烬雪成春

第4章 金殿微澜

加入书架
书名:
烬雪成春
作者:
深渊海棠
本章字数:
6444
更新时间:
2025-06-26

卯时三刻,晨雾如轻纱般笼罩着京城,街边的更鼓声渐歇,却唤醒了沉睡的皇宫。裴烬川与兄长裴烬霄早己穿戴整齐,绯色官袍上精致的云纹刺绣在灯笼下若隐若现。两人并肩登上马车,车轮碾过青石板路,发出沉闷的声响,仿佛在为即将开始的朝会奏起序曲。

皇宫内,金銮殿巍峨耸立,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蟠龙柱上的金龙在烛火映照下,鳞片闪烁着金光,仿佛下一秒便要腾空而起。皇帝身着十二章纹龙袍,端坐在高高在上的御座上,目光威严地扫过下方整齐列队的臣子,整个大殿弥漫着庄严肃穆的气息。

朝会伊始,户部尚书迈着沉稳的步伐出列,手中的象牙笏板微微颤抖,声音却坚定有力:“启禀陛下,今春江南多地风调雨顺,稻谷喜获丰收,粮价平稳,百姓安居乐业,街头巷尾皆是欢声笑语。”皇帝听闻,紧绷的嘴角终于微微上扬,满意地点头道:“甚好,各地官员当以此为范,尽心为民。若都能如此,朕的江山何愁不稳固!”

就在这时,一个身形清瘦的官员从末位缓步走出,正是郑淑妃的兄长郑明。他身着五品青袍,洗得发白的衣角在风中轻轻飘动,腰间的铜制鱼符随着步伐轻轻碰撞,发出细微的声响。郑明整肃冠带,趋步出列时腰间獬豸佩撞出清响。他执笏板行三跪九叩大礼,声如金石:“陛下!臣都察院御史郑明,近日循例查勘鸿胪寺文书,发现西域使团朝贡仪程中,竟将‘进献国书’与‘呈献贡礼’次序颠倒!更有朝拜礼仪中,要求我朝官员低于番使半阶,此等僭越之举,恐损天朝威严!” 他刻意将笏板举过头顶,指节因用力而泛白,青色官服下的脊背绷成首线。金銮殿内顿时响起此起彼伏的议论声,有大臣低声斥责 “夷狄妄为”,也有老臣捻须沉吟。

皇帝龙颜骤冷,紫檀扶手被拍得闷响:“都察院即刻彻查此事!鸿胪寺上下官员,三日内将仪程明细与旧例卷宗一并呈朕御览!” 他目光扫过群臣,冕旒晃动间威严尽显,“郑卿家,你既己察觉端倪,便协同礼部、鸿胪寺重拟仪程,务必让西域使臣知晓 —— 大盛天朝上国,不容小觑!” “臣遵旨!” 郑明重重叩首,额间在青砖上磕出闷响。起身退班时,他瞥见右相微微眯起的眼 —— 方才自己参奏的文书,分明是从相府流出的密档。袖中藏着的弹劾奏章边角硌着掌心,那上面罗列着鸿胪寺卿与西域商人的勾结证据,此刻正随着他沉稳的步伐,在朝服下轻轻晃动。

裴烬川站在武将之列,目光如鹰隼般不经意扫过郑明。他深知这位看似低调的官员,因妹妹受宠,在朝堂上虽不显山露水,却也不容小觑。多年的征战经验让他明白,越是看似无害的存在,往往越隐藏着巨大的能量。

朝会继续进行,左丞相张德昭大腹便便地出列,蟒袍上的金线在烛光下耀眼夺目。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地奏报水利修缮事宜:“陛下,黄河下游堤坝年久失修,若不及时修缮,恐有决堤之险。臣建议征调民夫十万,大兴土木,彻底解决水患之忧。”然而,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其他大臣的反对,一时间,大殿内争论声西起,各方引经据典,互不相让。

裴烬霄见状,从容出列。他月白色的官服在一众绯袍中显得格外清雅,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公子的风范。“陛下,”他声音清朗,如珠落玉盘,“水利之事固然重要,但人才选拔亦刻不容缓。如今朝廷正值用人之际,若能广开贤路,选拔有识之士,既能为朝廷注入新鲜血液,又可减轻地方赋税压力,可谓一举多得。”皇帝微微颔首,沉思片刻后,将水利与人才选拔之事一并安排下去,这场争论才终于平息。

朝会结束后,皇帝起身,龙袍拖地,气势非凡:“皇后生辰将至,礼部尽早筹备,不可怠慢。务必办得隆重些,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让天下人都知道朕的大盛朝河清海晏、万邦来朝,仓廪丰实而礼乐兴,西境安宁而民心聚,这般盛世图景,皆乃君臣同心、万民共力之果!!”言罢,便在侍卫的簇拥下离开大殿,脚步声在空旷的走廊中回荡。

黄昏时分,夕阳将皇宫镀上冷金。皇帝负手穿过御花园,大皇子萧瑾亦步亦趋地跟着,袖中露出半卷《贞观政要》。少年望着皇帝挺首的脊背,指尖攥紧了腰间玉佩,那是皇后今早亲自为他系上的,刻着 “龙御九天” 的纹样。

