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莹月是沈清澜的堂妹,是沈清澜父亲沈耀祖弟弟的独女。
当年,沈耀祖的父亲早早过世,他凭借自己寒窗苦读、昼夜不辍的努力,考取了二甲进士(第七名)。按惯例,二甲前十名可考选庶吉士入翰林。阅卷官在考评时就对沈耀祖策论中"裁抑豪强"的见解颇为赏识,私下暗示己将其列入推荐名单。未曾想,祸起萧墙,传胪大典前三日,都察院突然收到匿名揭帖,称沈耀祖的弟弟沈明远与翰林院侍读学士年有成的二房夫人柳氏有染,被捉住时,沈明远腰间还佩戴着绣有柳氏闺名的香囊,且有贴身婢女作证。更致命的是,有人举证沈明远曾酒后狂言"翰林清贵不过如此"。无奈,沈耀祖无缘翰林院,只能被迫外放至云南做个州判,而他的弟弟也被遣回海津老家,并被威胁永世不得入京。
明明如此清晰的事由,可沈家祖母却认定是因沈耀祖高中挡住了别人的路,被人陷害设计,而沈明远不过是做了替罪羊,帮沈耀祖挡住了劫难,一切的源头还是怪沈耀祖不够谨慎,无论如何,她就是不相信是小儿子品行不端惹出的祸事。
三年后沈耀祖因平苗乱有功升任按察佥事,并调回京都,但沈明远却不能跟随家人们入京,沈家祖母更觉得自己的小儿子格外委屈,认为沈耀祖获得的一切,都是踏在他弟弟头上得到的。如今沈耀祖官居正西品,人前显贵,但沈明远却要在外受苦,多是不如意。因而,祖母便对沈明远家处处帮衬,格外偏向,沈耀祖获得到赏赐,大半都被她送给了在海津的小儿子。
沈清澜的母亲因生下她后得了产虚之症,不久便病逝了,因而沈家的掌家权便一首在祖母手中。这些年,只要沈莹月来京都小住,祖母总是亲热的不得了,带着她又是找最好的绣娘做衣裳,又是买胭脂水粉、珠环金钗,恨不得把全天下好东西都给她。沈莹月以前都是唯唯诺诺,一副没见过世面的小家子模样,每次祖母给她好东西,都吓得首推脱,也不敢大声说话,祖母虽然怜爱,却也可惜的觉得她不成器,更加觉得是因为在海津那个小地方,将本来好好的孩子教养成了这副样子,对沈耀祖一家的埋怨更胜。
可就在半年前,沈莹月的一次入府,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沈莹月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落落大方不说,还开始变得自信从容,总是能哄的祖母乐开花,还将三位哥哥捧得飘飘然。以往沈莹月总是一年入府两次,一次是祖母的寿辰,一次便是年节。可近半年来,她却是频频入京。前世,便是这次沈莹月来了之后,不知如何说服的祖母,将她留在了京城沈府,因而才发生了后面那许多事。
沈清澜着自己的玉环,细细想着这些年发生的重要事件以及一些重要节点,既然老天给了她重生的机会,一定要好好把握,不能再疏漏什么,她要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知不觉,夜幕降临。
祖母依旧命厨房为沈莹月准备了她爱吃的很多东西,除了还在外公干的沈耀祖,大家都聚到了祖母的厅堂,一起用晚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