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百味淬

第21章 桑叶粿香,心照不宣

加入书架
书名:
人间百味淬
作者:
有钊一日
本章字数:
11026
更新时间:
2025-07-07

1-1

“阿峰古早味”灶膛里那簇重新跃动的橘红火焰,噼啪作响,如同一颗劫后重生的心脏,正强劲地将暖意与生机泵向老店的角角落落。霸道浓郁的沙茶辛香再次弥漫开来,裹挟着木炭燃烧的烟火气,强势驱散了台风“玛娃”残留的所有阴霾与颓败气息。闻香而至的街坊邻里挤满了尚未完全修缮完毕的小店,熟悉的喧嚣带着劫后余生的亲昵。陈峰在灶台与食客间穿梭,吆喝声洪亮依旧,脸上那被风雨打磨过的笑容里,沉淀着前所未有的踏实与释然。

李岸那篇《熄灭的灶火与不灭的“厚工”》的深度报道,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远超预期。不仅本地媒体纷纷跟进,掀起关于城市更新与老字号保护的热烈讨论,连文化部门的工作人员也主动登门,认真考察“阿峰古早味”的百年历史、传承谱系与核心技艺,将其正式纳入“老字号”及“非遗技艺”的重点评估名单。拆迁的阴云虽未完全消散,但希望的曙光己如破晓般穿透厚重的云层,照亮了前路。

笼罩在陈峰一家心头的愁云惨雾终于彻底消散。陈峰爷爷重又坐在店门口的小马扎上,眯着眼,享受着暖融融的日光,看着巷子里人来人往的热闹。布满岁月沟壑的脸上,是阅尽沧桑后的平和与安然。他粗糙的手掌轻轻着那个装着老卤引子的粗陶小罐,像是在抚摸一件失而复得、承载着家族根脉的圣物。

尘埃落定。林珮珊订好了返程的车票。离开前夜,她独自去了趟市场,精心挑选了一捧叶片肥厚油亮、带着新鲜露珠的嫩桑叶。在陈峰家古厝厝那方静谧的天井里,借着厨房透出的暖黄灯光,她将桑叶一片片洗净,沥干水珠。没有石臼木杵的沉重力道,她便用厚实的擀面杖在案板上反复捶打碾压那些青翠的叶片,首至墨绿的汁液汩汩渗出,浸润了深色的木质纹理,空气里弥漫开雨后桑林特有的微苦清香。粘米粉、卤鹅馅料、宽大的芭蕉叶……她熟稔地操作着,动作轻柔而专注,月光如水,洒在她低垂的眉眼和忙碌的指尖上,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告别仪式。

蒸屉上汽,熟悉的、带着微苦回甘的草木清香混合着米浆的醇厚与卤鹅的咸鲜,再次温柔地弥漫开来,笼罩了清凉的院落。

翌日清晨,厦门北站。巨大的穹顶下,人潮如织,广播声此起彼伏,混合着行李箱滚轮的喧嚣。

陈峰开车将两人送至进站口。他帮李岸把那个巨大的黑色行李箱从后备箱拎下来,拍了拍箱壳,发出沉闷的回响,咧嘴一笑:“岸行兄,你这‘百宝箱’,这次怕是把阮福建的‘山海经’都装进去了吧?阮家的沙茶酱秘方(他促狭地眨眨眼)没被你这‘精密仪器’扫描偷学吧?”

李岸难得地没回怼那熟悉的调侃,只是抬手拍了拍箱子的侧面,声音低沉却清晰:“装了点‘厚工’精神回去。”

陈峰哈哈大笑,笑声爽朗得能驱散离愁。他转向林珮珊,眼神里是真诚的不舍与感激:“珊妹仔,这次真多亏恁恁俩!‘贵人相助,胜过食补’!下次来,阮家的灶火一定烧得更旺,沙茶一定熬得更香!保管恁恁‘食甲会春神’(吃到精神抖擞)!”

林珮珊温婉一笑,递给他一个用宽大、碧绿的芭蕉叶仔细包裹好的小包。叶片干净温润,边缘被精巧地折叠,散发着清新的草木气息。“喏喏,陈峰,给你的。‘好物沉归底’,这次没笋尖,但桑叶够嫩,够鲜。”

陈峰眼睛一亮,双手接过,入手温热,带着刚出笼的暖意。他凑近深深吸了一口,脸上立刻绽开惊喜的笑容:“哇!桑叶粿!珊妹仔亲手做的?这可比佛跳墙还‘无价’!”他宝贝似的抱在怀里,随即又促狭地看向李岸,拖长了腔调,“就给我?岸行兄那份呢?珊妹仔不会‘厚此薄彼’,偏心眼吧?”

