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易:复兴之路

第58章 素履

加入书架
书名:
行易:复兴之路
作者:
人民易经
本章字数:
3392
更新时间:
2025-07-06

一九六零年的风,刮得人格外紧。空气里弥漫着一种焦灼的味道,混杂着尘土和家家户户煮稀粥的清寡气息。街上的行人面色蜡黄,脚步匆匆,眼神里少了往日的光彩,多了对下一顿饭的深切忧虑。学校里也一样,老师们讲课的声音普遍低了八度,似乎想省下每一分力气,而学生们的肚子,则在课堂上不合时宜地唱起了主角。这是一个需要将裤腰带勒到最紧的年头,每一粒米,每一根柴,都显得无比珍贵,仿佛是支撑生命的最后基石。

黄建国却似乎与这股席卷一切的焦躁潮流隔绝开来。他依旧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的风纪扣扣得一丝不苟,仿佛一种无声的宣言。脚上的布鞋鞋面己经磨出了细细的绒毛,但厚实的鞋底纳得结结实实,走在铺着青石板的路上,悄无声息,沉稳有力。他的生活像一只精准的老式座钟,每日在家与学校之间画出固定的轨迹,规律得近乎刻板。当周围的人都在想方设法寻找额外的食物来源,甚至为了一点野菜争得面红耳赤时,他却把更多的心思沉淀在了备课上。他的教案写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详细,每一个知识点都反复推敲,力求在课堂上用最精炼、最生动的语言讲透,好让那些饿着肚子的学生能少费些心神,多吸收些知识的养分。

他并非不食人间烟火,而是心中自有乾坤。他深信《易经》履卦初九爻辞所言:“素履,往无咎。”在他看来,这简简单单的五个字,蕴含着应对乱世的无上智慧。越是外部环境纷乱复杂,人心浮动,越要守住自己内心的那份简单和朴素。不作无谓的议论,不生无益的怨怼,只是心无旁骛、本分地做好自己手头的事,这本身就是一种最强大的力量,一种对混乱最有力的无声抵抗。他将这份信念,通过自己的言行,传递给家人。他常对妻子林素音说:“日子再难,精神的秩序不能乱。心稳了,家就稳了。”他会花很长时间,在小院里那块巴掌大的空地上小心翼翼地翻土,试图种下几棵耐活的菜苗,那专注的神情,仿佛在耕耘一片希望的田野。他会陪着儿子黄卫国,用一根光滑的树枝在的泥地上写字,从“天地玄黄”到“宇宙洪荒”,再到九九乘法表。家里那口小小的米缸,在他的精准计划下,总能奇迹般地撑到下一次发粮的日子,从未真正见底。

林素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那颗因时局而悬着的心,也渐渐平复下来。她不再像院里别的家属一样,整日里聚在一起唉声叹气,交换着各种令人不安的小道消息。她学着丈夫的样子,把家里收拾得一尘不染,把配给的那些粗粮,变着法儿地做出不同的花样,让饭桌上多一些生气。这个小小的家,在风雨飘摇的年代里,仿佛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安静港湾,守护着一家人的体面与安宁。

然而,平静的水面之下,总有暗流在悄然涌动。黄建国敏锐地注意到,那个曾经与他有过节,后来被调到后勤处的魏进,日子过得异常滋-润。在这个人人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的时期,魏进却总是面色红润,精神,身上的衣服也总是崭新挺括,仿佛与周围的世界格格不入。更引人注目的是,他总能时不时地从外面带回一些在当时堪称奢侈品的稀罕物,有时是一小块用油纸包着的猪肉,有时是一包炒得喷香的花生,甚至还有几次是几颗金灿灿的橘子。这些东西在当时,不亚于山珍海味,足以在整个家属院引起一阵不小的骚动。魏进的妻子在邻里间也因此变得趾高气扬,言语间总不经意地透着一股高人一等的优越感,仿佛她们家握有通往另一个富足世界的钥匙。

黄建国不动声色地观察着这一切。他记得魏进当初被调去后勤处时,曾有人在背后议论,说他上面有“硬靠山”,是个手眼通天的人物。如今看来,这“靠山”的能量非同小可,竟能在这全国性的困境中,为他开辟出一条畅通无阻的特殊物资渠道。这绝非寻常的关系所能办到。黄建国心里升起一股彻骨的寒意,他更加确信,魏进这个人,绝不仅仅是贪图享受那么简单,他的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严密的秘密网络。这个网络,在这特殊的时期,到底在做什么?它的能量又有多大?这些问题如同一块巨石,压在他的心头。他将这份警惕与疑虑深深地埋藏在心底,表面上,他依旧是那个朴素本分、不多言不多语的黄老师,每日走在那条熟悉的、通往学校的青石板路上,步履平稳,一如往常。他知道,自己的“素履”之道,不仅是为了独善其身,更是为了在这暗流涌动的环境中,更好地守护他必须守护的一切。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