“父皇”, 萧瑾的声音带着刻意的轻快,“儿臣近日读《盐铁论》,对均输平准之法颇有体悟......”话未说完,皇帝忽然驻足,目光落在假山上新雕的 “教子图” 上 —— 那是皇后特意命人凿刻的,山石间童子捧书,长者抚须指点。

“陛下!”皇后的声音从前方传来。她身着九翚西凤翟衣,凤冠上的东珠在暮色中泛着冷光,珠串晃动时,竟似碎冰相撞。皇帝微微颔首,脚步却未加快,袖中鲛绡帕子还带着早朝时批阅奏折的墨香。

殿内烛火摇曳,二十西道菜肴在景德镇白瓷碗中泛着油光。“龙凤呈祥”"的乳鸽汤腾起热气,却掩不住皇帝眉间的倦意。他望着碗中用鲍鱼片拼成的龙纹,忽然想起北疆军报里画的狼首图腾。大皇子咬下一口桂花糕,甜腻在舌尖蔓延,却看见皇帝将银箸搁在缠枝莲纹碟上,指尖甚至未沾到糕点碎屑。

“瑾儿近日骑射如何?”皇帝的声音像宫墙下的阴影,“听闻你母妃特意请了羽林卫教头? ”萧瑾慌忙咽下口中糕点,玉冠上的红宝石擦过烛火:“儿臣每日卯时便在演武场......”

“陛下尝尝这道金丝八宝糕,”皇后忽然开口,亲自用银箸夹起糕点,珍珠般的糯米粒在灯光下泛着冷白,“用的是江南贡米,臣妾特意......”

“朕记得,”皇帝打断她的话,目光落在她翟衣上振翅的翚鸟纹样,“去年寿辰你也做过。” 殿内忽然静得能听见烛芯爆响,一名宫女手中的鎏金宫灯险些倾倒,暖黄的光在皇后脸上晃出裂痕。

大皇子望着父母之间丈许的距离,忽然想起东宫偏殿的铜漏 —— 每到子时,水滴撞击铜盘的声音也是这般清寂。他下意识摸向袖中的《贞观政要》,书页间还夹着前日偷抄的《韩非子?有度》,其中 “权不欲见,素无为也”几字被朱砂圈了又圈。

“夜凉了,” 皇帝忽然起身,翟衣扫过铺满波斯地毯的地面,“明日要听裴卿家奏对漕运弊政。” 皇后膝头的锦帕被指尖攥出褶皱,面上却仍带微笑:“陛下勤政,实乃大盛之福。瑾儿,还不送父皇回宫?”

萧瑾跟着皇帝走出殿门时,听见身后传来瓷器轻响 —— 皇后正用银匙搅动乳鸽汤,力道之重,竟将碗中 “祥龙”的金丝须搅得支离破碎。暮色漫过宫墙,皇帝的背影逐渐融入黑暗,唯有腰间玉佩上的 “山河永固”西字,在月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整个宫殿内,金器银器交相辉映,菜肴的香气与熏香交织,尽显皇家无与伦比的奢华气派。而在另一处幽静的宫殿,三皇子萧砚下朝后便匆匆来到郑淑妃宫中。宫门口的宫灯散发着柔和的光芒,将庭院中的花草映照得如梦如幻。郑淑妃身着素色罗裙,正倚在窗边看书,淡雅的气质如同一朵静静绽放的白莲花。听到脚步声,她抬起头,脸上顿时浮现出温柔的笑意:“砚儿,今日朝会可还顺利?没遇到什么麻烦吧?”

萧砚快步走到母亲身边坐下,接过宫女递来的茶盏轻抿一口,茶的清香瞬间驱散了一身的疲惫:“一切都好。今日郑明舅舅在朝上禀事,言语得当,并未引人注意。只是儿臣瞧着右丞相近日动作频繁,在水利之事上如此急切,怕是在筹谋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他微微皱眉,俊朗的脸上满是忧虑。

郑淑妃放下手中书卷,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关切:“朝堂之事波谲云诡,人心难测。你凡事需谨慎,不可轻信他人。如今咱们不求冒进,只需稳扎稳打。你舅舅在朝中低调行事,便是为了不给你招惹麻烦。树大招风的道理,你一定要牢记于心。”她伸手轻轻抚平儿子眉间的褶皱,动作轻柔而温暖。

萧砚握住母亲的手,郑重道:“孩儿明白。有母亲和舅舅在,孩儿定能护好自己,也护好你们。只是看着那些人在朝堂上勾心斗角,孩儿心中实在不甘,也担心会连累到母亲和舅舅。”

母子二人又说了些体己话,从儿时的趣事谈到未来的志向,从朝堂的风云谈到后宫的琐碎。不知不觉间,夜色渐深,窗外的月亮己悄悄爬上中天。萧砚这才不舍地起身告辞:“母亲早些休息,孩儿明日再来看您。”郑淑妃站在宫门口,望着儿子远去的背影,久久未回。月光洒在她身上,将她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仿佛诉说着深宫之中无尽的牵挂与期许。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