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楼外。
听到姐妹俩说要供养他,赵埈感觉受到了羞辱。
他堂堂一个大男人,什么时候需要吃女人的软饭了,这是他万万不能接受的。
转头又对小璃说道:“多谢小璃娘子的厚爱,我不打算再考功名,所以也不需要你的资助。”
他知道自己的水平,想要考什么功名,那是不可能的。与其如此,还不如做些东西来卖,以自己领先千年的知识,还有书城的帮助,做一个地主老财应该没问题。
“什么,你不打算考功名了?”
小璃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好不容易对赵埈心动,想要资助他读书考取功名,以成一段佳话。
但是现在赵埈跟她说不再考取功名,让她十分焦急,将一锭银子拿了出来递给了赵埈说道:“小郎君,你可千万不要轻易放弃,我这里有我平时省下的一点钱就给你了,你可一定去考功名呀。”
“不需要,我自己的夫君,我自己会供他读书以考取功名的,不需要你资助。”
陈霜将小璃的钱还给了她说道。
这人,居然当着她的面,赤裸裸的来挖她的墙角,想要将她的夫君给抢走,这是她完全无法接受的。
“哼,你的是你的,我资助小郎君,何事?”
小璃又要展示她那三寸不烂之舌,同陈霜对骂起来。
“小璃娘子,谢谢你的厚爱,确实不用。”
赵埈将陈霜拉到一边,制止了两人就要燃起的战火。
这一次,他不得不打断两人,因为这一次是为他而吵起来,他不希望两人因他起争执。
“好吧,不过小郎君,你一定要继续读书以考取功名,不要让学业荒废了。”小璃收起了钱叮嘱道。
“好的,在下会的。”赵埈敷衍的说道。
……
一回到小泉村,赵埈便让陈贵将护卫队的几人叫来。
没一会,六人便来到小院。
“下午开始,我给你们找了一个事情做,就是捕鱼,捕到多少要多少,但是低于半斤的鱼不要,每条鱼按二十文钱一斤收,要活鱼,不知你们愿不愿意干?”
赵埈将捕鱼的事情向几人说道。
“捕鱼,还二十文一斤收?”
在江南的山村里,河里的鱼可是成群结队。主要是现在捕鱼的方法太原始,无法大规模的捕捞,而且生态又没遭到污染,水质清澈。
由于烧鱼都是以烤制和清蒸为主,做出来的鱼腥味很重,一些人并不爱吃,主要是舍不得放油,所以鱼的价格并不高。
现在赵埈居然给他们找到收鱼之人,让几个少年都大感惊喜,还一斤二十文收。
当即几人表示愿意去捕鱼,赵埈也将渔网给了他们,并叮嘱几人下河注意安全。
而陈贵则去村里的木匠家购买木桶和向村长借牛车,以便明天运鱼使用。
姐妹俩的小院边,有一条小水沟经过,赵埈拿起农具,要对水沟进行一番改造,以便晚上收了鱼后,不用操心鱼在水桶里因为夜晚没有及时换水缺氧而死掉。
“夫君,你是读书人,怎么还能让你挖水沟。”
看到赵埈拿起农具,姐妹俩上前,想将他手上的农具拿掉。
由于被小璃刺激,她们可不会再让赵埈干农活,而是让他安心读书,以免影响到他考取功名。
“我都说了我不再读书,反正也考不上,就不浪费那时间了,还不如多卖几盘蚊香,赚到钱也好改善你们的生活。”
赵埈摸了摸两姐妹的头轻声说道。
“可是可是…”
她们想起小璃要资助他读书,由不得让她们担心,好不容易有人敢娶她们,非常害怕赵埈被小璃抢走。
“可是什么?我说了我会娶你们,也会让你们过上幸福生活。”
赵埈再一次保证道。
“夫君,你真的不再读书考功名?”
“是的,我成绩不好,反正考不上。”
“好吧,奴听夫君的。”
陈玉看到赵埈似乎真的无心功名,便也没再坚持。
主要是她们丧门星的名声,赵埈能娶她,她就知足了,哪还能要求其他。
“夫君,下午就奴和妹妹两人做蚊香,怕不够明天卖的。”
陈玉看着在清理水沟的赵埈说道。
“阿贵,你不是还有妹妹吗?将你母亲和妹妹一起叫来,我给她们三十文一天的工钱,来帮我们做蚊香。”
赵埈对己经买木桶回来的陈贵说道。
“好,我回去试试,至少可以将圆圆和阿香叫来。”
陈贵放下木桶,当即朝自己家跑去,将两个妹妹叫来做蚊香要紧。
没多久,便见两个十多岁的小女孩,跟在陈贵身后战战兢兢的来到小院。
“玉姐霜姐。”
陈圆和陈香看到陈玉陈霜,胆战心惊的向两人问好,声音之中还能听到有些颤抖。
陈贵的母亲,非常害怕被陈玉姐妹俩的霉运缠身,所以她是坚决不会来她们的小院,也严禁陈贵和他的妹妹与她们接触。
受母亲的影响,陈圆陈香亦害怕与陈玉陈霜两人接近,只是陈贵却不听母亲的话,常会来姐妹俩的小院,且有人欺负她们时,还会为她们撑腰。
要母亲来小院现在还不行,但是两个妹妹,在陈贵胡萝卜加大棒的逼迫下,不得己才来。
“还有姐夫。”
陈贵又指了指赵埈说道:“你们不要害怕,你看姐夫和玉姐霜姐住在一起都没事。”
“姐夫。”
看到赵埈,姐妹俩声音中不再颤抖,而是怯生生满脸羞红的叫了一声。
姐妹俩己到了找婆家的年纪,明白许多事,见到赵埈,没来由的脸色羞红。
“圆圆阿香,你们和玉姐霜姐一起制作蚊香。”
陈贵吩咐道。
“好。”
姐妹俩虽然不情愿,但还是跟着陈玉陈霜一起进入杂物间做蚊香。
“姐夫,可不可以让我两个妹妹跟着一起识字学算术?”
看着两个妹妹脚步沉重的跟着陈玉陈霜,陈贵问道。
“当然可以,只要她们愿意。”
赵埈当然不会拒绝她们来学习,教一个是教,教一群也是教,正好给她们扫盲,将一些科学知识教给她们,让她们不再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