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5日清晨,南洋的阳光斜斜地照进沈氏集团副总裁办公室,在锃亮的大理石地面上投下棱角分明的光影。沈浩林端坐在定制的紫檀木办公桌后,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速敲击,屏幕上不断跳出关于三菱重工的最新情报。就在这时,办公桌上的加密卫星电话突然响起,屏幕上显示的来电人让他微微一怔——是远在国内京城任职市委书记的大舅舅沈振国。
“浩林,最近在南洋没遇到什么麻烦吧?”电话那头传来沈振国沉稳的声音,带着历经岁月沉淀的威严。不等沈浩林回答,他又补充道,“你大舅爷让我问问你,商场如战场,可别丢了沈家的脸面。”
沈浩林握着电话的手不自觉收紧。大舅爷沈云霄的名字,在沈家是如同神话般的存在。作为唐朝皇室后裔,这位戎马一生的老将,在战争年代创造了无数传奇。最令人震撼的,当属那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带领十几名战士深入敌后,凭借精妙的战术布局,一举歼灭数千敌军,且全员毫发无损。这份战绩,不仅让他成为军中神话,更完美诠释了沈家血脉中传承千年的兵家智慧。
“舅舅放心,我时刻谨记家族教诲。”沈浩林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最近在处理三菱重工的事务,局势还算在掌控之中。”
电话那头传来一声轻笑:“你这小子,跟你大舅爷年轻时一个性子,越是关键时刻越沉得住气。当年他带着那十几个人,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周旋了整整三天三夜。白天扮成流民,夜里就摸黑搞破坏,愣是把敌军的补给线搅了个天翻地覆。最后敌军乱了阵脚,他才抓住时机,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沈浩林听得入神,这些故事他虽早己耳熟能详,但每次听来都有新的感悟。沈家的先辈们,无论是在战场还是商场,都将《孙子兵法》中的谋略运用得炉火纯青。“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这些古训不仅是大舅爷战场上的制胜法宝,更是沈浩林在商界纵横的指南。
“对了,你大舅爷最近又在研究古战例,说要写本书传给沈家后人。”沈振国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自豪,“他常说,沈家能有今天,靠的不是运气,而是骨子里的谋略和胆识。就像当年太爷爷太奶奶下南洋,看似是背井离乡,实则是审时度势后的明智之举。”
挂断电话后,沈浩林走到办公室的落地窗前,望着远处繁忙的港口。货轮进进出出,汽笛声此起彼伏,宛如现代商战的号角。他不禁想起大舅爷的那场战役,与如今自己在商界的处境竟有几分相似——面对强大的对手,唯有出奇制胜,方能破局。
回到办公桌前,沈浩林调出三菱重工的股权结构和财务数据。美惠子和大卫传来的最新消息显示,三菱重工的管理层己经开始出现裂痕,几个大股东因意见不合争吵不断。这正是他等待的时机。就像大舅爷当年抓住敌军补给线的漏洞,他要找到三菱重工最脆弱的命门,一击致命。
“叮——”安全联盟发来紧急情报。沈浩林眉头紧锁,原来是李氏集团残余势力不甘心失败,正与三菱重工的部分股东暗中勾结,企图搅乱局势。他冷笑一声,打开加密通讯软件,给美惠子和大卫发送指令:“按B计划行动,让他们先内耗,我们坐收渔利。”
处理完公务,沈浩林翻开办公桌上的沈家祖谱。泛黄的纸页上,记载着沈家历代英杰的事迹。从唐朝的武将,到下南洋的创业者,再到大舅爷这样的现代传奇,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是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他的目光停留在大舅爷的简介上,“以少胜多,智计无双”八个字格外醒目。
这时,办公室的门被敲响。秘书走进来,带来一份国内寄来的包裹。沈浩林打开一看,是大舅爷亲手书写的《兵家谋略札记》手稿。扉页上遒劲有力的字迹映入眼帘:“商场即战场,谋略为刃,胆识为盾,方得始终。”
手指轻轻着泛黄的纸页,沈浩林仿佛看到大舅爷伏案书写的身影。窗外的阳光愈发耀眼,将手稿上的文字照得熠熠生辉。他知道,沈家的传奇还在继续,而他,作为新一代的传承者,必将带着这份血脉里的兵家遗风,在商海的惊涛骇浪中,续写属于沈家的辉煌篇章。
夜幕降临,沈浩林的办公室依旧灯火通明。他坐在电脑前,开始策划针对三菱重工的下一步行动。屏幕上的数据流不断闪烁,宛如战场上跳动的信号灯。这一次,他要像大舅爷当年那样,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让沈家的名号,在商界再次响彻云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