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大白
紫禁城内,气氛压抑得仿佛能拧出水来。弘时被一众侍卫押解着,脚步踉跄却又带着不甘,朝着胤禛所在的养心殿走去。胤禛端坐在那龙椅之上,面色冷峻如霜,眼神中透着深深的失望与愤怒,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与这亲生儿子之间,竟会走到如今这般田地。
弘时被带到殿中,“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可那眼神里还残存着一丝倔强。胤禛死死地盯着他,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弘时,你可知罪?”弘时微微一颤,却梗着脖子回道:“儿臣不知何罪之有,定是有人蓄意陷害,还望皇阿玛明察。”胤禛冷哼一声,手一挥,身旁的太监便将一沓证据呈了上来,扔在了弘时的面前。
那都是些弘时与朝中大臣、边疆势力往来的信件,还有一些暗中谋划的记录,桩桩件件,铁证如山。弘时看着那些证据,脸色瞬间变得煞白,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下来,可他仍妄图狡辩:“皇阿玛,这……这定是有人伪造,儿臣对大清、对皇阿玛一片忠心呐,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之事。”
胤禛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怒喝道:“事到如今,你还敢狡辩!朕待你不薄,给你诸多教导,你却妄图勾结外人,颠覆朕的江山,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殿中的大臣们都低着头,不敢发出一丝声响,整个大殿里只有胤禛愤怒的呵斥声回荡着。
在胤禛那犹如实质般的威严目光下,弘时终于撑不住了,身子一软,瘫坐在地上,他带着哭腔说道:“皇阿玛,儿臣……儿臣只是觉得自己也有治国之才,您为何总是偏爱弘历,那皇位,儿臣觉得自己也能坐得啊,所以……所以才一时糊涂,做出了错事。”胤禛听闻此言,气得浑身发抖,指着弘时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皇位岂是你靠这等阴谋手段就能谋取的?朕看重弘历,那是因为他心怀天下,有仁君之相,而你,满心的私欲,全然不顾祖宗基业,不顾这天下的黎民百姓!”
弘时自知再无抵赖的可能,只能伏地痛哭,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求饶的话语。胤禛闭上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道:“将弘时押下去,关进宗人府,等候发落,没有朕的旨意,任何人不得探视。”侍卫们应了一声,便架起弘时,拖着他往殿外走去,弘时的哭喊声渐行渐远,却依旧刺痛着胤禛的心。
处理完弘时之事,胤禛疲惫地坐回了龙椅,揉了揉太阳穴。这时,边疆的加急军报传了进来,太监赶忙呈到胤禛面前。胤禛打开一看,原本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眼中也有了一丝欣慰之色。原来是清军在各位将领的英明指挥下,巧用战术,将士们更是奋勇杀敌,成功地击退了那些妄图侵犯边疆的敌人,边境的百姓们也终于可以恢复往日的安宁生活了。
大臣们见此情形,纷纷上前贺喜,称赞皇上英明,调度有方,这才使得边疆得以保全。胤禛微微摆手,说道:“此乃将士们用命换来的胜利,待他们凯旋归来,朕定要重重嘉奖。如今边疆虽暂得安宁,但也不可掉以轻心,还需诸位爱卿一同用心谋划,巩固边防才是。”大臣们齐声应诺,随后便退下各司其职去了。
晓文得知弘时之事己尘埃落定,又听闻边疆传来捷报,便赶忙来到了养心殿看望胤禛。她走进殿中,看到胤禛那略显憔悴的面容,眼中满是心疼。这段日子以来,胤禛既要操心朝中诸多事务,又要应对这皇室内部的纷争,着实是心力交瘁。
晓文轻轻走到胤禛身边,柔声说道:“陛下,您辛苦了,如今弘时之事己了,边疆也传来好消息,您也该好好歇一歇了。”胤禛抬起头,看到晓文那关切的眼神,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握住晓文的手,说道:“有你在,朕这心里倒是舒坦了许多。这次弘时做出这等事,朕是真的痛心呐,朕一心为这大清,为了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却没教好自己的儿子。”
晓文轻轻拍了拍胤禛的手背,安慰道:“陛下,您莫要太过自责了,弘时他被私欲蒙蔽了双眼,走上了歪路,这并非您的过错呀。您这些年为了大清,殚精竭虑,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江山社稷,百姓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呢。”胤禛微微点头,感慨道:“幸好有你在朕身边,在这宫中,众人或是敬畏,或是有所图谋,唯有你,是真心待朕,从不求什么回报。”
晓文莞尔一笑,说道:“陛下对我情深义重,我自然是要全心陪伴在陛下身边,只愿陛下能保重身体,莫要太过操劳了。”两人就这般静静地坐着,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们无关了,这一刻,他们从彼此身上汲取着温暖与力量。
此后的日子里,晓文一首默默地陪在胤禛身边,帮着他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宫廷事务。她聪慧过人,总能在胤禛烦恼时提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让胤禛眼前一亮。胤禛越发觉得晓文是自己不可或缺的贤内助,对她的信任也与日俱增。
而宫中众人也都看在眼里,晓文的善良与才情渐渐赢得了大家的认可与喜爱。宫女太监们见了她都会恭敬地行礼,妃嫔们虽说心中各有想法,但表面上也对晓文客客气气的。晓文在这复杂的宫中,凭借着自己的真诚与智慧,开辟出了一方小小的温暖天地。
胤禛在处理完弘时之事后,更是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国家的治理当中。他深知,这大清的江山需要他用心去维护,百姓的生活还需不断改善。于是,他时常与大臣们商议治国之策,从水利工程到农田赋税,从科举选拔到吏治整顿,每一个方面他都事无巨细地关注着。
在一次商讨水利工程的朝会上,胤禛说道:“如今南方多地时有洪涝之灾,百姓苦不堪言,这水利设施必须要加以修缮与扩建,朕听闻民间有诸多能工巧匠,尔等可派人去寻访,招揽他们来为朝廷效力,务必让这水利工程早日完工,造福百姓。”大臣们纷纷领命,着手去安排相关事宜。
又有一回,是关于科举之事,胤禛皱着眉头说道:“科举乃我朝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切不可让那些徇私舞弊之人钻了空子,此次科考,务必加强监考力度,若发现有违规者,严惩不贷,朕要的是真正有学识、有品德的人为朝廷所用。”大臣们皆称是,不敢有丝毫懈怠。
晓文在一旁听着这些商议,心中对胤禛的敬佩又多了几分。她知道,胤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这大清能够长治久安,让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她也更加坚定了要陪在胤禛身边,与他一同面对这宫中、这天下所有风雨的决心。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宫中看似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可晓文心里明白,这平静之下,或许依旧隐藏着诸多未知的波澜。但她并不害怕,只要能与胤禛携手,她便觉得,再大的困难也能一起去克服。而胤禛,也在晓文的陪伴下,越发沉稳坚毅,继续书写着属于他的大清盛世篇章,只是那弘时之事,终究还是在他心底留下了一道难以抹去的伤痛,时刻提醒着他,这皇室之中,亲情与权力的纠葛是如此复杂,而守护江山社稷,更是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