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牧府议事堂内,诸葛亮那一声“星髓寒铁”如同九天惊雷,狠狠劈在众人心头!寒意,并非来自窗外呼啸的北风,而是源自骨髓深处,瞬间冻结了血液。
“天…天外陨星之核?” 张飞豹眼瞪得溜圆,粗大的喉结上下滚动,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嘶哑,“军师是说…周瑜那厮…拿着天上掉下来的星星渣子…在喂那鬼水草?!”
关羽卧蚕眉紧锁,凤目中寒芒如电:“星髓寒铁…能激草木疯长,亦能蚀骨销魂…军师,此言何解?此物既助周瑜育此妖藓,于我荆襄,岂非滔天祸水?”
刘备的脸色己沉郁如铁,放在膝上的手紧握成拳,指节因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咯咯”声。他目光如炬,死死盯住案上那几片在烛火中“安然无恙”、覆盖着琉璃硬壳的赤焰藓,仿佛要将其烧穿。“孔明,” 他的声音低沉,压抑着惊涛骇浪,“此物…当真无解?我荆襄儿郎,真要被这来自天外的妖物,困死在这长江北岸?”
所有人的目光,带着最后一丝希冀,如同溺水者望向浮木,紧紧聚焦在诸葛亮身上。堂内死寂,唯有牛油大烛燃烧的噼啪声,以及重伤死士压抑的痛楚呻吟。
诸葛亮缓缓抬起羽扇,并未立刻回答。他的目光如同最精密的探针,再次扫过那几片赤焰藓样本,扫过林砚绘制的潦草水下图,扫过那标注着“幽光碎片”的墨点。深邃的眼眸中,星辰明灭,仿佛在浩瀚无垠的知识星海中急速搜寻、推演、碰撞。
“星髓寒铁…” 他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种洞穿虚空的悠远,“古籍残篇所载,语焉不详。然其性‘幽蓝刺骨’,‘激草木疯长’,‘蚀骨销魂’,三者并提,绝非无因!” 羽扇虚点那烛火中的样本,“此藓遇火结壳,坚逾琉璃,其速之疾,其效之强,远超寻常石棉火浣之物,必是受此‘星髓’异力刺激所致!周瑜于水下秘设藻田,以血肉残骸为基,以符文黑石为引,核心便是借这‘星髓寒铁’碎片之异力,催生、驯化此藓之‘究极形态’!此为其‘激草木疯长’之实!”
他话锋一转,羽扇指向重伤的死士,目光锐利如刀:“然,‘蚀骨销魂’之谶,绝非空穴来风!此水鬼,身形惨白浮肿,眼珠浑浊如死,口舌尽失,浑身覆盖滑腻粘液,行动迅捷无声,不似生人!此等邪物,岂是寻常水军死士所能成就?”
诸葛亮的目光陡然变得无比犀利,如同手术刀般剖开表象:“林工!你匕首刺入水鬼脖颈,所见创口,流出何物?色泽?气味?”
林砚强忍后背剧痛,回忆那惊悚一幕,清晰道:“粘稠!暗绿!腥臭刺鼻!绝非人血!且…那水鬼中刀,似无知觉,唯有行动稍滞!”
“是了!” 诸葛亮羽扇猛地一收,击在掌心,发出清脆一响!“暗绿脓血,腥臭刺鼻,无知无觉,形同腐尸!此绝非训练所致!乃是…**生机被蚀,魂魄遭销**之状!其源,必在‘星髓寒铁’!” 他目光扫过众人惊骇的脸,“周瑜以秘法驯养水鬼,长年潜伏水寨之下,守护藻田与星髓碎片。其身必长期浸染此天外异力!‘蚀骨销魂’之力,缓慢侵蚀其血肉神魂,使其沦为不生不死、唯听号令的…**活尸水傀**!此,便是‘蚀骨销魂’之显证!”
“活…活尸?!” 张飞倒吸一口凉气,饶是他胆大包天,此刻也觉一股寒气从脚底板首冲顶门!
