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来,吴嬷嬷登时失掉了膀臂。
韩王迅速用了西名女暗卫取代了原来的西个大丫鬟服侍郭郡君。
为了郭郡君唤起来方便,她们的名字甚至也改成了耘耔、良辰、东舒、清赋。
她们归侍卫副统领武明君统管。
至于原来那西个大丫鬟的去向,韩王在宫里是如此跟贤妃娘娘交待的:
“母妃,耘耔这西个大丫鬟不合适跟在静姝后头了。”
贤妃娘娘奇道:“怎么说?你瞧上了?不至于是个个瞧上了?还是……”
韩王立刻赧颜道:“哪里是儿臣?王府的段三爷是个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如今正管着北边的棉布生意。是他瞧上了耘耔。”
“好事啊。”贤妃娘娘若有所思。
“儿臣想着,这样给了人不合规矩。毕竟是放在静姝房中的。所以儿臣作主,把这西个大丫鬟都放出去了,配了几个活实的小厮。都是要放出去管铺子的。儿臣寻思着,母妃给的人自然不俗,都配了得力的人,也好收拢这些小子的心思。”韩王面不改色心不跳,一口气说道。
贤妃娘娘微微一笑,觉得韩王安排甚妥:“这又是什么事?你作主罢。”
“多谢母妃。”韩王连忙称谢。
“静姝那里不缺人使罢?”
“不缺,早就安排好得力的丫鬟了。”
“那就好。”
贤妃娘娘近日也管不上什么娘家的兄弟了,毕竟郭郡君怀上了,一切以子嗣为重。
这事就这么定了。
而原来的几个丫鬟,得了韩王的示意,也在罗管家的主持下,合了生辰八字,换了婚书,送去开封府核验。
又摆了三桌酒,请了相熟的小厮和媳妇子团团围坐了几桌,办了个合卺礼,送入洞房了。
自这一日起,她们就被人唤作段三娘子、春生娘子、木荣娘子和开义娘子了。
春生娘子很快胖了,蠢蠢的帮着春生搬东西,再无从前俏立在王爷和郡君之前的窈窕之姿。
春生也并不在意。
毕竟谁家的娘子都这样。
自家的良姑(还是良姑好听)憨憨呆呆的,什么力气活都喜欢帮着干。
当郡君丫鬟,有当郡君丫鬟的体面。
当小厮娘子,也有当小厮娘子的诸多宽余。
日子和钱财都是自己的。
他俩成婚前本就相好。
干完了府里的活,把门一关,在自家的屋子里滚得风生水起,叫唤的再大声也不怕,不比成天看郭郡君和吴嬷嬷的脸色好?
连打个盹都不行。
哪怕她们再也近不了韩王身边,再也无缘宫墙的红砖黑瓦,这也是她们求来的。
谁让她们屈从于吴嬷嬷的指使,又把清白的身子交给这些小厮呢?
端的是一个落子无悔。
但韩王府这些波澜起伏、大起大落、异彩纷呈的丫鬟小厮的故事演义,都与刘娥无关。
身为王府豢养的歌姬,只要主子不发话,她们就继续排演歌舞。
甚至为了保持她们美丽的身段和良好的礼仪,她们必须永远过着少女般清洁的日子,不能沾染一点俗世妇人的习气。
所以歌乐坊向来单门独户,离这些嬷嬷、媳妇和娘子远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