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妍儿觉得郭啸天这个名字有些耳熟,但却想不起在哪听过。
随口夸奖了几句,便见安道全从外面走了进来。
几人见礼,安道全给郭啸天号了个脉,然后点头抚须道:“甚好,小公子虽仍然体虚,但己无性命之忧。”
郭盛听了安道全的话,才终于松了口气。安道全又对赵妍儿拱拱手,说道:“中官这药着实厉害,不知道这配方可能告知在下。”
赵妍儿心想:“这配方倒不是不能透露出去,但以这个时候人们对生物学的认知,只怕很难成功制药。”
安道全看赵妍儿没有说话,便觉得是她不愿意透露秘法,又道:“我明白,这种千金之方,中官自不愿意轻易外传,在下行医多年,也颇有些积蓄,不如中官开个价码出来。”
赵妍儿见安道全想歪了,便出言解释道:“倒不是为了钱财。只是我这种药,与安神医你过去的药有天差地别,只怕我就算告知药方,神医也未必能制药成功。”
安道全对自己医术有自信,不信这世上有他制作不出来的药。只觉得赵妍儿是在搪塞他。却也没有表现出什么怒意。而是叹了口气,说道:“既然中官不愿意割爱,在下也不强求了。”
二人又简单说了几句医理,自然是驴唇不对马嘴,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只是赵妍儿认真分析理解安道全的说法,安道全则只以为赵妍儿是在装傻。
等两人聊了一会儿,郭盛看了看时间,才出言道:“今日斋醮结束,一会儿公明哥哥与我等饮宴。不如我们一同过去。”
安道全和赵妍儿自无不可。
郭盛就住在忠义堂后,三人出了门,过了几个院子就到了忠义堂上,此时道士刚刚撤走法事所用器具,公孙胜还是一身法袍装扮。
见三人一块进来便好奇的问道:“三位什么时候这般亲近了?”
郭盛赶忙将自己儿子生病的事情说了。公孙胜则特意说道:“听你描述,贵公子应该是上阵杀敌时被煞气所侵。才导致外邪风寒入侵。”
安道全点点头,说道:“确有这种可能。”
郭盛便问公孙胜有什么破解之法。公孙胜掏出一张符纸递给郭盛,说道:“这是破厄符,回去让贵公子贴身佩戴三天,之后找个没人的地方烧了,灾厄自解。”
赵妍儿对这种封建迷信的事情没什么兴趣,而郭盛却深信不疑。
说话间,忠义堂上的人越聚越多,开始乱糟糟的扎堆闲谈,等宋江到了,全场肃静。
宋江站在主位,对着众人一阵作揖,说道:“今日斋醮结束,我梁山好汉,上应星宿,以后就依两个条陈做事,一是替天行道、一是忠义无双。诸位兄弟务必恪守这两个条陈。”
众人皆抱拳言说遵命。宋江说完话,宋清立刻让喽啰捧出好酒好肉,诸好汉共饮一碗,气氛瞬间打开。
一阵吆五喝六的热闹,阮小二找了个机会说道:“如今咱们梁山也成了规模,山上的人口越来越多,俺倒是有个想法不知当不当讲?”
宋江赶紧道:“自己兄弟,有话就说,哪有许多讲究?”
阮小二便道:“俺寻思山上是不是也建个私塾,让各家孩子们读书识字。”
阮小二是梁山元老,最早追随晁盖的铁杆。但平日里为人木讷,实在不像会操心孩子出路的。宋江听他说要建私塾,忍不住皱了皱眉,问道:“阮兄弟怎么会有这等想法?”
阮小二自然是被自家娘子吹了枕边风,但当着兄弟们的面,他也不好说自己耳根子软,于是道:“俺家孩子眼看着也大了,俺像他这般年纪,早就开始打鱼做活,可是现今俺家日子好过,他却吃不得打鱼的苦,整日无所事事。若是再不学些旁的本事,以后怕是不能。”
李逵立刻道:“咱梁山子弟,上什么私塾,把那杀人的功夫练好便是。”
吴用听着要建私塾,心中也有盘算,立刻出言道:“铁牛却是说错了。咱们这一代,做得头领靠的是手上功夫。下一代却是要从将军做起,识文断字自然是好的。”
吴用这样说,也有自己私心,若是梁山建立私塾,教师必然是他智多星。如此一来,他便是梁山所有二代的老师。
将来梁山真的传承下去,到了二代们开始做主,他的地位自然是最高的。
吴用开口这样说了,没有人敢出来反对,宋江便道:“此事甚好,山上有了私塾,也叫娃娃们学些忠君爱国的圣人道理。”然后又问柴进:“不知山上可还有适合建私塾的地方吗?”
柴进算是梁山的大管家,但他对建私塾的事情并不热心,说道:“却是没有合适的位置。”
梁山上的内务总管,正职是小旋风柴进、副职是扑天雕李应。两人都是富户出身,自己就能教子弟读书识字,没有创建私塾的动力。
于是宋江又问吴用:“军师就曾在家中创办过私塾,山上私塾怕是还要交给军师筹措。”
吴用赶忙拱手推辞道:“小可也有公务在身,只怕没有精力教学。”
宋江知道这是吴用故意推辞,想来是看了刚才柴进态度,知道建私塾难处,是要趁着推托提些条件,方便私塾工作。便配合的道:“山上尽是粗人,除了军师怕是没人有教书的本事。只能辛苦军师。”
吴用道:“小可辛苦些倒是无妨,只怕辜负了哥哥嘱托,教不出状元郎来。”
在场也没人真以为吴用能教出状元来,宋江便继续劝吴用操持私塾的事情。
吴用推让一番,面子上得到了尊重,同时也找了个合适的机会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哥哥既然信任小可,小可便接下差事,只是有一事,还请哥哥应允。”
宋江立刻道:“军师请讲。”
吴用道:“既然办了私塾,所谓有教无类,小可觉得,要让山上的孩子都入这私塾才好。”
吴用的想法很简单,他要成为梁山所有二代的老师才能有更大的影响力,同时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好汉,他创办私塾便有更多人的支持。
只是吴用说法一出,却让许多好汉不满。有柴进、李应这种自家就能教的,并不想让孩子入私塾。还有一些信奉读书无用的猛人。更多的是认为吴用阴损,不愿意将自家孩子交到他手中的。
赵妍儿暗中观察众人表情,觉得自己出场的时机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