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第六十一章:添丁之喜与安身立命

加入书架
书名:
穿成灾年小豆丁,我靠美食养全家
作者:
来点榴莲
本章字数:
6386
更新时间:
2025-07-07

日子在姜记铺子蒸腾的烟火气与后山药草的芬芳中平稳流淌,岁岁的“状元及第糕”成功加入了供应醉仙楼的序列,为姜家带来了更丰厚的进项。姜山也愈发沉稳干练,一边打理着日渐繁杂的铺子事务(包括与村里大娘们的半成品对接、醉仙楼的订单管理、原料采购等),一边依旧抽空温书,心中那份对学问的敬重从未熄灭,只是途径己然不同。

然而,一个更大的惊喜,如同春日里悄然绽放的花苞,正孕育在姜家小院。

这一日清晨,孙巧兰如往常般早早起身准备一家人的早饭。灶房里弥漫着小米粥的清香,她正弯腰想从缸里舀米,忽觉一阵莫名的眩晕袭来,胃里也翻涌起难以言喻的恶心感。她连忙扶住灶台,脸色微微发白。

“巧兰,怎么了?”正走进灶房的赵秀兰眼尖,立刻察觉儿媳的异样,赶紧上前扶住。

“娘,没事…就是有点头晕,犯恶心…”孙巧兰勉强笑了笑,声音有些虚弱。

赵秀兰是过来人,心头猛地一跳,一个念头如电光火石般闪过。她仔细端详着儿媳的脸色,又联想到最近孙巧兰似乎有些嗜睡,口味也变得有些挑剔…

“巧兰,你…你这个月的月信…”赵秀兰压低了声音,语气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期盼。

孙巧兰一愣,随即也反应过来,脸颊瞬间飞上两朵红云,声音细若蚊呐:“…迟了有十来天了…”

“哎呀!我的儿!”赵秀兰一拍大腿,喜得声音都拔高了几分,“这…这怕是有了!祖宗保佑,姜家有后了!”她一把将还有些懵懂的孙巧兰搂在怀里,眼眶都了。

这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瞬间在姜家小院激起了巨大的喜悦波澜!

姜大柱正劈着柴,闻声斧头都忘了放下,咧着嘴只知道傻笑。姜山刚从镇上采买回来,一进院子就听见娘的欢呼,手里的东西“啪嗒”掉在地上,几步冲过来,紧张又狂喜地抓住孙巧兰的手:“巧兰?真的?真的有了?”得到妻子含羞带怯的点头确认后,这个向来沉稳的青年,竟激动得一把抱起孙巧兰转了个圈,惹得赵秀兰连声惊呼:“哎哟!快放下!小心点我的小祖宗!”

岁岁揉着眼睛从屋里出来,正看到这热闹又温馨的一幕。她虽不太明白“有了”具体是什么意思,但看到全家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尤其是大哥抱着大嫂笑得像个孩子,她也跟着咯咯笑起来,拍着小手:“大嫂嫂有小宝宝啦?岁岁要有小侄子小侄女啦?岁岁要给他们做最好吃的!”

喜悦过后,便是全家人对孙巧兰无微不至的照顾。赵秀兰恨不得把儿媳供起来,什么活都不让她沾手。姜大柱和姜山更是抢着干重活。岁岁则成了大嫂的“小尾巴”,一会儿递水,一会儿问大嫂想吃什么,小脸上满是郑重其事。

就在全家沉浸在这份添丁之喜中时,姜山却迎来了一个深思熟虑后的重要决定。

一日晚饭后,姜山没有像往常一样回房温书,而是郑重地将爹娘、妻子,还有懵懂的岁岁都叫到堂屋坐下。

“爹,娘,巧兰,”姜山的目光扫过家人,最后落在自己虽然活动无碍,但依旧无法像常人般灵活用力、更遑论长时间悬腕写字的左臂上,眼神平静而坚定,“有件事,我想跟家里商量。”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我左臂的伤,华爷爷前些日子也再次看过。他说,恢复至此己是万幸,日常生活无碍,实乃上天眷顾。”

堂屋里安静下来。姜大柱和赵秀兰脸上的喜色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心疼和理解。他们何尝不知儿子的心结与身体的局限?孙巧兰更是握紧了丈夫的手,无声地给予支持。

姜山感受到家人的目光,反而释然地笑了笑:“爹娘不必为我难过。这段时日,在铺子里忙碌,与醉仙楼往来,管理账目,调度人手,儿子虽感辛劳,却也觉充实,更能真切地看到自己所学能为这个家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算盘珠子拨得响,账目理得清,与人交道打得稳,看着岁岁的巧思变成大家喜爱的吃食,看着爹娘和巧兰脸上笑容多了,看着家里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子觉得,这未必不是一条安身立命、光耀门楣的正道!”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沉稳有力:“如今巧兰有孕,家中喜事临门,铺子生意也蒸蒸日上,正是需要人手、需要我全力以赴的时候。所以,儿子思虑再三,决定正式从学堂退学,专心打理姜记铺子,经营好这份家业!读书明理,儿子不会放下,但学堂,便到此为止了。请爹娘成全!”