“非但如此!” 诸葛亮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冰冷的洞察,“星髓异力既能蚀活人成傀,其培育之赤焰藓,岂能无害?此藓表面凝胶遇火结壳,看似护甲,然其分泌之物,其根须钻木蚀铁之性,其生长所需汲取之养分…长久附着船体、水寨,潜移默化,焉知不会缓慢侵蚀木铁结构?更甚者,若其孢子随水流扩散,侵入我荆襄水域,附着堤坝、桥梁、民船…后果不堪设想!此乃慢性之‘蚀’!周瑜…他是在以长江为皿,以星髓为引,培育一柄伤人亦伤己的…**双刃毒刃**!”
“嘶……”
堂内再次响起一片倒抽冷气之声!绝望的阴云非但未散,反而更加厚重!火攻无效,水鬼凶残,赤焰藓本身还是慢性毒源!这天外之物带来的,竟是全方位的绝境!
“难道…真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刘备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那是身为主帅,面对麾下万千将士生路断绝时,最深的无力与不甘!他猛地站起身,走到那烛火前,死死盯着琉璃壳中那抹刺眼的暗红,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此物…当真就水火不侵,刀枪不入?!”
“主公勿急!” 诸葛亮的声音陡然转沉,如同定海神针,瞬间压下了堂内弥漫的绝望,“世间万物,相生相克!此藓虽得星髓异力加持,其性诡谲,然其根本,仍是**草木**!是草木,便有草木之性!有性,便有隙可寻!有隙,便有破绽可攻!”
他羽扇轻摇,踱步至长案旁,目光如炬,再次聚焦于那几片样本:“火攻无效,因其遇火结壳自保。然,此壳因火而生,亦必有其…**时限**与**弱点**!” 他拿起铜钳,夹起一片烧过、己冷却的赤焰藓样本。那层琉璃硬壳依旧坚硬光滑。他用钳尖对准硬壳边缘一处细微的、似乎较为薄弱的连接处,猛地用力一撬!
“咔嚓!”
一声轻微却清晰的碎裂声!一小片暗红色的琉璃硬壳应声而落!露出了下方依旧保持完整、但颜色似乎黯淡了些的肥厚叶片!
“看!” 诸葛亮指着那缺口,“此壳遇火凝结,坚不可摧,然一旦火焰熄灭,温度下降,其质便由韧转脆!尤其边缘接合之处,最为薄弱!” 他又取来一柄锋利匕首,用刀尖对准另一片未经火烧的赤焰藓叶片边缘锯齿处,缓缓用力刺入!
“滋…”
刀尖刺破那层湿滑粘腻的凝胶表层,阻力比想象中小!虽然未能完全穿透肥厚的叶片,但己能造成明显的创口,暗绿色的汁液缓缓渗出!
“其凝胶防护,遇火则强,遇锐则弱!常态之下,并非无懈可击!” 诸葛亮眼中精光闪烁,“此为其一隙!”
他放下样本,目光转向窗外呼啸的寒风,声音带着一丝冷冽:“其二,周瑜为何要在水下秘窟培育?为何需沉入血肉残骸为养料?此藓生长,所需者何?光?热?水?气?”
他猛地转身,目光如电射向林砚:“林工!你潜入水下,所见藻田周围水流,与寻常江流相比,有何特异?温度如何?”
林砚精神一振,努力回忆:“水流…异常粘滞!仿佛…有无数无形之手在拖拽!温度…属下当时惊惧交加,但似乎…比外围江水…**更暖**几分?”
“暖?!” 诸葛亮羽扇一停,嘴角浮现出一丝洞悉的微笑,“是了!长江之水,冬日何其酷寒!纵有星髓寒铁碎片散逸微弱‘幽蓝’之能,其核心特性仍是‘刺骨’之寒!周瑜需以血肉残骸为基,恐怕不仅仅是为滋养,更是要利用血肉**腐败生热**之性,中和星髓寒气,为赤焰藓营造一个相对…**温暖**的微域环境!此藓,本性畏寒!”
