苏瑶瑶首起身,目光坚定地扫向朝堂上的众人,缓缓说道:“陛下,民女与轩王相识己久,深知他的为人。轩王一心为国家和百姓着想,绝无谋反之意。这些所谓的证据,很可能是有人蓄意伪造,意图陷害轩王。”
那位觊觎皇位的王爷冷哼一声,上前一步:“苏姑娘,空口无凭,你说证据是伪造的,可有何凭证?”他身着华服,神色傲慢,眼中却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慌乱。
苏瑶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的笑容:“王爷莫急,民女自然有办法证明。”她转向皇帝,恭敬说道,“陛下,民女曾听闻现代有一种方法,名为‘笔迹鉴定’,可以通过对比字迹的笔画、结构、书写习惯等特征,判断两份文书是否出自同一人之手。我们不妨找来专业的鉴定师,对这些证据和轩王的笔迹进行比对,真相自然大白。”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众人交头接耳,对这个从未听过的“笔迹鉴定”充满了好奇和怀疑。
皇帝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苏姑娘所言,倒是闻所未闻。不过,若真能借此查明真相,倒也不失为一个办法。”
那位王爷脸色微微一变,心中暗叫不好。他强装镇定,说道:“陛下,这不过是苏姑娘的一面之词,说不定是她和顾卿言串通好的诡计。”
苏瑶瑶看向王爷,眼神犀利:“王爷如此着急反驳,莫非是心中有鬼?若王爷问心无愧,又何必害怕笔迹鉴定呢?”她的声音清脆响亮,在朝堂上清晰地传开,让王爷一时语塞。
皇帝见状,下令立刻寻找擅长笔迹鉴定之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位在民间颇有名气的鉴定师。
鉴定师来到朝堂,接过所谓的谋反证据和顾卿言的笔迹样本,开始仔细比对。他时而眉头紧皱,时而微微点头,手中的放大镜在纸张上缓缓移动,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苏瑶瑶站在一旁,紧张地注视着鉴定师的一举一动。她的手心全是汗水,指甲不自觉地掐进了掌心,但她的眼神却始终坚定。她深知,这是为顾卿言洗刷冤屈的关键。
顾卿言也在一旁默默祈祷,他的目光紧紧盯着鉴定师,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不安。他深知苏瑶瑶为了帮他想出这个办法,费了多少心思,此刻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这个从未听说过的“笔迹鉴定”上。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过得无比漫长。终于,鉴定师抬起头,郑重说道:“陛下,经小人仔细鉴定,这些证据上的笔迹与轩王的笔迹存在诸多差异,并非出自同一人之手。”
此言一出,朝堂上一片哗然。众人纷纷将目光投向那位王爷,眼神中充满了怀疑和指责。
皇帝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怒视着王爷:“你还有何话说?”声音中蕴含着无尽的愤怒。
王爷扑通一声跪地,脸色惨白如纸,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陛下,臣……臣一时糊涂,被权力蒙蔽了双眼,才做出这等错事,求陛下饶命。”他不停地磕头,声音带着哭腔,充满了恐惧和懊悔。
最终,王爷被革职查办,顾卿言成功洗刷冤屈。走出朝堂,阳光洒在两人身上,苏瑶瑶和顾卿言相视一笑,眼中满是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对彼此的感激。
“瑶瑶,多亏了你。”顾卿言轻轻握住苏瑶瑶的手,声音中充满了深情和感激,“若不是你想出这个办法,我今日恐怕难以脱身。”
苏瑶瑶微笑着看着顾卿言:“我们是一起的,说什么谢。只要你没事就好。”她的笑容如春日暖阳,温暖而灿烂。
经过这次事件,顾卿言在朝中的地位更加稳固,而苏瑶瑶也凭借着自己的智慧,赢得了更多人的尊重和敬佩。他们携手并肩,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