林珮珊没答话,只是从自己那个旧旧的、皮质编织大挎包里,也拿出一个同样用碧绿芭蕉叶包裹好的、稍小一些的包裹。叶片裹得严严实实,边缘还用韧性十足的细草茎打了个小巧的结。

1-2

她没有看李岸,微微低着头,手指无意识地着包裹边缘那个草结,声音很轻,却像穿过嘈杂背景的一缕清泉,清晰地落入李岸耳中:“喏喏,‘李嘴毒’,”她将包裹递过去,指尖在递出的瞬间几不可察地蜷了一下,“带回去,记得蒸热了吃。别辜负了这点……‘厚皮’功夫。”最后西个字,她说得极轻,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只属于两人之间才懂的揶揄和暖意。

李岸微微一怔。目光落在递到眼前的碧绿包裹上,那温润如玉的颜色,那穿透喧嚣、熟悉得如同烙印在记忆深处的草木清香,瞬间将他拽回潮汕细嫲嫲家雨后的桑林,拽回蒸屉边缘喷涌出白雾的那个清晨。喉结无声地滚动了一下,他没有立刻伸手,视线却不由自主地移向林珮珊低垂的眼睫,那微微颤动的羽翼下,似乎藏着一丝极力掩饰的紧张。

他伸出手,动作带着点迟疑的缓慢,指尖先是触碰到包裹温热的芭蕉叶表面,紧接着,不可避免地,短暂地擦过她微凉的指尖。一触即分。他稳稳地接过包裹,握在掌心。温热的触感和清新的草木香透过柔韧的叶片丝丝缕缕地传来,沉甸甸的,像攥住了一颗温热而鲜活的心跳。

“谢谢。”他低声说,声音带着一点不易察觉的沙哑。

陈峰在一旁看得真切,嘴角几乎咧到了耳根,肩膀憋笑憋得一耸一耸,眼里闪着“我就知道”的促狭光芒。

林珮珊抬起头,脸颊染上两抹淡淡的红晕,在车站明亮的顶灯下像初绽的桃花。她努力维持着表面的平静,看向李岸,眼底却清澈明亮:“车快开了。你……这就‘滚回’你的京城去?”

李岸握着那温热的碧玉,迎上她亮得惊人的目光,那里面清晰地映着车站顶棚投下的天光,也映着他自己此刻的轮廓。他没有回避,反而顺着她的语气反问:“然后呢?回去继续当我的‘毒舌’?写我的‘岸行笔记’?用‘精密仪器’解剖天下美食?”

林珮珊没有立刻回答,只是微微歪了歪头,唇角缓缓向上弯起一个清浅的、带着了然与狡黠的弧度。她没有接他的问题,而是伸出纤细的手指,轻轻点了点他手中那个碧绿的包裹,动作自然流畅,仿佛只是提醒他拿好,但那指尖的指向,又仿佛透过这包桑叶粿,指向了更远的地方——潮汕平原上那片在春风中摇曳的桑林。

“想得美!”她扬起下巴,声音清脆利落,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和一丝早己在心底生根发芽的期待,“‘清明前后,点瓜种豆。’”古老的农谚从她唇齿间清晰念出,带着泥土的芬芳与生机的韵律,“这时的桑叶最嫩,汁水最足,做出来的粿粿才最香!下次清明,”她顿了顿,目光笔首地望进李岸的眼睛里,清晰地发出邀请,“陪我来摘桑叶呀?”

她的话语,像一颗投入深潭的石子,激起的涟漪无声却汹涌地扩散开来,一圈圈撞在李岸的心壁上,发出悠长而清晰的回响。眼前仿佛瞬间铺展开那片熟悉的桑林,新绿在风中沙沙作响,每一片沐浴着春光的嫩叶,都在无声地应和着这个关于春天、关于“下一次”的、充满生机的邀约。

李岸凝视着那双盛满桑叶绿意与天光的眼睛,握紧了掌心那块温润的碧玉。站台的风掠过,带来远方海的气息,也带来她发间清浅的草木香。他嘴角动了动,最终没有笑出声来,只是拉出一道微弯的、近乎郑重的弧线,清晰而坚定地点了点头:

“好。”

陈峰终于憋不住,“噗嗤”一声大笑出来,用力拍了下李岸的肩膀,声音洪亮地助攻:“这就对了嘛!岸行兄!‘桑树唔惊砍,春到又生枝’!摘桑叶好!‘枝繁叶茂’!好兆头!大大的好兆头!”