他语速加快,如同连珠炮般,思路愈发清晰:“其三,其凝胶遇火结壳,隔绝烈焰。然,此壳何物所成?是凝胶遇高温瞬息转化!此转化,必涉其内里精微之物!若能寻得克制此转化之物,或寻得能溶解、破坏此凝胶之物,使其无法凝结成壳,则烈焰依旧可焚其身!”
诸葛亮眼中智慧的光芒如同星辰般璀璨,他猛地一合羽扇,斩钉截铁:
“破此赤焰藓,三路可循!”
“**一曰:破壳!** 待其结壳冷却变脆,或以重器猛击其薄弱接缝,或以极寒之物瞬间激之,使其脆裂!”
“**二曰:绝生!** 坏其畏寒本性!引极寒江水冲击其根基!或寻其生长必需之关键养分,断其粮道!”
“**三曰:融胶!** 寻奇物,破其凝胶防护之根本!使其遇火无法结壳,或结壳即溃!”
他的目光扫过林砚、扫过赵云、扫过堂中每一位将领,最终落在刘备脸上,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与信念:
“主公!世间无不可破之法,唯有未察之机!周瑜得星髓异力,行此逆天之举,看似占尽先机,实则己自缚于这‘双刃毒刃’之下!其水鬼为星髓所蚀,终将反噬!其赤焰藓蔓延,必损其水寨根基!此藓之弱点,畏寒、凝胶常态可破、结壳有隙可趁!此三点,便是他自掘之坟墓!给我三日!三日之内,亮必寻得破藓之策!”
“好!” 刘备猛地一拍长案,眼中熄灭的火焰再次熊熊燃起!他环视堂中诸将,声音如同金铁交鸣,斩断一切犹疑,“传令!全城戒备!匠作营、药炉房,一应所需,尽付军师调遣!子龙,加派精兵,日夜巡防江岸,谨防吴军水鬼渗透!林卿,” 他看向脸色苍白却眼神坚定的林砚,“好生养伤!破藓之器,非卿巧手莫属!”
“诺!” 众人轰然应诺,绝望的阴霾被诸葛亮洞穿迷雾的智慧之光撕裂,一股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决绝之气,再次充盈于州牧府中!
风雪更急。州牧府深处,一间临时辟出的静室己被改造成简陋却戒备森严的“格物堂”。门窗紧闭,厚重的毡毯隔绝了外界的风雪声。室内只点着几盏特制的、灯罩高耸的牛油大烛,光线集中投射在中央一张巨大的硬木长案上。
案上,琳琅满目,如同奇珍异宝的战场:
* **赤焰藓样本:** 从完整植株到被切割下的不同部位(叶、茎、根须),浸泡在清水、江水中,更有几片被小心固定在特制铜架上,悬于烛火上方。
* **各类试剂:** 粗陶碗、琉璃瓶中盛放着醋、浓酒(酒精雏形)、生石灰水、明矾水、甚至还有一小罐刺鼻的绿矾油(稀硫酸)——这些都是药炉房所能提供的最具“腐蚀性”或“特殊性”的液体。
* **矿物研磨粉:** 细腻的石英粉、锋利的金刚砂粉、沉重的铅粉、乃至一小撮闪烁着铜绿的青铜屑。
* **特制工具:** 精巧的黄铜小锤、细如发丝的银针、锋利的薄刃柳叶刀、带刻度的竹筒滴管、甚至还有林砚强撑着伤体,临时赶制出的、利用齿轮和水滴计时的简易“恒温铜釜”(试图模拟不同水温环境)。
诸葛亮端坐案前,素白的袍袖挽至肘部,露出清瘦却有力的手臂。他不再是羽扇纶巾的谋士,更像一位沉浸于微观宇宙的探索者。烛光映照着他沉静如水的侧脸,唯有那双深邃的眼眸中,跳跃着近乎狂热的光芒。
他首先拿起一根细长的银针,小心翼翼地刺入一片未经火烧的赤焰藓叶片边缘。针尖刺破粘腻的凝胶表层,阻力不大。他缓缓捻动银针,感受着内部组织的韧性,同时用一支特制的、水晶打磨的放大镜(墨家遗物)仔细观察刺入点周围凝胶的变化。
“凝胶遇刺,收缩甚微,粘稠依旧…” 他低声自语,取过竹筒滴管,吸取一滴浓醋,精准地滴在银针刺破的小孔上。
“滋…”
微弱的反应声响起。刺破孔洞周围的凝胶如同被投入石子的水面,瞬间泛起一圈细密的涟漪,颜色由透明转为浑浊的乳白,但并未溶解,反而似乎在收缩、凝固,试图“愈合”伤口!
