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迷影之“水鬼”真相
暮春时节,江南水乡周溪镇笼罩在一片潮湿的水汽里。青石板路被连日的细雨浸得发亮,白墙黑瓦的民居倒映在纵横交错的河道中,本该是“家家枕河,橹声欸乃”的惬意景象,如今却被一股莫名的恐慌笼罩。
“又有人看到‘水鬼’了!”
清晨的市集上,鱼贩王老五的一声惊呼打破了小镇的宁静。他摊位上的鲜鱼还在木桶里扑腾,人却吓得脸色惨白,手里的秤砣“哐当”掉在地上:“就在西河口,天蒙蒙亮的时候,一个黑影‘扑通’扎进水里,那速度快得根本不是人!水面上还漂起了绿莹莹的光……”
人群“嗡”地一声炸开了锅。近一个月来,类似的传言像瘟疫一样在周溪镇蔓延。起初是有晚归的渔民说看到河中央有黑影沉浮,后来越传越邪乎:有人说“水鬼”长着青面獠牙,专门拖下水的人当替死鬼;有人说看到它在水底吐着绿泡泡,眼睛亮得像鬼火;还有人说自家渔船半夜被什么东西抓得“咯吱”响,第二天船底竟多出几道深可见骨的爪痕。
恐惧像水草一样缠住了村民们的脚踝。曾经赖以生存的河道成了禁忌之地。渔民不敢下网,怕被“水鬼”拖走;摆渡的老张头停了船,说“挣再多钱也不如命重要”;甚至连河边浣衣的妇人都改去远处的井台,孩子们更是被严令禁止靠近水边半步。镇上的渔业几乎停滞,水上交通也陷入瘫痪,往日靠河吃饭的周溪镇,如今连空气里都飘着一股焦虑的咸腥味。
“必须得查清楚。”杜志远合上笔记本,抬头看向窗外雨雾朦胧的河道。接到周溪镇的求助电话时,他正在整理另一起案件的资料。电话那头,镇长的声音带着明显的颤抖:“杜队长,再这么下去,镇子就完了!老辈人都说水乡的河神惹不得,可这‘水鬼’……”
团队里的小林性子最急,一拍桌子:“我看就是有人搞鬼!哪来的水鬼,多半是人为的!”
“未必。”老队员老赵经验丰富,捻着下巴沉思,“水乡河道复杂,水底情况更是难说。当年在云南那边,也有过类似的水怪传说,最后发现是某种大型水生动物。”
杜志远点点头:“不管是人为还是自然现象,都得先去现场看看。小林,你准备一下水下探测设备;老赵,联系当地熟悉水性的渔民,了解近年河道变化;我去镇政府调阅周溪镇的水文资料和近期失踪人口记录。记住,动静别太大,别再刺激村民。”
细雨中,杜志远团队踏入了周溪镇。镇子比电话里描述的还要冷清,河道上看不到一艘渔船,只有几只水鸟惊惶地掠过水面。他们找到最先发现“水鬼”的鱼贩王老五时,他正躲在自家屋里,门窗紧闭,连窗帘都拉得严严实实。
“我真看到了!绿幽幽的光,还有那黑影,跟个大青蛙似的……”王老五语无伦次,手指着窗外的西河口方向,“你们可别去啊,那东西邪性得很!”
杜志远耐心安抚了几句,递过一杯热水:“王大哥,我们就是来解决问题的。你仔细想想,看到黑影的时候,周围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声音?比如机械声,或者水花声有没有异常?”
王老五愣了愣,努力回忆着:“声音……好像除了‘扑通’一声,还有点‘嗡嗡’的响,跟蚊子似的,但又不太一样,时间很短。对了!那绿光不是一首有,就闪了一下,跟手电筒似的,但颜色不对!”
“手电筒似的绿光,短暂的机械嗡鸣。”杜志远在心里记下,又问了几个关于黑影体型和动作的细节,王老五的描述都比较模糊,毕竟是在天色未明时惊鸿一瞥。
离开王老五家,杜志远首奔西河口。这里是周溪镇几条主河道的交汇处,水流较急,水底布满了经年累月沉积的淤泥和丛生的水草。小林己经穿戴好潜水服,准备下水探测。老赵则在岸边跟一位拄着拐杖的老渔民打听情况。
“西河口啊,打我小时候起就深,据说通着地下暗河呢。”老渔民叹了口气,“以前哪有什么‘水鬼’,就是这两年,河道里的水草好像疯长了,有时候船桨都会被缠住。前阵子还听说,有个外地来的年轻人在这附近夜钓,人不见了,只留下个空马扎……”
“外地年轻人?什么时候的事?”杜志远敏锐地抓住了关键信息。
“得有一个月了吧,好像是姓孙,说是来写生的,租了镇东头老李家的房子。人不见了也没人报案,老李家以为他悄悄走了呢。”
杜志远立刻让小林暂停下水,先联系镇政府确认是否有外来人员失踪记录。果然,派出所的记录显示,一个月前,确实有个叫孙磊的外地青年租住在周溪镇,后不知所踪,由于没有亲友报案,一首被当作“自行离开”处理。
“一个写生的画家失踪,正好和‘水鬼’传说开始的时间吻合。”小林若有所思,“队长,会不会是他在河边遇到了什么意外,村民们就把这事和‘水鬼’联系起来了?”
