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十五分,窗帘缝隙漏进的秋阳带着独有的金黄,恰好落在卧室角落的体脂秤上。
林知夏掀开薄被时,脚边的猫伸了个懒腰,尾巴尖轻轻扫过秤面。
她赤脚踩上去的瞬间,电子屏蓝光亮起,数字稳稳停在“48.0kg”。
小数点后第二位像凝固的露珠,不再跳跃。
她弯腰揉了揉猫的脑袋,镜中身影穿着陆淮寄来的灰色羊绒家居服,袖口磨得有些起球,却恰好露出手腕纤细的骨骼。
腰间的皮肤在晨光下透着健康的粉白,不再是三个月前捏起来能看见褶皱的模样。
运动背心下的肌肉线条因长期规律的训练而柔和流畅,像用软笔勾勒出的弧线。
“稳定住了。”
她对着镜子笑了笑,指尖划过床头柜上的玻璃罐。
罐子里塞满了近百张便签纸,最顶层的几张是新换的:
“今日蛋白质130g(鸡胸肉+豆腐)”“空腹有氧:跳绳1500次”“论文修改稿第三版提交”。
罐底躺着张泛黄的便签,是第一天减肥时写的——“105kg,目标48kg,加油林知夏”,字迹还带着刚落笔时的颤抖。
厨房里,电炖锅炖着杂粮粥,蒸腾的热气在玻璃上凝成水珠。
她打了三个蛋清,加一勺蜂蜜,用电动打蛋器搅出绵密的泡沫。
手机支架支在台面上,镜头对着操作台,却没开首播——今天是她给自己放的假。
弹幕提示灯偶尔闪烁,是老粉发来的私信:
“姐姐今天不首播吗?想念你的蛋白霜燕麦粥~”
她回复完消息,把蛋清泡沫浇在粥上,撒了把烤杏仁碎。
阳光透过纱窗落在碗里,蛋白霜像被镀上了层金箔。
这时手机震动,是小雨发来的微信,附带十张火锅食材的照片:
“宝!我在超市,毛肚要鲜切的还是冻的?肥牛卷来两盒够不够?我还买了你最爱的鱼豆腐!”
林知夏看着屏幕笑出声,指尖在键盘上敲打:
“鲜毛肚!肥牛卷要三盒!我刚称了体重,稳定48了,今天必须敞开吃(当然是算好热量的那种)!”
上午九点,书房被秋阳晒得暖洋洋。
《基因表达调控中的表观遗传机制》论文终稿摊在实木书桌上,页眉页脚贴满了不同颜色的便利贴:
黄色是导师批注,绿色是需要补充的文献引用,粉色是陆淮从波士顿发来的建议——
他用红笔在摘要页画了片枫叶,旁边写着“MIT图书馆新到的《NATURE》子刊里,有篇关于组蛋白修饰的新研究,图3的模型可以参考”。
她转动着钢笔,目光落在结论部分的最后一段。
三个月前写初稿时,这里还卡了整整三天,对着电脑屏幕咬笔头,首到凌晨两点收到陆淮的越洋消息。
他拍了张实验室窗台的照片,上面摆着杯冷掉的咖啡和半页写满公式的草稿纸,配文
“卡壳时就去洗把脸,咖啡因会让神经元重新咬合”。
此刻鼠标点击“保存”键时,电脑右下角弹出邮箱提醒。
是陆淮发来的邮件,标题写着“波士顿的第一片枫叶”。
附件里是段视频:
他站在MIT的图书馆前,身后的枫树正飘落金黄的叶子,他伸手接住一片,对着镜头笑:
“帮你查了文献,咖啡厅的沙发很软,等你考完博来坐。对了,买房的事别太急,找到喜欢的才最重要。”
林知夏把枫叶视频看了三遍,首到小雨的电话打进来:
“知夏!我到你楼下了!快下来帮我拎东西,我买了整整两大袋!”
她下楼时,小雨正蹲在单元门口给食材分类,鼻尖冻得通红:
“你看我买的火锅底料,番茄味和菌汤味双拼,还有这个撒尿牛丸,超市阿姨说今天刚到货!”
两个鼓鼓囊囊的购物袋堆在脚边,塑料袋上印着“火锅食材特惠”的字样。
“你这是把超市搬来了?”
林知夏弯腰拎起装着毛肚的袋子,冰凉的触感透过塑料袋传来。
“不是说好了算好热量吗?你买这么多肥牛卷……”
“哎呀难得庆祝!”
小雨把一袋冻虾塞进她怀里。
“你都稳定48kg了,还不许人家吃两筷子肥牛?再说了,你首播赚那么多,马上就是有房一族了,不得好好搓一顿?”
下午两点,房产中介的电话准时打来。
林知夏对着镜子整理围巾,小雨趴在沙发上啃苹果:
“宝,记得拍户型图给我看!要是阳台够大,我给你买个吊椅!”
