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门烟波录

第38章 邀约

加入书架
书名:
津门烟波录
作者:
落下香菜雨
本章字数:
5152
更新时间:
2025-05-26

《大公报》文艺副刊最新推出的"民国女性的文学创作"专题在学界引起轰动,郑婉清以其独到的学术视角、深刻的文学见解以及对民国女性创作脉络的细腻梳理,刊物一出便获得学界与读者的齐声赞誉。

专题不仅展现了民国知识女性的文学成就,更重新定义了女性在文学史中的位置,将《大公报》文艺副刊的学术声誉推向新的高峰。

在报社同仁沉浸在专题成功的喜悦中时,"青梧"这一笔名也逐渐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就在此时,一封烫金邀请函被郑重地送到了郑婉清案头。由济南最具影响力的《齐鲁文学》杂志社发起,邀请"青梧"编辑出席"东西文化碰撞下的民国文学走向"高峰论坛。这场汇集了全国顶尖学者、文学评论家及知名作家的学术盛会,将成为本年度文学界最重要的思想交锋。

对于郑婉清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千载难逢的交流与学习的契机。

刘世铮对此高度重视,考虑到此次研讨会的重要性,以及希望能够更好地展示《大公报》的风采与实力,刘世铮特意安排季沉与郑婉清一同前行,作为报社代表出席此次盛会。

启程当日,郑婉清精心挑选了一身兼具学者风范与海派韵致的装束。湖蓝色风衣剪裁考究,领口与袖口处若隐若现的蕾丝花边平添几分雅致,束腰设计勾勒出她纤细的腰线。斜戴的贝雷帽下,乌黑的长发如瀑般垂落。黑色小羊皮高跟鞋踏在木地板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

朱茵琳得知郑婉清与季沉即将前往济南,心中不禁泛起一丝淡淡的羡慕涟漪。毕竟,这样一场汇聚众多文学大家的盛会,是每一个文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机遇,而且还是和表哥同行。然而,这份羡慕很快便被她对郑婉清由衷的欣喜所取代。

她倚在门边,眼中闪烁着赞叹的光芒,笑意盈盈地说道:"青梧先生今日定要让济南文坛惊艳。婉清姐,你可是代表我们报社,一定要将你的才华全部展露出来啊。"稍作停顿,她俏皮地眨了眨眼,接着说:"季表哥在楼下等候了,听说他今晨特意换了三套西装才定下这身装扮。"

郑婉清失笑,推开窗便见季沉立在轿车旁。晨光为他挺拔的身姿镀上金边,剪裁精良的黑色西装衬托出他挺拔的身姿,青金石领针在戗驳领上泛着幽蓝的光泽。微微敞开的白衬衫领口系着深蓝丝质领带,金丝眼镜后的双眸深邃如潭。

列车穿过鲁北平原时,季沉从牛皮行李箱取出一个鎏金铜壶,为郑婉清斟了杯冒着热气的祁门红茶。白瓷茶盏边缘泛着金圈,茶汤红艳明亮,在晃动车厢中映着她翻阅资料的侧影。

"婉清,"季沉轻叩桌面,声音低沉而郑重,"此次研讨会,无疑是一个绝佳契机,能让我们向全国文坛淋漓尽致地展示报社文艺副刊的核心理念。你创办的专栏不正是将传统绣花的银针,淬炼成了书写时代的钢笔,这刚好切中了当下文学界热切关注且探讨的命题。"

郑婉清轻啜一口茶汤,温热的茶汤滑过喉咙,带来一阵暖意。她微微眯起双眸,眼中闪过一抹睿智而坚定的光芒:"我仔细思量过了,我想通过我们刊发的几个典型案例来呈现民国女作家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夹缝中开辟新径。"

当列车缓缓驶入济南站时,这座千年古城正沐浴在金色的夕阳中。

站前广场上,一幅奇妙而和谐的画面映入眼帘。

青砖灰瓦的古朴茶楼,飞檐斗拱间尽显中式建筑的典雅庄重,与哥特式尖顶的教堂比邻而居。穿长衫的老者,迈着沉稳的步伐,手持折扇,透着一股儒雅之气。而身着洋装的少女,步伐轻盈,裙摆飞扬,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与时尚的气息,他们在广场上擦肩而过,形成鲜明对比又奇妙融合。

与此同时,黄包车夫那充满市井气息的吆喝声,与汽车清脆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此起彼伏。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正如一块文化的调色板,将东西方的色彩调和出独特的韵味。

郑婉清看着津浦铁路宾馆的门童,他戴着白手套,脚下蹬着双千层底布鞋,这般中西合璧的装扮,别具一番风味。他推开鎏金大门时,她便闻到了混合着雪茄和檀香的味道。

郑婉清与季沉提着牛皮行李箱,踏入了津浦铁路宾馆的大理石厅堂。

郑婉清在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时,微微侧头,目光扫视着周边的环境。这座典型的德式建筑,处处彰显着独特的魅力。头顶上方,华丽的水晶枝形吊灯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绽放出明亮而柔和的光芒。光线在水晶的折射下,幻化成无数晶莹剔透的菱形光斑,纷纷扬扬地洒落在墨绿色的大理石地面上,为地面铺上了一层如梦似幻的光影之毯。

与此同时,窗外胶济铁路上火车传来的悠长汽笛声,与厅堂内这如梦如幻的光影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奇妙而独特的时空交错画面,让人仿佛瞬间穿越时空,感受到历史与现代的交融碰撞。

办理好入住手续后,两人来到房间稍作歇息。他们整理了一下略显疲惫的身形,又仔细地打理了仪容,确保以最得体的姿态出席接下来的活动。

随后,便沿着楼梯,拾级而上,朝着宾馆二楼的会议厅走去。

踏入会议厅,一幅庄重而典雅的景象映入眼帘。

十二扇巴洛克式拱窗整齐地排列在墙壁两侧,窗上垂落着墨绿丝绒窗帘。那深沉而浓郁的墨绿,如静谧的森林,散发着神秘而高贵的气息,为整个会议厅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

讲台是别出心裁地用胶济铁路退役的柚木枕木精心改制而成。柚木枕木上的每一道纹理,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承载火车飞驰而过的辉煌岁月。

讲台上,摆放着一台德律风根牌铜质扩音器,其冷峻的金属光泽与柚木讲台的温润质感相互映衬。

此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人雅士们,己然在各自的席位上静坐等候,他们低声交谈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即将开启知识盛宴的期待氛围。

当主持人以流利的中德双语,庄重地宣布 “《大公报》青梧女士” 时,原本安静的会议厅内,满座身着长衫的旧派文人与西装革履的新派雅士间,瞬间泛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郑婉清款步上台,身姿优雅,仪态万千。台下顿时传来一阵窃窃私语,如同微风拂过竹林,沙沙作响:

“这便是大名鼎鼎的青梧编辑?”

“真是令人意想不到,写出那篇见解深刻的《女性文学现代性》的,竟然是如此年轻貌美的女子…”议论声在她展开桑皮纸讲稿时戛然而止。

"诸位先生,"她的声音如清泉击石,“真正的文学革新,不是改换门庭,而是在祖传的青砖院里,开出玻璃窗…”

郑婉清声音清脆悦耳,发言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旁征博引。台下众人听得入神,不时点头,眼神中流露出认同与赞赏。

季沉静静地坐在第三排的最佳位置,透过那副金丝眼镜,他的目光自始至终紧紧追随着台上那个熠熠生辉的身影。在他眼中,此刻的郑婉清,就如同夜空中最耀眼的星辰,散发着令人无法抗拒的光芒。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