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第111章 曹副部长的“小鞋”与林轩的“破局之策”

加入书架
书名:
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作者:
爱吃开花白糕的余皇
本章字数:
7620
更新时间:
2025-05-24

曹振江从祁同伟办公室出来,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没想到,自己纵横内务部数十年,竟然会被一个初来乍到的毛头小子,当面训斥,驳了面子。

这口恶气,他如何咽得下?

“祁同伟!你给我等着!我倒要看看,你能在内务部,横行到几时!”曹振江在心中恶狠狠地想道。

他立刻召集了自己在部里的几个核心亲信,商议对策。

“老曹,这个祁同伟,看来是来者不善啊。”一位分管人事的老部下,忧心忡忡地说道。

“他今天拿边境技防的事情敲打你,明天,就可能拿其他事情,敲打我们。”

“我们如果再不团结起来,想办法治治他,恐怕以后,就真的没好日子过了。”

另一位负责纪检的干部也附和道:“没错!这个祁同伟,在汉东的时候,就以手段狠辣,不讲情面著称。”

“他这次来内务部,摆明了是要烧三把火,拿我们这些老人开刀,为他自己立威,也为他将来谋取更高职位,铺平道路。”

“我们绝不能坐以待毙,任由他为所欲为!”

曹振江阴沉着脸,听着亲信们的议论,眼神中闪烁着算计的光芒。

他知道,祁同伟的到来,己经严重威胁到了他在内务部的地位和利益。

他必须尽快想办法,压制住祁同伟的势头,最好能给他制造一些麻烦,让他知难而退,或者至少让他明白,谁才是内务部真正的主人。

“祁同伟现在是常务副部长,名义上,是我们的上级,我们不好跟他硬碰硬。”曹振江缓缓开口,语气阴冷。

“但是,我们可以想办法,给他穿穿小鞋,让他有劲使不出,有苦说不出。”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阴险的笑容:“祁同伟不是分管‘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吗?”

“这项工作,涉及面广,敏感性强,稍有不慎,就容易出乱子,也容易被人抓住把柄。”

“我们就从这里入手,给他好好地‘上一课’!”

曹振江的亲信们闻言,都露出了会意的笑容。

他们知道,曹振江这是要动真格的了。

很快,一场针对祁同伟的“软钉子”和“绊脚石”行动,在内务部悄然展开。

祁同伟在主持召开“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动员部署会议时,发现与会的各司局负责人,大多以各种理由,推诿扯皮,消极应付。

有的说,人手不够,经费不足,难以开展大规模的行动。

有的说,地方情况复杂,黑恶势力盘根错节,需要“从长计议”,不能操之过急。

还有的,则干脆对祁同伟提出的行动方案,提出各种质疑和反对意见,认为其“不切实际”、“脱离基层”、“容易引发负面舆情”。

祁同伟提交上去的,关于专项斗争的经费预算和人员调配方案,也被曹振江以“需要进一步研究论证”为由,压了下来,迟迟不予批复。

甚至,祁同伟在部里的一些日常工作,也开始变得举步维艰。

他需要的文件,总是“碰巧”找不到。

他安排下去的任务,总是“意外”地被拖延。

他想约见的一些关键人物,也总是“不凑巧”地出差或生病。

一时间,祁同伟仿佛陷入了一张无形的巨网之中,处处受制,寸步难行。

他知道,这是曹振江及其背后势力,在向他示威,在给他下马威。

如果他不能尽快打破这个僵局,那么,他不仅无法在内务部打开工作局面,更可能被这些人,彻底架空,边缘化,最终黯然离场。

“林轩,看来,我还是低估了这些京城官僚的手段啊。”祁同伟在与林轩的秘密通话中,语气中带着一丝无奈和苦涩。

“他们不跟我正面冲突,却处处给我下绊子,穿小鞋,让我像一头困在泥潭里的老虎,空有一身力气,却无处施展。”

林轩的声音,依旧平静而自信:“祁书记,不必焦虑。这都在我的预料之中。”

“曹振江这种人,最擅长的,就是利用体制内的规则和程序,来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

“他们以为,用这种‘软刀子’,就能把您磨死,困死。却不知道,这恰恰暴露了他们的虚弱和无能。”

祁同伟问道:“那我们现在,该如何破局?”

