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明

第129章 兵备

加入书架
书名:
阀明
作者:
一凡石
本章字数:
4508
更新时间:
2025-06-23

陈士奇扭头看来,目光如炬:“杨守备既然接下了两江守备营的位置,自然在其位,谋其事,摇黄流寇日益做大,不得不除。今日张参将也在,杨守备若是能与张参将协同作战,强强联手,毕功于一役便是再好不过。”

杨凡低头沉吟片刻,他现在的守备营只留存了挑拣剩下的残兵,就这点儿残兵,还得再清退,青黄不接之下又未新补兵勇,此时要出战根本不可能。

"下官奉命整饬两江守备营不过半月,不瞒陈大人知道,两江守备营原额三千二百,现仅存百余残兵。昨日点卯更见兵勇八成都是老弱,下官也是有心杀贼,但仓促之间的确有心无力……"

陈士奇打断杨凡,开口道:“杨守备无需多言,守备营情况我身为兵备道,亦久在重庆,你营中那些个事情我是最清楚的,周大焦那丘八这事的确办得不厚道。”

说完,陈士奇又是话锋一转说道:“但摇黄之祸也是川内头等要事,老夫身为重庆兵备,此时就算知晓举步维艰,也是要往前试试的。老夫就问,月内你部能否休整出发,与张参将共讨贼子?若是可以,我便让张参将收拢部卒等你些时日。”

杨凡苦笑着拱手道:“守备营刚经大战,又被前官釜底抽薪,如今建制混乱、兵勇稀薄,实在是难以为战。”

一旁的武将听得不耐,从位置上“噌”地站起来,响起铁甲摩擦声。

杨凡本以为对方也要叫嚷让自己出兵,心中己经想好腹稿该如何反驳。

却意外瞧见武将朝陈士奇大声道:"杨守备出不了兵便出不了,区区摇黄小贼,我自个儿也能处理。再说了,保宁一日发三信几报,言称摇黄小贼出现频繁,发兵日期不可再拖!”

素不相识的人帮着自己说话,杨凡颇为意外,此时偷偷打量对方。

只觉得对方皮肤黝黑,说话之间喉结上那道寸许长的刀疤随着吞咽动作微微翕动。这人不修边幅,伤痕累累的模样,倒是和杨凡记忆中的一人有些重合,那便是路匪刘佑弟。

陈士奇张口还欲再说,扭头瞧了眼端坐的谢士章,最后还是将喉咙里的话收了回来。

他妥协道:“如此来说便只能兵贵神速,那张参将就先行出发罢。"

张令应了一声,陈士奇又扭头望来向杨凡:“西川之内有少民暴动,外有流寇伺机而动,杨守备能坐上这个守备的位置,朱总督可是寄予厚望呀,还望杨将军早日整编部卒,为我川内添一支强军。”

“下官知晓,正朝这方向努力,还需陈大人容末将些许时日。”

瞧见陈、杨两人对此事己经有了结果,一首并未表态的谢士章此时终于出来打圆场。

他先对陈士奇说道:“海内安定乃我等生平夙愿,但平贼非是一日之功,平人莫要急躁。”

平人是陈士奇的字,他听了马上点头诺道:“下官知晓了。”

谢士章赞许地点点头,随后回过头对杨凡正色道:“不过平人所言不假,朱总督和王大人离开重庆之际,特意嘱咐我等为你的守备营大开方便之门,要尽力所能及之事帮扶。

两位大人对杨守备可谓用心良苦,寄希望于杨守备能为重庆添一支强军、为西南添一支强军。”

杨凡急忙站起来诚恳道:“下官必定竭尽所能!执干戈以卫家国,整饬武备,严训士卒,扫平贼寇,靖安西方,不负朝廷恩典!”

谢士章抚须片刻,道:“若是之前周大焦这般说,老夫只当对方空口白话,必然左耳进右耳出。但杨守备不一样,杨守备虽从军不长,但普名声作乱时屡建奇功,在重庆地界,就连三岁小儿也是知晓的。”

对方话音落下,张令和陈士奇尽数又看过来,特别是陈士奇,冷峻的脸色缓和不少,与张令一样,看向杨凡的目光中多了一份不确定性。

显然杨凡在普名声作乱的战绩,两人都有所耳闻,毕竟之前长江时报天天吹嘘,怎么也算得上是个风头人物。

“下官必定再建奇功,届时,必定不忘诸位大人运筹之助。”

几人纷纷点头笑,谢士章又唤过来一个书办,吩咐道:“杨守备军中多新兵,需多加操练,之前给守备营的稗子太硬,现在需少些,往后多些稻麦。"

书办点头应下:“是。”

正事说完,几人又闲聊几句,今日见面会便草草结束。

杨凡刚走到门口还未出院子,就见刚才那个书办从身后赶来叫住他。

“敢问这位先生,还有何事?”

书办客气地朝杨凡做了一揖,开口道:“谢大人怕杨将军多心,特意让小人来与杨将军言语两句。”

得知是谢士章的意思,杨凡急忙恭敬地回了礼。

书办道:“谢大人说,陈士奇陈大人虽然对于兵事急功近利了些,但出发点却是好的,另外陈大人也是个干实事的人,今后若是有其他难处,也大可找陈大人解决。”

“在下知晓了,谢过先生告知。”

此次前往重庆知府衙门虽然有些摩擦口角,但总体还好,最后杨凡得到了谢士章的口头协助。

至于陈士奇,他其实也并无坏感,最多只是双方见事角度不同罢了。

离开知府衙门后,杨凡吩咐石望去了解了陈士奇和张令这两人。

得知出言帮自己说话的张令是以五石弩绝技被称“神弩将”,字无违,永宁宣抚司人。

天启元年奢安之乱起时,张令随永宁土司奢崇明叛乱,参与围攻成都,被奢崇明任伪总兵。但张令暗中联络宋武等部,于奢崇明败退回永宁时擒其丞相何若海归降明朝。

此举触怒奢崇明,导致张令全家被灭门、祖坟被毁。巡抚朱燮元得知后,特奏请朝廷,称其“为国忘家”。

于是张令被破格提拔为参将,开启了其“以贼攻贼”的军事生涯。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杨凡感觉对方有些粗鄙,明明是个参将,却没有周大焦这等武官的油滑。

至于陈士奇,经过调查得知对方字平人,号弓甫,福建漳浦铜山所人,自幼贫寒,勤奋好学,万历西十三年中举人,天启五年成进士,授中书舍人。其文采出众,被同僚比作唐代颜真卿。

其人崇祯西年任礼部主事,后历任广西提学佥事、贵州学政等职。在任期间组织生员研习兵法骑射,因此多有传闻其对兵学军事颇有造诣。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