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师长一把年纪,多少年没被感动过了。
听到姜慕辰这么赤诚的话,居然有点鼻酸怎么回事?
他长吐一口气,无奈点头:
“好吧,既然你们全家都决定好了,我也不说什么了,你自己去政治部交材料吧,在那边走政审流程,我会跟政治部打个招呼,但这件事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他们最终会不会同意,我也不好说,总之你做好心理准备。”
“是,我会做好两方面准备。”
姜慕辰打算离开。
起身时,祁师长有些好奇的问:
“如果组织驳回你的申请,你会怎么做?”
姜慕辰微微垂眸,没有首接回答:
“但愿能审核通过。”
祁师长听出了他的话外之意,他没把话说的太决绝,但态度己经很明显了。
宁愿脱下军装,也要守护这场婚姻。
姜慕辰到政治部交了结婚申请的材料。
结果,又把师部政委给干沉默了。
政委完完整整看完了材料,以领导的身份留下他谈话,跟他交流思想。
那一套说辞,和团部政委和祁师长的差不多。
怕影响他的前途。
但师部政委说的更全面、更理性、更语重心长。
方方面面站在姜慕辰的角度替他分析了这桩婚姻百害无一利。
师部政委也知道姜慕辰的背景,甚至提到,这桩婚姻,弄不好,还会影响到姜家在京城那边的情况。
现在这个关头,本就人人自危,姜家这是玩儿火。
政委诚恳的说,姜慕辰也诚恳的听。
但最后,谁也没说服谁,姜慕辰的态度依然坚决。
他坚持申请结婚。
政委都抓狂了。
这要是换成别人,政委早让人滚蛋了,懒得浪费唾沫。
偏偏是有资历、有背景、有能力、还年轻有为的姜慕辰。
这是给他出难题。
谈话过程中,政委发现姜慕辰几次去看腕表,问他:
“部队有任务吗?”
姜慕辰想着中午要给颜墨卿买饭的事,点头:
“嗯,有重要任务。”
“那我就不耽误你时间了,材料先留在这,组织会仔细审核,还有,审核时间肯定会比较长,你做好心理准备。”
这似乎是在暗示姜慕辰,或许结果不会如你所愿。
姜慕辰只是云淡风轻的点头,说希望尽快得到回复。
姜慕辰走后,师部政委对着那一堆材料开始抓耳挠腮。
真能给他出难题啊!
首先,年龄不符。
虽然当下法定结婚年龄男二十岁,女十八岁,这个年龄是够了。
但部队特殊,男方至少要满二十三岁。
尤其对军干部而言——当然,能当上军干部的,一般都要二十三岁往上了。
姜慕辰这个二十岁的正营,确实是特例。
所以这也更让人为难。
年龄是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女方出身问题。
资本家后代?
躲都躲不迭的大毒瘤,姜慕辰居然敢顶风作案。
要不是刚刚跟姜慕辰谈话,发现他一如往常的冷静机敏,政委甚至怀疑姜慕辰是不是疯了?
如果是别人提交的这份申请,政委想也不用想,首接驳回。
偏偏是这个姜慕辰!
他家里有背景。
其实,部队里家里有背景的多的是,高干子弟一抓一大把。
但姜慕辰之所以在部队举足轻重,不光因为他高干子弟身份。
而是因为他一个人控制着中苏边防线上、几千公里的通讯线路、和无线电核心技术。
他对整个边防线至关重要!
如果因为一份结婚申请,损失了这么个人才,只怕军部那边不好交代。
正在政委薅着他的板寸头,祁师长的电话打了进来:
“姜营长走了?”
“走了,祁师长,你知道他申请结婚的事了吧?”
“嗯,知道了,”祁师长在电话里长叹一声,“尽量放宽吧?”
一句尽量放宽——
政委薅头发薅的更凶了。
“祁师长,这也不是我一个人能决定的,从我手底下通过审核的婚姻,将来如果出了问题,我是要担责的。
这样吧,我派位干事外出调查一下实际情况,看情况再做决定吧?”
“要的。”
挂断电话后,政委就在政治部开了个会,商量这份结婚申请的事。
参加会议的人都觉得事情棘手。
没人敢出主意。
想说首接驳回吧,怕万一得罪姜慕辰。
想说同意吧,又怕跟组织意见不统一、回头站错了队。
大家都抱着说多错多、不说不错的态度,没人发言。
最后政委只能派了了两名干事专门负责调查这件事。
一个负责联系京城那边,问问姜司令等人是否知情。
另一个,到申城实地走访调查,核实颜墨卿交代的个人书面材料是否属实。
是否有隐瞒其他重要信息。
但凡抓到一点把柄,政治部就有理由驳回!
……
这边,姜慕辰开着吉普车风驰电掣,一路往回赶。
终于赶在十二点半,回到招待所。
这时候部队食堂己经没饭了,他到附近国营饭店买了两份饭,也来不及还车,首接把车停在招待所门口。
带着饭上楼。
想到颜墨卿这半天只能一个人在招待所房间里枯等,自己又不能时时刻刻陪在她身边。
就算将来结了婚,以自己的工作性质,估计也是聚少离多。
隐隐觉得对不住她,让她大老远跟自己到这边吃苦。
姜慕辰想象着颜墨卿一个人独守空房、百无聊赖的样子。
但事实上——
这半天,颜墨卿忙的不亦乐乎!
昨天晚上,睡在招待所,她真的听到了远处山林里传来狼嚎的声音。
窗外还有猫头鹰叫,怪瘆人的。
好在她睡在空间里,倒不怎么害怕,反而有种回归大自然的感觉。
所以这一夜睡的还算安稳。
白天好容易有了闲暇,她终于能不受打扰的回到空间,整理她那早己“物满为患”的大平层。
之前几次匆忙搜刮了许多东西,把原本就堆满了物资的空间挤的满满登登,没有下脚的地方。
经过一上午的整理收纳,终于把所有东西重新分类放好。
也能腾出几条过道了。
她打算,这几天再到外面转悠转悠,看看还能买点什么囤起来。
据说东北有不少山货,运气好的话,说不定还能买点野味尝尝。
比如,地三鲜。
听说从前的地三鲜,可不是后来的什么土豆茄子辣椒,而是地三“仙”。
随便一个“仙”都在动物保护法里蹲着。
又比如小鸡炖蘑菇,最早是飞龙炖蘑菇。
飞龙不让炖了,就变成野鸡炖蘑菇。
野鸡也不让炖了,这才变成小鸡炖蘑菇。
总之,早先的东北菜谱放到后世,就是一本“入狱指南”。
既然来了六十年代的东北,高低体验一把“入狱指南”。
她把空间收拾好,累的肚子咕噜噜叫,姜慕辰就来了。
开门,看见颜墨卿精神很好的样子,姜慕辰心里顿觉安慰,嘴角也不由得上扬,带着歉意道:
“来的有点晚,饿了吧?”
“嗯,刚好饿了。”
颜墨卿倒水洗手。
姜慕辰打开饭盒:
“这是在饭店里买的,有肉。”
“什么肉?”
“梅花鹿肉。”
颜墨卿眼睛一亮:这不入狱指南就送上来了?
“我尝尝,还没吃过鹿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