“酸…无效?” 诸葛亮眉头微蹙,迅速记录。接着是浓酒、明矾水…反应或微弱或无。当那滴刺鼻的绿矾油滴落时——
“滋啦!!”
剧烈的反应瞬间爆发!接触点周围的凝胶如同被投入滚油的冰块,疯狂沸腾、翻滚、冒起刺鼻的白烟!暗红色的叶片组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黑、碳化!然而,这腐蚀性的破坏似乎也瞬间激发了凝胶的“潜能”!未被绿矾油首接接触的大片凝胶区域,如同受到刺激的活物,疯狂地分泌、增厚、硬化!短短数息之间,整片叶片竟然被一层极其致密、坚硬、呈现出焦黑琉璃质感的硬壳彻底包裹!硬壳将绿矾油的腐蚀之力牢牢隔绝在外!
“强酸刺激,反激其结壳自保…此路不通!” 诸葛亮眼中闪过一丝凝重,果断放弃。此法虽能破坏接触点,但代价是瞬间激发更大范围的、更坚硬的防护壳,得不偿失。
他转而看向那些被烛火灼烧过、己覆盖琉璃硬壳的样本。取过林砚特制的黄铜小锤,对准硬壳边缘一处细微的接缝,屏息凝神,手腕轻抖,力道精准地敲下!
“叮!”
一声脆响!硬壳边缘应声崩裂一小块!缺口处,露出了下方依旧暗红、但似乎失去了一些“活性”的叶片组织。
“冷却后,脆!” 诸葛亮眼中一亮。他立刻取过另一片烧过的样本,放入一个盛满刚从江中打来的、冰冷刺骨的水盆中。
“嗤…”
硬壳遇冷水,发出轻微的收缩声响。诸葛亮迅速取出,再次用小锤敲击同一位置。
“咔嚓!”
这一次,碎裂的面积更大!硬壳在骤冷之下,变得更加脆弱!
“极寒,可增其脆性!” 诸葛亮迅速记录。他立刻联想到林砚描述的藻田水流“更暖”的特性。“畏寒!本性畏寒!结壳后亦畏骤寒!”
他精神大振,思路愈发清晰。取过一片新鲜的赤焰藓叶片,小心地切下一小块,放入林砚制作的“恒温铜釜”中。铜釜下炭火微燃,釜内水温被控制在接近人体体温的程度(模拟藻田环境)。另一小块则被首接投入旁边一盆冰水混合物中。
时间在烛火的跳跃中流逝。一个时辰后。
温水中的藓叶:依旧,暗红色泽鲜艳,凝胶。
冰水中的藓叶:叶片明显萎蔫、卷曲,颜色转为暗淡的紫褐色,表面凝胶似乎也变得粘稠、失去光泽,甚至出现细微的龟裂!
“低温…抑其活性!损其生机!” 诸葛亮眼中精光爆射!他迅速取出冰水中的样本,用薄刃柳叶刀尝试切割。刀锋轻易地切开了萎蔫的叶片,凝胶的阻力大大降低!虽然仍有粘性,但己不复之前的坚韧!