姜山的话,条理清晰,情真意切,既正视了身体的现实,又充满了对家庭的责任和对未来的务实规划。

姜大柱沉默片刻,重重地叹了口气,随即又用力拍了拍儿子的肩膀:“山儿,爹懂!爹不糊涂!你能这么想,这么担当,爹…爹心里踏实!咱姜家有你,有岁岁,有巧兰肚子里的娃,这日子,差不了!铺子交给你,爹放心!”

赵秀兰抹了抹眼角:“好孩子…委屈你了…娘也支持你!咱家现在这样,热热闹闹,平平安安,比啥都强!”

孙巧兰依偎着姜山,眼中含泪却带着笑:“相公,无论你做什么,我都支持你。咱们一家人,好好过日子。”

岁岁虽然听不太懂那些大道理,但她听明白了大哥以后不去学堂,要专心管铺子了。她立刻跑到姜山身边,仰着小脸,认真地说:“大哥不怕!岁岁帮你!岁岁做好多好多好吃的点心,让铺子生意旺旺!岁岁赚的钱都给大哥!”

童言稚语,惹得大家都笑了,冲散了那一点点感伤的气氛。

姜山心中最后一丝遗憾也烟消云散,他抱起岁岁,亲昵地蹭了蹭她的小脸蛋:“好!大哥就指望咱们家的‘小财神’了!”

翌日,姜山带着一份厚礼和一颗感恩的心,去了松涛斋拜别周夫子。

周夫子听闻姜山的决定,看着他那条受过重伤的左臂,捋须长叹,眼中满是惋惜:“姜山,你资质上佳,品性端方,实乃读书种子。奈何天意弄人…可惜,可惜啊!” 但更多的是理解与赞许,“然,汝能审时度势,以家业为重,不坠青云之志,反能脚踏实地,另辟蹊径,亦是男儿担当!为师甚慰。”

他收下姜山的谢师礼,又将自己珍藏的一本《商贾通略》赠予姜山:“此书非圣贤经典,却乃世间经济实用之道。你既有心经营,或可一观。望你持身以正,营商以诚,莫负所学。”

“学生谨记夫子教诲!”姜山深深一揖,心中充满感激。松涛斋的琅琅书声将成为他生命中一段珍贵的底色,而前方,是属于他和姜记铺子的广阔天地。

回到家中,姜山正式接手了铺子的全部管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利用自己识字算账的优势,将之前相对粗放的账目重新梳理,建立了更清晰的收支簿册。同时,他优化了与村里大娘们的协作流程,确保半成品的质量和交接效率。对于醉仙楼的订单,他更是亲自把关,确保每一份点心都代表着姜记和岁岁的招牌。

大嫂怀孕的消息,最忙碌的要数岁岁的小脑瓜。她缠着华爷爷问东问西:“爷爷,大嫂嫂肚子里有小宝宝了,要吃什么才能让宝宝壮壮?大嫂嫂吐得难受怎么办?”

华爷爷耐心教导:“孕妇需气血充盈,脾胃调和。初期易呕恶,可食些清淡开胃、健脾止呕之物。如砂仁、紫苏叶、陈皮、生姜、乌梅、山药、莲子、小米粥等。待胎气稳固,则可适当温补气血,如红枣、枸杞、桂圆、芝麻、核桃,但切忌大补大热之物。”

岁岁听得认真,立刻付诸行动:

见孙巧兰晨起恶心,她立刻跑去灶房,用几片紫苏叶、一小块老姜、一小撮陈皮,加上一点红糖,熬了一小碗热腾腾、气味辛香微甜的止呕安胃饮。孙巧兰喝下去,那股翻江倒海的感觉果然舒缓了不少。

午饭时,岁岁又央孙巧兰做了山药小米红枣粥,米油浓厚,山药软糯,红枣香甜,健脾养胃,孙巧兰难得地多吃了半碗。

她还特意叮嘱赵秀兰:“娘,给大嫂嫂炒菜少放油,多用蒸煮的!华爷爷说这样不腻,好消化!”

看着岁岁像个小管家婆一样为大嫂忙前忙后,用她学到的医理知识精心调配着饮食,全家人都觉得无比暖心。赵秀兰感慨:“咱家岁岁,真是个小福星!这小娃娃还没出生呢,就享上他小姑姑的福了!”

姜山看着在灶台边踮脚忙碌的岁岁,再看看坐在一旁、脸色渐渐红润起来的妻子,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与力量。科举之路虽断,但眼前这充满烟火气的家业、血脉相连的亲人、以及岁岁用美食点亮的希望,便是他扎根大地、奋力生长的沃土。姜记铺子的招牌,在清河镇的晨光中,显得愈发清晰而坚实。而姜家新的故事,正伴随着新生命的脉动和食物的芬芳,徐徐展开。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