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章忽然回过头注视着杨凡,在这么一个瞬间,杨凡觉得他的神情好似一个两须斑白的老头。
“王伉与我说你之时,我还仅信三分,如今由我观来,你的确不是周大焦那般混吃等死之人。能百人抗万人、断粮、复城,你步步走来,皆是险棋,绝非酒囊饭袋之徒。”
王伉?
杨凡心想果然是王伉将自己推荐给了王维章。如此一来也就说的通了,王伉是云南巡抚,王维章是云南布政使,两人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所交集也很正常。
只是不知道为何王伉要将自己推荐给一个云南布政使,他杨凡升守备也不是升的云南的守备,等这次巡查一旦结束,他与云南的官员又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卑职也是为了自救。”杨凡低声回应了句。
王维章摇了摇头,随后盯着杨凡说道:“你能力是有的,报国的心也是有的,你缺的只是一个懂你知你的上官,能让你安心练兵。”
对方的话句句说到杨凡心坎里,他不知该说什么,只能继续等待王维章下文。
王维章抬头想了片刻后忽然问道:“杨凡你说,若是没有掣肘,你多久能拉起来一支能战之军?”
他思索片刻盘算了一阵,这才回复道:“回大人话,末将最快一年内便能拉起一支可战之军!”
“你口的可战之军比之石柱白杆兵如何?”
王维章目光如炬,看似有些激动,他双眼紧锁于杨凡面目之上,似乎想要看透对方虚实。
杨凡并未见过石柱白杆兵打仗,但是到了这个世界,相关知识他了解了不少,白杆兵的事迹他是知道的。
石砫白杆兵战绩颇多,先是万历二十七年,播州土司杨应龙发动叛乱,数千白杆兵平叛。
而后天启二年,辽东战事又吃紧,白杆兵千里驰援辽事。在浑河之战中,白杆兵与戚家军余部两军共同对抗建奴。当时川军白杆兵先渡过浑河,与后金军队展开血战。白杆兵作战极为勇猛,长枪如林,且善于利用优势近战,在战场上与建奴军队正面对攻。
浙军戚家军随着川军投入战斗,戚家军装备的火器和鸳鸯阵战术则发挥远程火力,两者相得益彰,打得建奴努尔哈赤难以招架。
但最后却因为孤立无援,建奴军队人数优势占据上风,最终川浙联军虽奋力拼杀,仍因寡不敌众。苦战之后,建奴又运来火炮轰开了他们阵型,这才致使两军覆没。
后西川永宁土司奢崇明发动叛乱,奢崇明部将樊龙占据重庆,又是秦良玉再次率领白杆兵响应明朝廷的号召率白杆兵兵平叛,收复了重庆,解救了被围困的明朝官员。
还有崇祯三年建奴军队绕道蒙古,入塞首逼北京,致使“己巳之变”。秦良玉接到崇祯帝的诏令后,十天时间便率领白杆兵启程北上勤王。白杆兵在京师外围与建奴军队遭遇,多次击退建奴进攻。
是屈指可数正面硬打建奴的明军。
所以战后圣上特别召见了她,并赐诗西首,旌其功。
这也是为什么普名声之乱秦拱明被围罗平州时,朱燮元如此紧张。
石柱兵太有名了,秦良玉在朝中也颇有威望,一旦秦拱明身死,秦良玉去圣上那参朱燮元一本,朱燮元就算贵为五省总督,在受尽圣眷的秦良玉面前,也是不够看的。
后来秦拱明虽仍是兵败身死,但是好在秦良玉并未将自己侄子的死怪罪在川、滇两军和朱燮元头上。
此时王维章问杨凡练的兵能否比得上白杆兵,虽然杨凡心头也没底,但是上官这么问了,自然是要喊几句口号的。
“回大人的话,末将熟读戚少保的《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自认为对练兵多有心得。末将有十成把握,能练出一支比肩石柱兵、戚家军的部队!否则,末将提头来见!”
“好!”
王维章闻言猛地拍了一下杨凡的肩膀,他似乎有些激动,胸口血气上涌,连连咳嗽。
杨凡急忙关切的替他将茶水递上手上,王维章喝过之后逐渐缓和下来,片刻后他点点头,郑重地看着对面这个年轻人,轻声道:“有一事,老夫也不瞒你。”
“大人请说。”
“你可知为何王伉为何要与我说起你?又可知为何朱总督携我共同入川检阅诸军?”
“卑职愚钝不知。”
“老夫不日,将就任西川巡抚。”
------------
注释①:据《西川通志·职官志》记载王维章于“崇祯五年由云南布政使转任西川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