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里无事的时候姜瑜就带着岁岁和卢妈妈上街闲逛。
曲水县的消费不算高,县令又是个爱民如子的,临街不仅大大小小开了很多店面,各类摊子也不少。
姜瑜住的甜水巷在县衙和官学中间,支个吃食摊子倒是很是合适。
姜瑜前世就爱捣鼓吃的,之前在贺家那是没有机会,现在想想自己也就能做点吃的了。
甜水巷巷口并没有早食摊子,转入主街有两家小酒馆,但不卖早食,吃食摊子基本上都聚集在县衙和官学门口。
之前也支过几个早食摊子,但是种类单一口味也一般,巷子里住的人大多都愿意多走几步,少有在这里吃的。
但是这正适合姜瑜,她手艺还不错,只是前世她也是个南方人,太会做面食,卢妈妈刚好做得一手好面条,在京城姜瑜也没少吃,这倒是互补了。
最重要的是,她会的花样多啊,多做几种,还怕留不住客吗。
姜瑜又仔细考察了一番,如今刚入秋可以卖点面条水饺,一首能卖到年后,入了春卖煎饼,夏天卖凉皮卷粉。
说干就干。
她打算做几种臊子。
素的有香菇,豆腐干,酸菜,荤的有卤肉,肉沫,木耳肉丝,
番茄鸡蛋就定个中间价位,江都在南方,目前还不算冷,再熬点葱油,来个葱油面,也算是沾了点荤腥,就连素面,姜瑜也打算放一点猪油。
她只需要每晚提前把臊子备好,第二天,和好面,支口大锅,有人点面就把面一煮,再淋上臊子就行,顺便买些剁好的肉馅,可以包些饺子馄饨。
卢妈妈就负责洗菜备菜,剁肉馅,和面,姜瑜负责炒臊子调肉馅,白天出摊两人一块,带着岁岁一起。
以后要是忙得过来,再多加几种。
姜瑜第二天出门先是去县衙找负责这一块的衙役租摊位。
租好摊位后,姜瑜还特意去定了个往下凹的九宫格柜子,炒好的臊子用瓦罐装好,分格放在柜子里,又扯了点细棉布固定在柜子上,隔绝灰尘,煮好面加臊子的时候再掀开棉布,又买了铁锅炉子等,还买了辆板车方便运东西。
一如此忙碌了一段时间,等卢妈妈找人看了日子,九月初八,是个黄道吉日。
初七一早,吃过早食,姜瑜和卢妈妈就带着岁岁上街买菜。
岁岁背在卢妈妈背后的背篓里,很是新奇,东摇摇西晃晃的。
姜瑜立刻严厉起来
“岁岁坐好,你这样动来动去,婆婆怎么背你。”
岁岁立马就乖乖坐好了,小脸上满是委屈。
倒是卢妈妈看姜瑜太严肃了,打圆场道
“没事的,娘子,岁姐儿还小呢”
姜瑜看着岁岁委屈巴巴的小脸,其实己经心软了,但是孩子可不能太惯着,本来卢妈妈就特别惯她。
自己再不严厉一点,长大了怕是无法无天,若是成了大姑娘那种性子,岁岁岂不是被自己养毁了。
“卢妈妈可别太惯着她,现在不管,哪天在背篓里跳起来,摔出去了怎么办。”
岁岁听到乱动会被甩出去,立马收起委屈的小表情,两只小手紧紧抓着背篓两边不敢再乱动了。
这话本来就是姜瑜故意说给岁岁听的,见她坐好了,摸了摸她的头夸了句真乖。
肉买了不少,托肉铺伙计晚点首接送到家里,其余的蔬菜就一人提了两篮子回去了。
姜瑜买的分量不多,先做出来营业了看看,少了再添。
回到家随便吃了点,姜瑜带着岁岁睡午觉,卢妈妈没有午睡的习惯,就先把菜收拾了把肉切好。
起床后,姜瑜先把肉卤了,又另起一口锅,先熬猪油,再炸葱油,捞出来里面留个底再炒肉沫,肉沫里面加入花椒,这样炒出来的肉沫好吃。
炒完肉沫也不洗锅,再接着炒木耳肉丝,锅里都没肉味了,最后才依次把香菇,豆腐干,酸菜炒好。
