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老师那句“实实在在的道理”和那点被认可的“钻劲”,像投入死水潭的石子,在许焕沉寂的心湖里激起了坚韧的涟漪。
她收回了投向网吧和廉价唇彩的目光,将心底那点不甘堕落的火苗,全部投注到物理课本上那清晰严谨的定律和公式中。
她开始了一种近乎自虐的专注。物理课上,她坐得笔首,眼睛像钉子一样钉在孙老师一丝不苟的板书和复杂的受力分析图上,生怕漏掉一个字。
课间,她不再发呆,而是追着孙老师问那些最基础、甚至显得有些愚蠢的问题。“老师,为什么惯性只和质量有关,和速度没关系?”“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相对运动,那走路时鞋底和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它阻碍了什么?”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架势,让孙老师那古板的脸上偶尔也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
放学路上,和胡丹的对话不再是少女心事,而是变成了物理概念的讨论场。“胡丹,你说拔河比赛,赢的那边是力气大还是摩擦力大?”“惯性定律怎么解释汽车急刹车人会往前倾?”吱呀作响的自行车轮伴奏着她们关于牛顿定律的争辩。
回到家里,无论多累,昏黄白炽灯下,物理课本总是最先被打开的那一本。她像饥饿的旅人扑向面包,贪婪地啃噬着每一个概念、每一道例题,在草稿纸上反复推演,画着受力分析图,首到那些抽象的定律在她脑中变得如同庄浪河水般清晰流淌。
这种近乎偏执的专注,如同投入湖心的巨石,激起的波澜迅速扩散到其他学科。弄通了物理的逻辑,数学的解题思路似乎也豁然开朗;严谨的物理思维训练,让语文阅读理解的条理更加清晰;甚至英语语法那混乱的规则,在寻求“为什么”的驱动下,也开始显现出内在的逻辑。她像一台被重新校准、加注了充足燃料的机器,爆发出惊人的能量。
初二结束的期末考试,许焕的名字像一匹黑马,强势地冲进了年级前二十的红榜!物理成绩更是高居班级第三!那张印着鲜红排名的成绩单,被她紧紧攥在手里,指尖都在微微颤抖。这不是运气,是她用无数次熬红的眼睛、用磨秃的铅笔、用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演算、用近乎燃烧自己的专注换来的!
孙老师推了推厚厚的眼镜,在成绩单上签下“有潜力,继续保持”几个字,但许焕从他微微上扬的嘴角,读到了最大的认可。
尕爸许文斌看着成绩单,激动得眼眶泛红,连声说:“好!好!这才是我许家的‘焕’,继续保持,县一中稳了”
暑假的计划在她心中无比清晰:提前自学初三物理和数学难点,把英语语法体系彻底梳理一遍,还要借胡青的初三化学笔记来“尝尝鲜”。她甚至开始偷偷打听县城重点高中的招生要求和奖学金政策。那个名为“许焕”的光点,正在她心中熊熊燃烧,照亮了一条似乎触手可及的未来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