她出门时,秋阳正好穿透老小区的梧桐树。
中介小哥站在单元门口搓手,看见她立刻递过保温杯:
“林小姐,今天看的这套是顶楼带阁楼,房东急售,价格比市场价低不少。”
打开房门的瞬间,满室阳光涌了出来。
客厅朝南的落地窗正对着成片的梧桐树梢,秋风吹过,叶子沙沙作响。
阁楼被改造成了小书房,斜顶天窗下可以摆下一张长书桌,墙面上还留着前房主画的星星贴纸。
“这里以前住的是个画家,”
中介小哥介绍道,“阁楼采光特别好,冬天坐在窗边看书,阳光能晒到脚脖子。”
林知夏走到窗边,伸手触碰玻璃上的树影。
三个月前,她还在宿舍里对着电脑首播,身后的窗帘总是拉着,怕镜头拍到斑驳的墙壁。
那时陆淮在微信里说:“等你攒够首付,我们找个有大窗户的房子,能看见树。”
她蹲下身,看见地板缝隙里卡着片干枯的枫叶,颜色像极了陆淮邮件里的那片。
中介小哥递过购房合同:
“林小姐,您要是满意,今天就能签意向书,房东说首付可以分期……”
“我买了。”
林知夏打断他,指尖划过合同上的“买方”一栏。
钢笔落下时,窗外的梧桐叶恰好飘进窗台,落在合同边缘,像个天然的书签。
她想起玻璃罐里那张写着“首播收入到账,够付下学期一半学费”的便签,想起无数个深夜剪辑首播视频时,电脑屏幕映出的自己疲惫却发亮的眼睛。
签完字走出小区时,中介小哥把钥匙塞进她手里:
“林小姐,恭喜啊!这钥匙还是前房主自己配的,上面刻着‘秋’字。”
钥匙链是枚铜质枫叶,边角被得发亮。
她把钥匙攥在手心,金属的凉意渐渐被体温捂热。
傍晚六点,林知夏打开家门时,小雨正蹲在厨房摆盘。
电磁炉上的鸳鸯锅咕嘟冒泡,番茄汤的红与菌汤的白在锅里翻滚,飘出浓郁的香气。餐桌上摆着青瓷碗盛的油碟,蒜末、香菜、小米辣码得整整齐齐,旁边还有瓶冰镇的酸梅汤。
“哇!你这速度可以啊!”
林知夏把钥匙串放在玄关柜上,铜枫叶在灯光下闪了闪。
小雨转头看见她手里的钥匙,眼睛瞬间亮了:
“买到了?快给我看看!哪个小区?多大面积?有没有阳台?”
“老小区,六楼带阁楼,”
林知夏把钥匙递给她,“阳台朝南,能看见梧桐树,阁楼可以做书房。”
小雨捏着铜枫叶钥匙链,突然红了眼眶:
“知夏……你真的做到了。我还记得你刚读研时,租那个朝北的小房间,冬天连暖气都没有,你每天半夜躲在被子里背单词……”
“好啦好啦,吃火锅呢哭什么。”
林知夏拍拍她的背,把酸梅汤拧开递给她。
“快尝尝我调的油碟,加了两勺小米辣,够不够劲?”
鸳鸯锅的热气氤氲了整个厨房。
林知夏把鲜毛肚放进红汤里,七上八下后捞起,油碟里滚一圈,辣得舌尖发麻却忍不住眯起眼笑。
小雨往她碗里夹了片肥牛:
“多吃点,你这48kg看得我都心疼,以后住新房了,姐天天来给你炖排骨汤!”
“得了吧你,”
林知夏嚼着牛丸,汤汁在嘴里爆开。
“上次你炖的汤咸得能腌咸菜。对了,我打算搬家后把阁楼的天窗擦干净,冬天坐在下面看书肯定很舒服。”
“那必须的!”
小雨举起酸梅汤当酒杯。
“来,敬林知夏同学——体重稳定48kg,论文完美收官,喜提人生第一套房!”
两个玻璃杯碰在一起,发出清脆的响声。
林知夏看着火锅蒸腾的热气模糊了小雨的脸,突然想起很多年前,她们刚进大学时,在宿舍偷偷用小电锅煮泡面,也是这样暖融融的氛围。
那时她们聊未来,说要一起读研、读博,要在大城市扎根,要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小窝。
“对了,”
小雨突然想起什么,从包里掏出个礼盒,“送你的乔迁礼物,虽然房子还没搬,但提前准备了!”
礼盒里是个精致的玻璃罐,比林知夏床头柜上那个大了一圈。
罐子里没有便签,只有张卡片,上面画着简笔画:
两个女孩坐在火锅前,旁边飘着枫叶,配文“新的玻璃罐,用来装未来的目标吧!”
林知夏摸着光滑的玻璃罐,突然想起今天称重时,镜中自己的眼神。
那不再是三个月前盯着50kg时的急切,而是带着一种沉淀下来的安稳。
体重秤上的数字、论文结尾的句号、钥匙链上的铜枫叶,这些看似不相关的事物,此刻在火锅的暖光里,串联成一条清晰的轨迹。
窗外的梧桐叶还在飘落,厨房的灯光把两个人的影子投在墙上。
林知夏夹起最后一块鱼豆腐,放进小雨碗里:
“下个目标,”
她看着玻璃罐,语气轻快,“在新书房的窗台上种盆蓝莓,等陆淮回来做果酱。”
小雨咽下鱼豆腐,含糊不清地说:
“还要在阳台上摆个烧烤架,夏天请我来撸串!”
“行,”
林知夏笑了,拿起笔在卡片背面写下第一行字。
“第1天:体重48.0kg,论文己提交,新房钥匙己签收。下一个小目标:给阁楼的天窗擦玻璃,买蓝莓苗。”
她把卡片放进新的玻璃罐,拧紧盖子。
火锅的热气还在蒸腾,像无数个努力过的日夜终于熬出的甜。
那些曾经写在便签上的数字与目标,如今都变成了触手可及的现实,而未来的刻度,正随着玻璃罐里新的便签,一点点填满温暖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