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第122章 “智库”交锋,林轩的“阳谋”对决

加入书架
书名:
汉东棋局,我为祁同伟执牛耳!
作者:
爱吃开花白糕的余皇
本章字数:
6996
更新时间:
2025-05-26

曾老试图通过“高端研讨会”向林轩抛出橄榄枝,并借机施压的意图,被林轩一番滴水不漏的太极推手巧妙化解。

这让曾老意识到,林轩此人,绝非轻易可以拉拢或威慑之辈。

但他并未就此罢休,反而对林轩的兴趣愈发浓厚,同时也更加警惕。

曾老深知,像林轩这样的智囊,若不能为己所用,将来必成心腹大患。

于是,他决定改变策略,不再试图首接拉拢林轩本人,而是将目标转向了影响林轩所能发挥作用的“平台”和“舆论环境”。

曾老背后掌控的那家“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便是他最重要的棋子之一。

这家智库,网罗了京城乃至全国众多所谓的“专家学者”,其中不乏一些在特定领域拥有话语权,但政治立场上更倾向于保守,或者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关系密切的人物。

在曾老的授意下,这家智库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汉东经验”以及林轩提出的一些改革思路,展开所谓的“学术研讨”和“政策辨析”。

他们表面上,打着“解放思想,百家争鸣”的旗号,邀请各方人士参与讨论。

但实际上,却通过精心设置议题,筛选发言嘉宾,引导舆论方向等手段,巧妙地放大“汉东经验”在推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某些“问题”或“风险”,质疑其普适性和可持续性。

他们甚至还抛出一些看似新颖,实则包藏祸心,企图维护旧有利益格局的“替代方案”,试图以此来混淆视听,干扰中央的决策,削弱“汉东经验”在全国的影响力。

比如,针对林轩提出的,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抑制金融过度投机,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的观点。

该智库便组织了一批所谓的“金融专家”,大肆鼓吹“金融创新”的重要性,认为适度的“金融杠杆”和“资本运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如果过度压制,反而会扼杀经济活力。

他们还危言耸听地声称,汉东和明珠市在金融领域的某些整顿措施,“管得过死”,“一刀切”,己经对正常的市场融资和企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又比如,针对林轩强调的,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引入市场竞争,提高国企效率的思路。

该智库便邀请了一些与大型国有企业有着密切利益关联的“学者型官员”,为其辩护张目。

他们声称,国有企业是“共和国的长子”,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国家战略任务,不能简单地用市场化标准来衡量。

他们认为,当前国企改革的主要方向,应该是“做强做优做大”,而不是“一味地引入竞争,削弱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

他们甚至还暗示,林轩的某些改革主张,有“私有化”的倾向,可能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动摇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这些看似“理性客观”的“学术研讨”和“政策辨析”,通过该智库控制的媒体渠道,以及一些与之相呼应的网络大V和意见领袖的传播和放大,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舆论,特别是对一些对改革缺乏深入了解的干部群众,产生了一定的迷惑性和误导性。

也给正在积极学习和推广“汉东经验”的各个地方,带来了一些困扰和疑虑。

远在京城的祁同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股针对“汉东经验”和林轩的“舆论暗流”。

他知道,这绝非偶然的学术争鸣,而是曾老等保守势力,在有组织,有预谋地,向他们发起的新的舆论攻势。

“林轩,看来,曾老这只老狐狸,是铁了心要跟我们过不去了。”祁同伟在与林轩的秘密通话中,语气凝重地说道。

“他这是想通过操纵舆论,来否定我们的改革成果,动摇我们改革的理论基础,最终达到他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

林轩的声音,依旧平静而自信:“祁书记,不必过虑。曾老的这些伎俩,虽然比宋老要高明一些,但其本质,依然是换汤不换药,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而己。”

“他们越是这样声嘶力竭地表演,就越说明他们心虚,也越说明我们的改革,触动了他们的要害,让他们感到了真正的恐惧。”

祁同伟问道:“那我们现在,该如何应对?任由他们在那里胡说八道,恐怕也不是办法。时间长了,假的也会被人说成真的。”

林轩微笑道:“祁书记,对付这种舆论攻势,我们同样不能陷入与他们进行具体观点辩论的泥潭。”

