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亮,炊事班的锅灶己经冒起了烟。
陈锋蹲在灶台边吹火,手里还拿着那把老王临终前给的菜刀。这刀刃口不宽,但沉手得很,刀柄磨得发亮,一看就知道是经年累月用出来的包浆。他一边往炉膛里添柴,一边听着外头战士们三三两两地议论昨晚伏击的事儿。
“你说那个伙夫,真有两下子。”
“可不是嘛,咱团长都点头了,说他脑子灵光。”
“哎哟喂,那不是要升官儿啊?”
“别瞎说,人家还是个伙夫呢。”
陈锋没应声,只是嘴角微微一翘,心里却明白,从那天开会之后,他的日子就不一样了。
正想着,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门帘一掀,李云龙大步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通讯员小刘,手里还攥着一张纸。
“老王呢?”李云龙环顾一圈,问。
陈锋起身:“王班长昨天调去后勤队帮忙去了,现在由我暂代炊事班事务。”
李云龙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行啊,你小子现在还挺忙。”
说完,他冲通讯员挥了挥手,示意他把东西放下。通讯员将一张盖着红章的命令放在桌上,转身出去了。
陈锋眼尖,一眼就扫见了“护送”两个字,还有下面的地图一角。
李云龙也没避着他,首接坐下来,掏出烟卷点上,深吸了一口,道:“上级下了任务,护送一批药品和电台去二分区。这批货可金贵得很,路上要是出了岔子,咱们独立团的脸就丢大了。”
他顿了顿,看着陈锋:“你小子最近挺出风头,要不要也去露一手?”
陈锋一愣,随即笑了笑:“团长,我可是炊事班的,能干啥?”
“少装蒜。”李云龙哼了一声,“你那脑袋瓜子比参谋都好使。这次任务,地形复杂,还得绕开鬼子的哨卡,我需要个懂脑子的人。”
陈锋低头琢磨了一下,道:“那我得先看看路线图。”
“给你看。”李云龙把地图摊开,指着一条蜿蜒的小路,“这是主路线,穿过青石岭,绕过赵家沟,最后到二分区驻地。”
陈锋凑近看了看,眉头微皱:“这条路确实最短,但也是最容易被盯上的。鬼子最近在赵家沟那边加了岗哨,白天晚上都有巡逻队。”
“哦?”李云龙挑眉,“那你有什么建议?”
“两条备选路线。”陈锋拿起笔,在地图上画了两道线,“这条往东走,经过柳树坡,虽然路程远点,但山多林密,适合隐蔽;另一条往西,穿野狐岭,虽然险峻,但人迹罕至,鬼子基本不会设防。”
李云龙盯着地图看了半晌,忽然笑了:“你小子,还真有点门道。”
这时,门口又走进来一个人——赵刚。
“听说你要让陈锋参加这次行动?”赵刚语气平静,但眼神里带着几分审视。
李云龙点头:“这小子脑子活,做事细,我看行。”
赵刚看了陈锋一眼:“你确定你能胜任?这不是伏击战,是长途护送,情况复杂得多。”
陈锋笑了笑:“政委,我不是来添乱的。我只是觉得,既然有机会,那就试试。”
赵刚沉默片刻,点了点头:“行吧,希望你不是来拖后腿的。”
……
当天下午,护送队伍正式组建完毕。
除了几个经验丰富的排长、侦察兵,还有十几名精锐战士。李云龙亲自点了陈锋的名字,让他负责物资清点和路线规划。
傍晚时分,炊事班仓库里灯火通明。
陈锋翻着账本,眉头越皱越紧。
“不对劲。”他低声自语。
老王不在,账目由临时接手的小张保管。可翻开记录,几处数据明显对不上号。
“军需油布五卷,入库记录写着,但实物只剩两卷。”陈锋指给小张看,“你记得是谁领走的吗?”
小张挠头:“我记得好像没人领啊……可能是登记的时候写错了。”
“写错三次?”陈锋指着另外几项,“盐罐少了十斤,米面也有出入,这可不是简单的误记。”
他抬头看向小张:“你这几天有没有发现什么异常?比如有人半夜来仓库?或者账本被人动过?”
小张摇头:“没……没发现。”
陈锋叹了口气,合上账本:“看来我们内部,有点问题。”
……
第二天清晨,队伍整装待发。
李云龙站在队列前,拍了拍腰间的手枪,大声道:“这次任务,关系重大。谁要是掉链子,回来我就让他去炊事班洗三个月锅!”
众人哄笑。
陈锋站在队伍一侧,穿着一身干净利落的灰布军装,围裙换成了背包,手里握着那把旧菜刀。
赵刚走到他身边,低声说了句:“记住,你是来执行任务的,不是来证明自己的。”
陈锋点头:“我知道。”
太阳升起,阳光洒在队伍身上,映出一片金色的轮廓。
他们踏上了护送之路,穿越山林,越过田野,朝着未知的方向前进。
而在这支队伍中,有一个曾经只是端锅炒菜的伙夫,如今第一次真正走在了战斗的前线。
他知道,这一趟,不只是任务那么简单。
它意味着更多,也可能带来更大的危险。
但他没有回头。
因为他知道,自己己经不再是那个躲在人群后的无名之辈。
而是,一个真正的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