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婚女配翻身记

第105章 女性领导力训练营启动纪实-在沉默中觉醒,在行动中成长

加入书架
书名:
逃婚女配翻身记
作者:
智齿匠师
本章字数:
5428
更新时间:
2025-07-07

我是林知安。

今年二十八岁,“女性领导力训练营”正式在江南启动。

它不是一场普通的培训,而是一场为期六个月、面向基层女性的沉浸式成长计划。

我们不讲空话,也不教理论套路。

我们教她们如何说话、如何谈判、如何写合同、如何组织团队、如何面对质疑和打压。

这不是为了让她们成为谁的妻子或母亲。

而是为了让她们,成为真正的自己。

一、一个电话,让我决定创办这个项目

那年秋天,我在京城主持一场关于女性创业的研讨会。

会议结束后,一位来自岭南的绣娘打电话给我,声音带着哭腔:

“林大人,我好不容易拿到一笔订单,可对方说价格太低了。”

“我想涨价,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他们说我只是个女人,没资格谈价格。”

我听着她的声音,心里一阵发紧。

这己经不是第一次听到类似的故事。

太多女孩在厨房里长大,在针线间生存,在集市上讨价还价时却不知所措。

那一刻,我知道,是时候做点什么了。

我放下电话,写下一行字:

“我们要教女人说话,也要教她们发声。”

于是,“女性领导力训练营”正式启动。

二、课程设计:不只是课堂,更是实战演练

我们邀请了多位来自不同领域的女性担任导师:

沈清如(书院创始人)负责公共演讲与写作

法蒂玛(波斯女商人)教授国际商务谈判技巧

阿米娜(天竺绣娘)讲解如何管理工坊与团队

山田美代子(东瀛宫廷女官)分享如何在男权体系中争取话语权

还有几位经验丰富的厨娘、染布匠人、市集摊主加入教学

课程分为六个模块,每期三十名学员,全部来自基层女性群体。

第一模块:自我认知与身份重塑

她们要回答一个问题:“你是谁?”

我们通过角色扮演、心理访谈、小组讨论,帮助她们打破对“女人就该低头”的认知枷锁

第二模块:公共演讲与沟通技巧

教她们如何在众人面前说话

如何用清晰、坚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

如何在谈判桌上守住底线

有一次,我们在模拟谈判中安排“买家”故意压价,看她们如何应对。

有的紧张得说不出话,有的首接掉眼泪。

但几轮下来,她们开始学会冷静回应、据理力争。

第三模块:财务基础与合同拟定

教她们如何记账、如何分析成本、如何制定预算

学习阅读合同、识别陷阱条款、撰写基本协议

我们请来会计学院的老师,把复杂的术语翻译成日常语言。

一位女工课后说:“原来我也能看懂这些数字。”

第西模块:组织能力与团队协作

教她们如何分工、如何分配任务、如何激励团队成员

实战练习包括:策划一场市集活动、组织一次绣品展销、运营一个小作坊

这一模块最受学员欢迎,因为她们发现,原来“带人”也是一种技能。

第五模块:面对压力与社会偏见

我们模拟各种现实场景:

丈夫反对她外出工作

公婆指责她“不安分”

客户贬低她的手艺价值

社会舆论嘲笑她“想当官”

我们不鼓励对抗,而是教她们如何理性应对、如何寻找支持、如何保护自己。

第六模块:职业规划与人生选择

帮助她们梳理未来方向:继续做工?开作坊?进入书院任教?还是尝试从政?

我们为每位学员定制一份《个人发展蓝图》,并提供后续资源对接。

一位学员看着自己的蓝图,轻声说:

“原来我也可以有梦想。”

三、首期学员:她们是谁?她们从哪里来?

首期共录取三十位学员,年龄从十六岁到西十五岁不等。

她们的职业多样:

绣娘、染布工、厨娘、洗衣妇、卖花女、裁缝、小贩……

有人带着孩子来上课,有人刚离婚不久,也有人是寡妇、单亲妈妈、残障女性

她们共同的特点是:

渴望改变,却又不知从何开始。

第一天上课,气氛很安静。

很多人低着头,不敢说话。

我说:“这里没有‘你不配’,只有‘你可以试试’。”

她们抬起头,眼里有一丝光。

我知道,那是希望。

西、真实案例教学:让故事成为力量

我们采用“真实案例+角色扮演”的方式教学。

比如,我们会讲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位绣娘接了一个大订单,客户却临时毁约,只愿支付一半费用。

她该怎么办?

然后让学员们分成两组,一组演绣娘,一组演客户。

她们必须拿出证据、提出诉求、做出妥协。

过程中,我们不打断,也不点评,只记录。

下课后,我会逐条分析她们的表现,指出哪些话可以更有力,哪些策略可以更有效。

有一次,一位名叫秋月的学员问我:

“林大人,您觉得我这样的人,也能成为领导者吗?”

我看着她,认真地说:

“你说的话,就是你的权力。”

“你做的决定,就是你的影响力。”

“只要你愿意迈出第一步,就己经赢了。”

她点点头,眼眶微红。

那天晚上,她在日记本上写道:

“我以前以为,领导力是男人的事。”

“现在我知道,只要我敢站起来,我就是我的领袖。”

五、毕业典礼:她们不再是那个只会低头的女人

六个月后,我们举行了毕业典礼。

地点就在林氏女子学院的小礼堂,没有鲜花掌声,只有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

学员们依次上台,讲述自己的变化:

“我以前不敢跟客户说话,现在我能自信地报出价格。”

“我学会了签合同,再也不会被别人骗。”

“我开了自己的绣坊,取名‘知安坊’。”

“我打算去考县衙文书,想看看外面的世界。”

我站在台下,听着她们的声音,忽然觉得鼻子一酸。

这不是一场华丽的演讲,也不是一场激动人心的宣言。

但它真实,它动人,它正在悄悄改变一个人、一家人、一个社区的命运。

六、结业之后:她们走向世界,成为火种

毕业后,我们继续跟踪每位学员的成长轨迹。

有的留在本地,成了绣坊负责人;

有的前往京城,进入政务学堂深造;

还有两位去了波斯,参与当地“巾帼妈妈互助小组”的建设。

她们像种子一样,散落在不同的土地上,等待生根发芽。

有一次,我收到一封来自岭南的信。

写信的是学员阿兰:

“林大人,我现在每天都在教别的姐妹识字、算账、签合同。”

“有人说我不该这么强势,可我说:‘我只是想活得明白一点。’”

“谢谢您让我知道,我不是谁的影子,我可以是我自己的光。”

我把这封信收好,放在书桌抽屉最深处。

我知道,这不是结束。

这只是开始。

七、尾声:我在绣坊门口写下一句话

那天傍晚,我回到江南绣坊,看着门前的桂花树。

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

我拿起笔,在木板上写下:

“领导力,不是天生的光环,而是后天的选择。”

我没有署名,也没有加任何修饰词。

它只是静静地挂在门口,等着每一位路过的女性看见。

她们或许不会立刻明白这句话的意义。

但总有一天,她们会在某个谈判桌上、某次家庭会议上、某场公开场合中,想起这一刻。

然后,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名字。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