林轩微笑道:“祁书记,我给您准备的第二份‘锦囊’,正是针对这种情况的。”

“这个锦囊的名字,叫做‘釜底抽薪,借力打力’。”

祁同伟哦了一声,精神一振:“快说来听听。”

林轩分析道:“曹振江之所以敢如此明目张胆地,给您制造障碍,无非是依仗着两点:一是他自认为掌控着内务部的人事和资源,可以对您进行有效的掣肘;二是他认为您初来乍到,根基不稳,不敢轻易与他们撕破脸皮。”

“我们要做的,就是从这两点入手,彻底打掉他的嚣张气焰,瓦解他的同盟阵线。”

“首先,针对人事和资源问题,我建议您,可以向中央主要领导,特别是主管政法和组织工作的领导,进行一次专题汇报。”

“在汇报中,您要重点阐述当前国际国内反恐维稳形势的严峻性,以及‘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

“同时,您也要‘实事求是’地,反映一下您在内务部推动这项工作时,所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客观障碍’,比如,经费不足,人员老化,思想保守,机制不畅等等。”

“我相信,中央领导在了解了真实情况后,一定会对您和您的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和强有力的支持。”

“届时,您可以借着中央的‘尚方宝剑’,名正言顺地,对内务部的人事和资源,进行一次大刀阔斧的调整和优化,将那些不作为、乱作为、或者与曹振江沆瀣一气的‘害群之马’,坚决清除出去,换上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担当、有改革精神的干部。”

祁同伟听得连连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兴奋的光芒:“好一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一来,曹振江就再也无法在人事和资源上,卡我们的脖子了。”

林轩继续道:“其次,针对曹振江的同盟阵线,我们也要采取‘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据我了解,曹振江在内务部,虽然势力庞大,但也并非铁板一块。他手下的那些人,也并非都对他死心塌地。”

“其中,必然有一些人,是被他拉拢利诱的,也有一些人,是被他胁迫控制的,更有一些人,是对他心怀不满,但又敢怒不敢言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将这些人,一一甄别出来,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策略,进行争取和瓦解。”

“对于那些可以争取的,我们要主动示好,释放善意,给予他们信任和机会,让他们看到,跟着您,才有光明的前途。”

“对于那些摇摆不定的,我们要恩威并施,既要敲打警告,也要给予出路,让他们明白,顽抗到底,只有死路一条。”

“至于那些死心塌地追随曹振江,与我们为敌的顽固分子,我们则要毫不留情,坚决打击,杀鸡儆猴,以儆效尤!”

祁同伟闻言,抚掌赞道:“妙啊!林轩,你这一招‘釜底抽薪,分化瓦解’,实在是太高明了!”

“如此一来,曹振江就成了孤家寡人,再也掀不起什么大浪了!”

林轩微笑道:“祁书记,对付曹振江这种老奸巨猾的对手,我们既要有雷霆万钧的霹雳手段,也要有润物无声的怀柔之策。”

“只要我们运用得当,恩威并施,就一定能够打破他布下的重重障碍,最终掌控内务部的主导权,将我们的改革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在林轩的精心策划和远程指导下,祁同伟开始在内务部,展开了一场声势浩大,却又暗流涌动的“破局之战”。

他首先以“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突破口,多次向中央主要领导,进行专题汇报,深刻揭示了当前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挑战,以及内务部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和不足。

他的汇报,有理有据,数据详实,分析深刻,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

很快,中央就下拨了专项经费,并赋予了祁同伟在人员调配和机构调整方面,更大的自主权。

祁同伟手握“尚方宝剑”,立刻在内务部,展开了一场大刀阔斧的人事整顿。

一批思想保守、能力平庸、或者与曹振江过从甚密的“问题干部”,被坚决调整和撤换。

一批年富力强、业务精湛、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则被大胆提拔和重用,充实到了各个关键岗位。

与此同时,祁同伟也运用林轩传授的“分化瓦解”之策,对曹振江的那些亲信和党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攻心战”。

他亲自找那些摇摆不定的干部谈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既指出了他们的问题,也给了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

对于那些愿意主动靠拢,并提供曹振江及其同伙违纪违法线索的干部,祁同伟则不计前嫌,大胆使用,委以重任。

这一系列组合拳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曹振江在内务部经营多年的“独立王国”,开始土崩瓦解。

他手下的那些亲信,纷纷倒戈,与他划清界限,甚至反过来,揭发他的问题。

曹振江本人,也因为失去了人事和资源的掌控权,以及同盟阵线的支持,变得形单影只,威风不再。

他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给祁同伟制造障碍,穿小鞋了。

反而,他自己,因为以往的种种劣迹,开始受到来自纪检部门和内部举报的调查,惶惶不可终日,如同丧家之犬。

祁同伟,则凭借着林轩的妙计,以及自身的魄力和手腕,成功地打破了僵局,掌控了内务部的主导权,为下一步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以及其他各项重大改革,扫清了障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轩的“锦囊妙计”,再一次,在关键时刻,发挥了扭转乾坤的决定性作用。

他用他的智慧和谋略,帮助祁同伟,在京城这个更加复杂、更加凶险的政治漩涡中,站稳了脚跟,打开了局面,也为他们共同的理想和抱负,开创了新的篇章。

然而,林轩知道,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曹振江虽然暂时被打垮了,但他背后,在京城支持他的那些势力,绝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一场更大、更猛烈的反扑,或许正在酝酿之中。

林轩的目光,变得更加深邃和锐利。

他己经做好了迎接一切挑战的准备。

因为,他坚信,邪不压正,正义必胜!

而他,将永远是祁同伟身边,那个最值得信赖,也最不可或缺的“定海神针”!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