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总裁的大秦科技逆袭

第八十六章 寒疆乳香溢四海 金流润泽万民安

加入书架
书名:
现代总裁的大秦科技逆袭
作者:
穿越神探夏洛克
本章字数:
3454
更新时间:
2025-06-03

公元前6年11月13日,西伯利亚的初雪簌簌落在莫斯科红场的洋葱头穹顶上,克里姆林宫内却暖意融融。叶卡捷琳娜女皇站在落地窗前,望着远处蒸汽火车载着成箱的牛奶制品驶入站台,手中握着最新的经济报表——俄国经济总量己达5.96亿卢布,这个数字在羊皮纸上泛着烫金的光泽,诉说着短短数年间翻天覆地的变化。

"陛下,圣彼得堡奶制品厂传来捷报!"财政大臣捧着青铜报表疾步而入,"本月鲜奶收购量突破百万桶,合资企业生产的奶酪、奶粉不仅畅销国内,还通过大秦的商路远销罗马、天竺!"女皇轻点报表上的曲线图,原本低迷的民生指数随着奶制品产业的崛起一路攀升,曾经面黄肌瘦的百姓如今双颊泛起健康的红晕。

时间回溯到三年前,当大秦的考察团第一次踏入俄国草原,看到的是遍野的奶牛与落后的挤奶方式。牧民们还在用羊皮袋储存牛奶,鲜奶常常在漫长的运输中变质。叶卡捷琳娜抓住机会,与大秦金融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一座融合大秦蒸汽技术与俄国传统工艺的现代化奶制品厂在伏尔加河畔拔地而起。

清晨的奶制品厂内,蒸汽管道发出低沉的轰鸣。身着白色工装的俄国女工们操作着大秦制造的自动挤奶机,不锈钢转盘上,奶牛悠然进食着青贮饲料,机械臂精准地完成挤奶、消毒、灌装流程。"以前手工挤奶,十桶奶有三桶要浪费。"老牧民伊万诺夫如今己是车间主管,他指着仪表盘上跳动的数据,"现在有了这些'铁家伙',连奶的温度都能精确到小数点!"

在质检区,墨家研制的光谱检测仪正在工作。一束蓝光扫过牛奶样品,电子屏上立刻显示出蛋白质、脂肪含量等三十余项指标。品控官安娜举起一罐奶粉向新员工演示:"看这个'玄鸟标',只有通过大秦十二道检测工序的产品,才能印上这个标志。"她身后的货架上,包装精美的奶制品印着俄文、秦篆和拉丁文,准备发往世界各地。

女皇的改革远不止于生产端。她在莫斯科设立"乳品交易所",引入大秦的期货交易制度。农牧民们通过收音机收听每日奶价,在电子交易屏上就能完成鲜奶买卖。曾经垄断奶业的贵族商贾被打破,一位普通牧民兴奋地向记者展示平板电脑:"昨天我在交易所卖了500桶奶,收入比过去一年还多!"

为了保障产业可持续发展,女皇与大秦合作建立畜牧学院。青砖红顶的校舍内,中俄两国学者共同研究改良奶牛品种。实验室里,转基因苜蓿正在特制的光照箱中生长,这种由大秦农科院培育的牧草,能让奶牛产奶量提升40%。学生们不仅学习养殖技术,还研读《大秦畜牧法》,了解疫病防控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圣彼得堡的港口,满载奶制品的蒸汽货轮鸣响汽笛。这些货轮采用大秦的防水保鲜技术,船舱内的恒温恒湿系统能让奶酪保持最佳风味。当第一船俄国奶酪运抵长安,立刻引发抢购热潮。长安百姓惊讶地发现,这种带着奶香与烟熏味的"战斗民族美食",搭配大秦的馒头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产业繁荣,金融合作也不断深化。大秦金融公司在俄国设立"乳业发展基金",为中小牧场提供低息贷款。贷款审批通过墨家的"信用棱镜"系统完成——只需扫描牧场主的虹膜,就能调取其养殖规模、信用记录等信息,三分钟内完成放贷。一位获得贷款的青年牧民激动地说:"有了这笔钱,我能扩建牛棚,还能送女儿去女子学院读书!"

叶卡捷琳娜深知,产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惠及百姓。她颁布法令,要求奶制品厂将10%的利润投入公益:在偏远村落修建"牛奶食堂",免费为儿童提供营养早餐;在莫斯科街头设立"流动奶站",以成本价向低收入家庭售奶。冬日的寒风中,孩子们捧着热气腾腾的牛奶杯,脸上洋溢的笑容比宝石还要珍贵。

这日,女皇来到莫斯科郊外的孤儿院。孩子们穿着统一的校服,列队唱起新编的《牛奶歌》。保育员展示着孩子们的画作,其中一幅画着双头鹰与玄鸟共同守护着金色的牛奶罐。叶卡捷琳娜抱起一个小女孩,轻声问:"长大后想做什么?"孩子眨着大眼睛:"像女皇陛下一样,让所有人都能喝上甜甜的牛奶!"

夕阳西下,克里姆林宫的钟声回荡在莫斯科上空。叶卡捷琳娜站在议政厅,看着全息投影中跳动的经济数据。她知道,俄国的崛起不仅是数字的增长,更是一个民族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蜕变。那些冒着热气的牛奶制品厂、穿梭在雪原的蒸汽火车、捧着书本的孩子,共同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美的图景——而这一切,都始于那个与大秦携手合作的决定。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