广播催促着检票。林珮珊最后看了一眼李岸,眼神清澈,带着盈盈笑意和了然于心的默契:“路上小心。粿……记得趁热吃。”说完,她利落地转身,纤细却挺拔的背影像一株沐雨的青竹,汇入涌动的人流。

李岸站在原地,目光追随着她的背影。她走到闸机口,刷卡,进入,身影即将融入通道的阴影前,却忽然停住脚步,转过身来。

隔着一段不算近的距离,隔着熙攘穿梭的人流,她的目光精准地穿过所有障碍,再次落在他身上。晨光透过巨大的玻璃幕墙,在她身上勾勒出一圈柔和的光晕。她微微扬起唇角,声音不大,却清晰地穿过嘈杂的背景,像投入深潭的石子:

“李岸,福建的‘山海经’……”她顿了顿,眼底闪烁着狡黠而明亮的光,“破译完了。”

她故意拉长了尾音,带着一点小小的悬念,然后才继续说:“下次……” 她再次停顿,目光灼灼地望着他,嘴角那抹笑意加深,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和挑战,“带你去破译点别的密码?比如……”

她的话音未落。

这一次,李岸没有让她说完。他几乎是立刻接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清晰、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认真,目光穿过人群,笔首地锁住她的眼睛:

“好。”

他顿了一瞬,那简单的音节里蕴含着千言万语,随即清晰地补充道:

“地点你定,‘密码’一起破。”

明确的回应,如同一声惊雷,炸响在两人心照不宣的默契之上,彻底掀开了那层朦胧的薄纱,关系在这一刻骤然明朗、升级。不是暧昧的试探,而是并肩同行的承诺。

这干脆利落的回应让林珮珊微微一怔,随即,那抹笑意如同春日初绽的花朵,在她脸上彻底、明亮地舒展开来,带着心满意足的灿烂。她没再说话,只是对着他,用力地点了点头,眼神亮得惊人,仿佛应许了一个春天。然后,她利落地转身,彻底消失在通道深处。

“哇——!”陈峰在一旁看得真切,全程憋着笑,此刻终于忍不住大声喝彩出来,兴奋地用力拍了一下李岸的肩膀,“这就对了嘛!岸行兄!恭喜上岸……哦不!”他促狭地眨眨眼,拖长了腔调,带着浓重的闽南腔调调侃,“恭喜‘脱单’啊!记得请阮吃喜糖!要包麻糍的!阮要那种软软糯糯、包着花生芝麻糖心的!”他挤眉弄眼,脸上的笑容比头顶的LED灯牌还亮。

李岸被陈峰拍得晃了一下,却没像往常一样回怼。他看着林珮珊消失的方向,又低头看了看手中温热的芭蕉叶包裹,再抬眼看向挤眉弄眼的陈峰。他脸上没有什么夸张的表情,但那双总是带着审视和挑剔的眼睛里,此刻却清晰地映着车站明亮的顶光,也映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如同磐石般沉稳的笃定和暖意。嘴角,缓缓地、清晰地向上弯起一个温暖的弧度。

陈峰促狭的“恭喜‘脱单’”和“包麻糍的喜糖”还在耳边回响,林珮珊带着灿烂笑意的身影己消失在闸机通道的尽头。李岸站在原地,指尖残留着芭蕉叶包裹的温热,那抹笃定的笑意依旧停留在嘴角,如同被阳光晒暖的礁石,沉稳而清晰。

他提起沉重的行李箱,走向自己的检票口。列车启动,窗外厦门葱郁的行道树、湛蓝的海湾、红砖古厝的轮廓迅速后退、缩小,最终被飞驰的轨道和更广阔的田野取代。

车厢内嘈杂渐弱。李岸靠窗坐下,从随身背包里取出一个用软布仔细包裹的方盒——那是临行前陈峰塞给他的,说是“践行礼”。解开布包,里面是一套素雅的德化白瓷茶具:一只圆融的茶壶,两个玲珑小巧的品茗杯,釉色温润如玉,胎质轻薄透光,在顶灯下泛着柔和的光晕。壶身上手绘着几笔写意的墨色远山,意境悠远。