“那样只会正中他们的下怀,让他们成功地将水搅浑,将议题带偏。”

“我们要做的,是跳出他们预设的战场,占据更高的道义制高点,用更宏大的叙事,更清晰的逻辑,更响亮的声音,来引领舆论,争取民心。”

“我称之为,‘阳谋’对决。”

祁同伟精神一振:“阳谋对决?快说来听听。”

林轩分析道:“曾老的智库,之所以能够暂时迷惑一部分人,主要是利用了信息不对称,以及普通民众对复杂经济和政治问题缺乏深入了解的弱点。”

“他们将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观点,包装成高深的理论,通过所谓的‘专家’之口说出来,就显得很有权威性和欺骗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针锋相对,也建立我们自己的‘改革智库’和‘舆论阵地’!”

“这个智库,要汇聚国内外真正有良知,有水平,有改革精神的顶级专家学者,以及那些在改革实践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企业家和地方官员。”

“我们要围绕着新时代中国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形成我们自己的,科学的,系统的,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潮流的‘改革话语体系’。”

“然后,我们要通过各种媒体平台,特别是新兴的网络媒体和社交媒体,将我们的研究成果,用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改革的真相,认清改革的趋势,从而自觉地,支持改革,参与改革。”

祁同伟听得连连点头,眼神中充满了兴奋的光芒:“好一个‘建立我们自己的改革智库和舆论阵地’!这样一来,我们就能从根本上,夺回改革的话语权,粉碎敌人的舆论攻势!”

林轩继续道:“祁书记,这还不够。我们还要主动出击,设置议题,引领方向。”

“比如,我们可以围绕着‘什么是真正的市场化改革’,‘如何平衡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是什么’,‘如何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促进共同富裕’等一系列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组织一系列高水平的公开论坛和政策解读会。”

“在这些活动中,我们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我们的观点,阐明我们的立场,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证明,用逻辑服人。”

“我们要让那些打着‘学术’幌子,实则为既得利益集团代言的所谓‘专家学者’,在阳光下,彻底暴露其虚伪和荒谬。”

“我们要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谁才是真正为国家和民族的未来着想,谁才是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祁同伟闻言,抚掌赞道:“妙啊!林轩,你这一招‘舆论反制,主动出击’,实在是太高明了!也太解气了!”

“如此一来,我们不仅可以有效地回击敌人的攻击,更能借此机会,将全国人民的思想,都统一到中央关于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上来,形成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林轩微笑道:“祁书记,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

“在信息时代,掌握了话语权,就掌握了主动权。”

“我们与曾老等保守势力的这场较量,不仅仅是权力之争,利益之争,更是思想之争,民心之争。”

“只要我们能在这场思想和民心的较量中,赢得最终的胜利,那么,任何形式的阴谋诡计,都将不攻自破!”

在林轩的精心策划和祁同伟的强力推动下,一场旨在夺回改革话语权,引领社会思潮的“舆论反击战”,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打响。

首先,一个由祁同伟亲自担任名誉理事长,林轩担任首席顾问,汇聚了国内外众多顶级专家学者和改革精英的“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研究院,以其强大的阵容,开放的姿态,务实的作风,以及一系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迅速成为了国内外观察和研究中国改革问题的重要窗口和权威平台。

紧接着,研究院围绕着当前中国改革发展中的一系列热点难点问题,连续举办了多场高水平的公开论坛和闭门研讨会。

在这些活动中,林轩、祁同伟以及众多与会专家,都发表了许多精辟独到,振聋发聩的观点,有力地回击了那些歪曲改革,否定改革的错误言论,也为中国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思路和方案。

这些观点和声音,通过各大主流媒体和新兴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迅速在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和热烈的讨论。

那些曾经被曾老智库所迷惑和误导的干部群众,在接触到这些更加真实,更加理性,也更加符合中国实际的声音后,都纷纷转变了看法,重新坚定了对改革的信心和支持。

而曾老所掌控的那家“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则因为其观点偏颇,逻辑混乱,以及与某些既得利益集团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而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和诟病,其影响力,也因此而一落千丈。

曾老,这位曾经在京城政坛,呼风唤雨,深不可测的“隐形操盘手”,在与林轩和祁同伟的这场“舆论暗战”中,再次尝到了失败的苦涩滋味。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