这才开始炒鸡蛋,鸡蛋炒好盛出一半来,和切好的韭菜混合做饺子馅,剩下的加入番茄炒好做臊子。
这时肉也卤得差不多了,姜瑜捞出来,切成薄片。
饺子准备了三种馅,韭菜鸡蛋,酸菜肉,纯肉馅。
姜瑜算了算成本,素面就定5文一碗,三种素臊子都是7文,曲水县的菇子便宜,不值什么钱,豆腐本就便宜,酸菜又是卢妈妈自己腌的。
木耳肉丝定8文,肉沫9文,卤肉贵一点10文一碗。
三种饺子分别是10文十个,12文十个,15文十个。
饺子定价不便宜,姜瑜打算包大一点,要是卖不完再炒成臊子。
一切准备就绪,初八一早,刚过卯时,姜瑜背着岁岁,卢妈妈推板车,就出门摆摊了。
巷口的摊子都还蒙着布并未开张,姜瑜找到自己的摊位和卢妈妈把东西一一摆好,自己围上围裙,又把头发用巾子包起来。
卢妈妈也是一样的打扮,岁岁坐在小椅子上,看着她娘和婆婆忙碌。
姜瑜准备了两口锅,一口煮饺子一口煮面,锅贴着墙摆,旁边正对着大街的是案板,上面放着卢妈妈一早活的面,柜子放在外侧,案板和柜子外面都挂了个牌子写着面条水饺,下面标注着价格。
姜瑜煮了饺子三人吃过,小摊就迎来了第一位客人。
“这位娘子,你这是卖吃的吗?”
姜瑜有些哑然,难道看不出来吗,那这还能有客人上门吗。
虽然柜子和案板拿布盖着的,但是那两口大锅还在烧着水呀。
更不要说还摆了两张西方桌八根长凳。
一时间见姜瑜没吭声,程津迷糊的脑袋醒过神来,看了一眼挂着的牌子,刚准备说话。
“是的,有面条和饺子,郎君看看想吃点什么。”
“那来一碗卤肉面吧。”
姜瑜放好调料就等着卢妈妈煮面。
程津看着干干净净的小摊,也有些高兴,之前每次写完稿子早上出来,总是要走好远才能买到吃的。
虽然也算不上特别远,但是能少走几步是几步吧。
卤肉面做好,卢妈妈端上桌。
程津吃完面,付了钱迷迷瞪瞪的就回家了。
魏安是官学的学生,不想在官学里挤大通铺,就和两位关系好的好友合租了一个小院子在甜水巷,平日里只请了人浆洗衣物,饭食一应都是在外解决的。
平时里吃早食要到官学那边去,人多吃食味道也一般,今日一出门就看见巷口新开了早食铺子,当然要尝尝。
“妈妈来一碗肉沫面”
“一碗木耳肉丝”
“一碗香菇”
三人一人点了一碗面,坐等开吃。
“面来了,三位郎君慢用。”卢妈妈端上三碗分量满满的面。
面前的面条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粗细均匀根根分明的面条躺在碗底,汤底呈浓郁的奶白色,表面浮着一层漂亮的油脂,满满的臊子码在上面,还有两根翠绿的青菜点缀。
魏安迫不及待夹起面条送入嘴里。每一根都吸附着浓郁的汤汁,肉沫也随着面条被魏安送入口中。
吃完面条,擦了擦鼻尖沁出的细汗。
“妈妈你这汤熬的是真棒,臊子也炒得好。”
卢妈妈上前收碗。
“这臊子是我家娘子炒的,娘子说了还有一种吃法,不加汤吃干拌的,一口干拌面一口骨汤,又别是一般滋味呢。”
魏安闻言抬头看了姜瑜一眼,他还以为这摊子是这位妈妈的,那娘子是这位妈妈的儿媳过来帮忙的。
没想到居然是这么年轻的一位娘子开的。
姜瑜见魏安看向他,点头示意。
这汤能不好喝吗,里面有棒骨,鸡架鸭架,还放了不少香料。
“若好吃郎君明儿再来。”
魏安三人点点头,明天再来尝尝这位妈妈说的干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