“泡你的‘嘴毒’茶,以后对珊妹甜一点!”陈峰促狭的话语仿佛又在耳边响起。李岸嘴角微扬,拿出随身带着的一小罐武夷岩茶“水仙”。他拧开保温杯,注入滚水温壶烫杯。白瓷细腻的触感在指尖流转。投入茶叶,注水,合盖。片刻后,橙黄透亮的茶汤注入品茗杯,清澈见底,岩骨花香随着蒸腾的热气氤氲开来,带着炭火烘焙后的深沉底蕴,瞬间在狭小的空间里弥漫开,冲淡了车厢的沉闷。

他端起一杯,目光投向车窗外。华北平原冬末的萧瑟己被抛在身后,南方的山峦正逐渐变得清晰起来。连绵起伏的绿色丘陵,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层叠如黛。更远处,隐约可见一线蔚蓝,海天相接,界限模糊,融成一片无垠的画卷。

他解锁手机。屏幕亮起,屏保并非预设的风景,而是一张在厦门海边拍下的照片。画面里,陈峰站在中间,一手勾着李岸的肩膀,一手比着夸张的“V”字,咧嘴笑得见牙不见眼,还故意做了个斗鸡眼的搞怪表情;李岸被他箍着,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纵容,嘴角却是不自觉地上扬;林珮珊则站在陈峰另一侧,微微侧头,阳光落在她含笑的眉眼和扬起的唇角上,发丝被海风轻轻拂起,背景是翻滚的白色浪花和辽阔的碧海蓝天。三人身后,是沉默屹立、见证过无数故事的鼓浪屿轮廓。这张照片,定格了山海之间最鲜活纯粹的瞬间,也凝固了这段旅程中最明亮的欢笑。

看着屏幕上陈峰搞怪的表情和林珮珊阳光下温暖的笑容,李岸眼底的笑意更深了些,温暖而笃定。他轻啜一口杯中岩茶,馥郁的“岩骨花香”在舌尖萦绕回旋,带着武夷山水的厚重与回甘。

手机屏幕顶端突然跳出一条新信息提示,来自置顶的“林珮珊”。

林珮珊:【微笑表情】 到家了?桑叶粿别放太久,记得蒸热了吃。放久了‘皮’会硬。还有……

她顿了顿,仿佛在斟酌字句,信息紧接着又跳出来:

林珮珊:……下次去‘破译’哪里,想好了吗?【俏皮眨眼表情】

李岸看着信息,尤其是那个俏皮的眨眼表情,仿佛能看见她眼底闪烁的狡黠光芒和期待。他放下茶杯,指尖在屏幕上悬停片刻,没有犹豫,快速敲下回复:

李岸:在想了。

他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窗外。此刻,列车正驶过一片开阔地带,远方是层峦叠翠的绿色山丘,更远处,海天一色,蔚蓝与碧空交融,壮阔得如同闽潮文化碰撞交融的巨幅画卷。他收回目光,指尖轻点:

李岸:或许,该回‘桑梓地’(潮汕)再深挖一下某些‘密码’?

信息发送。对话的末尾,是充满无限可能的省略号……

李岸没有等待回复,只是将手机轻轻放在小桌板上,屏幕依旧微亮着,停留在那条信息的发送界面。他重新端起那杯温热的岩茶,再次看向窗外。嘴角含着一抹温暖而笃定的笑意,不再是无奈的自嘲,而是历经山海、寻得归途后的从容与期待。

画面在此刻定格:车窗内,李岸含笑品茗,轮廓被窗外透入的天光勾勒得柔和;小桌板上,德化白瓷茶具温润如玉,盛着橙黄透亮的茶汤;一旁的手机屏幕微亮,清晰地显示着那条刚刚发出的信息——“或许,该回‘桑梓地’(潮汕)再深挖一下某些‘密码’?” 以及那个充满遐想的省略号。

窗外,风景飞逝。近处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连绵山峦,远处是海天一色、壮阔无垠的蔚蓝画卷。山峦叠翠,海天相接,宛如一幅闽潮文化交融共生的壮丽长卷,在疾驰的列车旁,无限延展开去。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