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功自主生产出第一代抗生素之后,黎明避难所,终于迎来了一段宝贵的、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
【盘尼西林】的出现,如同一块最坚固的盾牌,极大地降低了所有外出人员的伤亡风险。战士们不再因为一次小小的抓伤而提心吊胆,这让他们在战斗中,可以更加地无畏和果敢。
黎明避难所的外部探索和资源搜集的效率,也随之,呈几何级数提升。
而内部,在“贡献点”制度这台强大引擎的驱动下,各大核心部门,也纷纷进入了“科技井喷”的快车道。
【科研部】,无疑是这其中最闪耀的明星。
在陈教授这位学界泰斗的带领下,那些从图书馆里搬回来的、沉寂己久的旧世界知识,被迅速地,转化为一项又一项看得见、摸得着的强大技术。
他们在【初级化学实验室】里,不仅仅是优化了抗生素的生产流程,更是成功地,攻克了“简易硝化甘油炸药”的稳定制造技术。这意味着,黎明避难所在未来的工程爆破和军事打击中,将拥有更高效、也更具威慑力的手段。
他们还利用搜刮来的信号放大器和天线,结合计算机知识,成功地建立了一套覆盖方圆三十公里的【区域无线电通讯系统】。这让避难所总部,可以与在任何地方执行任务的远征队,进行实时的、加密的通讯。
而由苏沐晴负责的农业技术小组,则在“土壤改良”和“植物基因优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水培农场里,第二代经过改良的土豆和番茄,其生长周期缩短了近三分之一,产量和营养价值,却提升了20%。食物,第一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富余”。
与科研部并驾齐驱的,是王猛的【工程部】。
这位曾经自卑、懦弱的中年修理工,在动力车间那片属于他的“王国”里,彻底地,释放了自己所有的才华与热情。
他和他的学徒们,利用新获得的知识和材料,对战斗部的制式武器【“突刺”I型电磁步枪】,进行了全面的升级。升级后的“II型”,不仅射程更远,威力更大,还加装了可以有效克制“腐蚀者”那种酸性粘液的“抗腐蚀涂层”。
他们,也为【黎明一号】这头钢铁巨兽,披上了一层同样拥有抗腐蚀能力的、崭新的“外衣”,让它在面对未来更多未知的环境时,有了更强的生存能力。
而最让所有战斗人员感到振奋的,是王猛,竟然真的,依靠着那台工业车床和自己的巧手,建立起了一条小型的、半自动化的【子弹复装生产线】!
虽然这条生产线的效率还很低下,一天只能复装不到一百发子弹,但这,却是一个从“0”到“1”的、历史性的突破!它意味着,黎明避难所,从此,拥有了独立生产“热武器”弹药的、最基础的能力!
至于苏沐晴的【后勤医疗部】,则像一个最称职的“大管家”,将所有人的生活,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贡献点制度,运行得无比顺畅。每一个人的劳动和付出,都能得到最公平、最及时的回报。
随着食物的极大丰富,避难所内部,甚至还自发地,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热闹的“集市”。
每天工作结束后的休息时间,人们会聚集在这里。有人会用自己多余的贡献点,去交换一罐冰镇的可乐(奢侈品中的奢侈品);有人会拿出自己用废料制作的、精巧的小木雕,去换取几颗水培农场里不常见的新鲜草莓;甚至,还有人做起了“餐饮”生意,用一手不错的烹饪手艺,为那些贡献点富余的“富人”们,提供“定制晚餐”服务。
文明的、充满了烟火气息的秩序,正在这个小小的、位于地底深处的避难所里,以一种所有人都未曾想到的方式,悄然地,复苏了。
看着眼前这片欣欣向荣、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希望和干劲的景象,林默,作为这座“城市”的最高统治者,心中,也充满了满足和自豪。
但,他从未放松过警惕。
因为他知道,在这片繁荣的表象之下,一个巨大的、根本性的“阿喀琉斯之踵”,依旧存在。
——能源。
那台被王猛改造过的柴油发电机,虽然性能得到了巨大提升,但它,终究是一台需要消耗“不可再生资源”的机器。仓库里储存的柴油,正在以一个惊人的速度消耗着。按照目前的消耗率,最多不出三个月,整个黎明避难所,就将再次,陷入能源枯竭的绝境。
他,必须找到一个,一劳永逸的、能提供近乎无限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
这天晚上,当所有人都己进入梦乡,林默独自一人,再次来到了指挥中心。
他打开了那张巨大的【区域地图】,目光,如同最敏锐的猎鹰,在地图的每一个角落,仔细地搜寻着。
他的手指,划过了那些代表着矿产的、工厂的、军事基地的图标。最终,缓缓地,停留在了地图的西南角,一个距离他们足有二十公里远的、被群山和河流所环绕的、巨大的、散发着蓝色光晕的建筑标志之上。
那,是一座水坝的标志。
而在标志的旁边,系统,给出了清晰的注解。
【战略级能源核心:响水涧水电站】
【介绍:建成于旧世界末日之前五年的、大型水力发电站。拥有西台巨型涡轮发电机组,理论上,其发电量,足以供应一座百万人口级别的中型城市,全部的电力需求。】
【当前状态:未知。】
水电站!
林默的呼吸,在看到这几个字的瞬间,猛地,变得急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