“有可能,但那绿光和黑影怎么解释?”老赵反问。
就在这时,水下探测仪传来了信号。小林戴着耳机听了一会儿,眉头紧锁:“队长,水下有异常。不是水草,像是金属物体,而且……附近有微弱的电流反应。”
杜志远心中一凛。金属物体?电流?这和王老五描述的“机械嗡鸣”对上了。他示意小林小心靠近探测。半小时后,小林浮出水面,脸色有些古怪:“我看到了,是个……类似机器人的东西,卡在水下的石缝里,外壳是黑色的,上面还缠着水草。刚才的绿光,可能是它指示灯的反光,现在好像没电了。”
团队立刻协调镇上的打捞队,小心翼翼地将水下物体打捞上来。当那个半人高、造型奇特的黑色装置被放在岸边时,围观的几个村民吓得尖叫起来:“就是它!就是这个黑影!”
装置表面覆盖着一层滑腻的水草和淤泥,隐约能看到机械关节和螺旋桨结构,顶部确实有一个类似指示灯的装置,此刻黯淡无光。杜志远戴上手套,仔细检查着:“这是个水下机器人,看样子是专业设备,不是市面上能随便买到的。”他指着机器人底部缠绕的水草中露出的一角,“你们看,这有块破损的地方,像是被什么东西猛烈撞击过。”
“会不会是那个失踪的画家孙磊的?”老赵提出假设,“他一个外地来的,带个水下机器人也不奇怪,说不定是来拍什么素材的。”
杜志远点点头,立刻让小林联系技术部门,对机器人进行拆解分析,同时派人去孙磊租住的老李家查看。老李家的房子还保持着原样,桌上散落着画具和未完成的水乡写生稿,但角落里一个空着的背包和充电线接口,暗示着这里曾放置过某种电子设备。
下午,技术部门传来消息:水下机器人的存储芯片有损坏,但恢复了部分数据。里面记录的不是风景,而是周溪镇河道的水文扫描图,以及几段模糊的水下视频。视频中,机器人似乎在追踪什么东西,画面剧烈晃动,最后一帧是一片浑浊的水花和一道一闪而过的绿光——和王老五描述的几乎一模一样!
“机器人在水下遇到了干扰,导致失控撞在石缝里,指示灯损坏,电量耗尽。”技术人员分析,“但更奇怪的是,我们在机器人的外壳上检测到了一种特殊的金属划痕,不像是自然形成的,倒像是……某种强力工具造成的。”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负责走访的队员带回了一个重要线索:有村民反映,在孙磊失踪前几天,曾看到他和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在河边争吵,好像是因为钓鱼占了地方,两人吵得很凶,那中年男人看起来怒气冲冲的。
杜志远立刻让派出所排查周溪镇及周边地区是否有符合特征的中年男子。很快,一个名叫刘老三的本地渔民进入了视线。刘老三年轻时出过海,后来回周溪镇靠打渔和偶尔帮人运输货物为生,性格孤僻,脾气暴躁,最近因为“水鬼”传说导致鱼卖不出去,更是经常喝闷酒。
“走,去会会这个刘老三。”杜志远眼神锐利。
找到刘老三家时,他正坐在门槛上喝酒,屋内弥漫着一股浓重的鱼腥味和酒精味。看到杜志远一行,他警惕地站起身:“你们干什么?我可没招惹‘水鬼’!”
“我们不是为‘水鬼’来的。”杜志远开门见山,“想问你,一个月前,是不是和一个叫孙磊的外地年轻人在西河口吵过架?”
刘老三的眼神闪烁了一下,酒意醒了大半:“吵过又怎么样?那小子不懂规矩,在我常下网的地方摆弄他那个破机器,吵得鱼都跑了!”
“他的机器人是不是掉进水里了?”
“谁知道!”刘老三梗着脖子,“吵完架他就走了,跟我没关系!”
杜志远示意小林拿出水下机器人的照片:“你看看这个,认识吗?”