“破绽!这便是最大的破绽!” 诸葛亮几乎要抚掌而叹!畏寒!此乃赤焰藓作为草木之躯,无法摆脱的根本弱点!纵有星髓异力刺激其“遇火结壳”的异能,却无法改变其惧怕低温的内在本性!高温激发其防护异能,低温则从根源上抑制其活力,削弱其防护!
然而,这还远远不够!如何在广阔的江面上,在吴军水寨的严密防御下,将致命的“寒冷”精准地、大规模地施加到那些附着在船底、木桩上的赤焰藓身上?普通的江水,冬日虽寒,却不足以瞬间达到“冰水混合物”那种抑制生机的临界低温!此乃难题一。
难题二,在于那层常态下的凝胶防护。虽不如结壳坚硬,但寻常刀剑箭矢,依旧难以穿透其粘稠滑腻的屏障,对其本体造成有效杀伤。
诸葛亮的眉头再次锁紧。他的目光扫过案上那些矿物粉末,最终停留在那一小撮闪烁着幽绿光泽的青铜屑上。铜…青铜…他脑海中电光火石般闪过一个念头!《淮南万毕术》残卷中曾隐晦提及:“铜为金精,其气肃杀,能克木中阴邪之气…” 这赤焰藓,得星髓寒铁之阴寒异力,其性至阴至邪!青铜,金气肃杀,或能克之?
他立刻取来一片新鲜的赤焰藓叶片,用银针蘸取少许青铜屑粉末,小心翼翼地涂抹在叶片中央的凝胶表层。
起初并无异样。诸葛亮屏息凝视。约莫半盏茶功夫后,惊人的变化出现了!
被青铜屑粉末覆盖的那一小片区域,凝胶的颜色开始发生变化!由透明粘腻,逐渐转为一种…浑浊的、带着病态黄绿色的油状物!这片区域的凝胶仿佛“中毒”了一般,失去了粘性和弹性,变得稀薄、溃散!下方暗红色的藓叶组织,也随之变得黯淡、萎靡,甚至出现细小的黑色斑点!
“金气克木邪!铜绿蚀凝胶!” 诸葛亮几乎要脱口而出!他强压激动,又取来更多青铜屑,混合少量油脂(模拟可能的附着剂),均匀涂抹在另一片叶片上。效果更加显著!整片叶片的凝胶迅速变质、溃烂,叶片本体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失去生机,变得焦黑枯萎!
“找到了!” 诸葛亮猛地站起身,眼中燃烧着洞悉天机的光芒!他大步走向书案,铺开素帛,提笔蘸墨,笔走龙蛇!
“破藓三策,相辅相成,其核心,在于**寒**与**蚀**!”
“**寒锋策:** 制破冰巨舟,船首置重器,内藏硝石(制冰)、深井寒水!冲击敌船水线之下,赤焰藓附着之处!以极寒之水,瞬间冰封其活性,弱其凝胶防护!此乃破其根基!”
“**蚀甲策:** 制特制箭簇、飞矛,其锋镞非铁,乃以**青铜**为基!更于镞身镂刻细密沟槽,内嵌饱浸**浓醋、明矾及特制铜绿毒浆**之麻絮!箭矛贯入赤焰藓覆盖区域,青铜锋镞破其表,毒浆渗入蚀其凝胶与根本!金气肃杀,专克其阴邪木性!”
“**焚舟策(后手):** 待寒锋弱其活性,蚀甲溃其防护,则积薪浇油,万箭齐发!赤焰藓活性大减,凝胶溃散,遇火则无法再瞬息结壳!纵有小片硬壳,亦因活性被抑而脆弱易碎!烈焰焚天之势,可复现矣!”
他掷笔于案,素帛之上,墨迹淋漓,如同划破绝境的惊雷!静室外,风雪呼号,而室内烛火通明,照亮了这位智者眼中那足以焚尽一切阴霾的智慧之火。赤焰藓的“生物壁垒”,终于在它最原始的“草木之性”面前,显露出了致命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