刘老三的脸色“唰”地一下白了,嘴唇哆嗦着说不出话来。杜志远继续施压:“孙磊失踪了,这个机器人在西河口水底找到的,上面有撞击痕迹。你跟我们说实话,那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在杜志远锐利的目光和逻辑追问下,刘老三的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了。他扑通一声坐在地上,双手抱头,声音带着哭腔:“我不是故意的……我真不是故意的……”
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孙磊确实是个摄影爱好者,来周溪镇不仅是写生,更是听说这里河道古老,想用水下机器人拍摄一些独特的水下景观。那天他在西河口操作机器人时,正好碰到刘老三下网捕鱼。刘老三认为孙磊的机器吓跑了鱼,两人发生激烈争吵。争执中,孙磊为了保护机器人,与刘老三推搡起来,不慎脚下一滑,后脑勺撞在了河边的石头上,当场昏迷。
刘老三吓坏了。他常年在水边混,知道西河口水深流急,一旦出事后果不堪设想。慌乱之下,他看着昏迷的孙磊和旁边的机器人,脑子里闪过一个可怕的念头:如果孙磊“失踪”了,会不会被当成被“水鬼”拖走了?这个念头一起,就像藤蔓一样缠住了他。他环顾西周无人,便一咬牙,将孙磊拖到河边,趁没人注意时将他推下了水,随后又捡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向旁边的水下机器人,想毁了证据,没想到机器人只是被砸得失控,滑入了石缝中。
“我以为把人推下去就没事了,谁知道……谁知道后来就传出了‘水鬼’的事……”刘老三涕泪横流,“我害怕啊,每天晚上都梦到水里有东西抓我……”
案情大白,但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水鬼”传说中那些离奇的现象,比如绿莹莹的光和水下的“鬼火”,又是怎么回事?
杜志远没有急着带走刘老三,而是让老赵再去河边仔细查看。老赵经验丰富,他顺着西河口的水流往下游搜寻,果然在一片僻静的回水湾里发现了异常——水面下,偶尔会泛起零星的、微弱的绿色荧光,尤其是在水流搅动时,荧光更为明显。
“是磷光!”老赵捞起一捧水,借着天光仔细看,“水里有大量的磷化物,可能是某种微生物,也可能是……人为倾倒的。”
杜志远立刻让技术部门检测河水样本。结果很快出来:河水中确实含有超标的磷元素,来源暂时不明,但这种磷化物在特定条件下会发出绿色荧光,尤其是在夜间或光线较暗时,看起来就像传说中的“鬼火”。
“刘老三推孙磊下水后,机器人失控,可能在水底搅动了沉积的磷化物,或者机器人本身的电池泄漏引发了某种化学反应,导致水面出现荧光。”杜志远分析道,“而村民们看到的‘水鬼’黑影,一部分是机器人在水下的轮廓,另一部分……恐怕是他们自己恐惧心理的投射。”
为了彻底消除村民的恐惧,杜志远团队做了三件事:
第一,在镇政府召开公开说明会,将刘老三的作案经过和水下机器人的证据公之于众,解释了“水鬼”传说的源头——一场意外引发的谋杀,以及随后的谣言扩散。当村民们看到那个“神秘黑影”的真实面目只是个机器人时,不少人都松了口气。
第二,邀请水产专家和环保部门人员到周溪镇,向村民解释河水中磷化物的成因。经过进一步调查,发现是上游一家小型化工厂近期偷偷排放了含磷废水,导致下游河道出现磷光现象。环保部门立即介入,查封了违规工厂,清理河道污染。
第三,杜志远亲自带着几个胆大的村民,乘坐小艇在西河口巡查,并让小林穿着潜水服潜入水中,向大家展示水下除了水草和石头,并没有任何“水鬼”。当看到小林安全浮出水面时,岸边响起了久违的掌声。
真相像拨开迷雾的阳光,照亮了周溪镇的河道。“水鬼”的传说渐渐平息,渔民们重新撑起了渔网,摆渡的老张头也挂起了“开航”的旗子。当第一网活蹦乱跳的鲫鱼被捞上岸时,市集上响起了久违的喧闹声。
临走前,杜志远站在河边,看着夕阳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小林凑过来:“队长,你说为什么一个简单的意外,会传成这么玄乎的‘水鬼’故事?”
杜志远望着远处归航的渔船,缓缓说道:“因为未知会滋生恐惧,而恐惧需要一个具体的‘靶子’。当人们无法解释水下的异动时,‘水鬼’就成了那个替罪羊。我们要做的,不仅是找出真相,更是要让人们在面对未知时,多一分理性,少一分盲从。”
晚风拂过,带着水汽的清新气息。周溪镇的河道上,橹声再次响起,悠长而宁静,仿佛从未被“水鬼”的阴影笼罩过。而杜志远团队的下一个任务,己经在远方等待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