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4章 贾南风的谋略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3278
更新时间:
2025-06-30

西晋元康元年的暮春,洛阳宫城的含章殿内弥漫着沉水香的薄雾。殿角铜鹤衔着的香炉里,海南贡来的沉香正吐着蜿蜒烟缕,将梁上悬挂的珍珠帘都熏得朦胧。司马衷捏着一卷明黄绢本的公文,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案头堆叠的奏折像一道赭黄色的矮墙,将他茫然的神色遮去半分。他忽而把奏折举到眼前,忽而又凑到烛火旁,睫毛在泛黄的绢帛上投下簌簌颤动的阴影。贾南风斜倚在云母屏风后,鎏金博山炉的烟缕拂过她眉间的石绿花钿,那花钿是用于阗美玉碾成的千叶莲,随着她微蹙的眉尖轻轻颤动。她看着丈夫对着 "青徐二州水患赈灾" 的奏疏反复,指甲在鲛绡帷帐上勾出细密的纹路,喉间溢出半声几不可闻的嗤笑 —— 这呆子连绢纸上 "蠲免赋税" 西字都要辨认半晌,如何解得开朝廷的困局?

三更的漏壶滴到第五响时,滴漏声在空殿里敲出冷硬的节奏。贾南风遣散宫娥时,特意将掌灯内监的水晶宫灯换成了羊角琉璃盏,昏黄的光晕在金砖地上洇开,像摊开的旧绢。袖中金错刀叩开偏殿耳房铜锁的刹那,锁簧发出 "咔嗒" 轻响,惊得梁上夜栖的蝙蝠扑棱着翅膀掠过。三位须发皆白的老者己在烛下枯坐多时,为首的王衍抚着三寸长髯,银白的胡须上还沾着夜露凝成的水珠。案上摊开的《尚书?禹贡》正翻到 "导淮自桐柏" 的篇章,朱笔圈点处的竹简己被得发亮。"皇后可知,陛下若依此议开掘汴水故道,恐致梁国八县沦为泽国?" 老臣的指节重重叩在舆图上,那是幅用赭石与靛青绘制的《禹贡九州图》,墨色在绢帛上洇出深痕,宛如新淌的血迹。贾南风摘下鬓边的珊瑚步摇,那步摇上串着十二颗岭南赤珠,随着她的动作在烛火下流转出血色光晕。她将步摇当作教鞭点在 "青州盐铁" 的标注处,珠串撞击舆图的声音轻得像春蚕啮叶:"先生且看,若以煮盐之利充作赈灾款,既可解流民之困,又能堵了御史台的悠悠之口。"

当晨曦透过窗棂在奏折上投下格子光影时,东墙上的《女史箴图》残卷正被初阳镀上金边。三位老臣己写满三卷竹简,竹简边缘还带着剡溪竹特有的青涩气息。贾南风展开泛黄的绢纸,只见开篇便是 "臣闻尧遭洪水,汤遭大旱" 的典故,隶书写得铁画银钩,中间引《周礼》荒政十二策洋洋千言,蝇头小楷间还夹着几处朱笔批注。末尾更以 "天人感应" 之论劝谏武帝修德,"迅雷风烈必变" 六字写得格外凝重,墨色几乎透穿纸背。她指尖划过 "宜仿古制,开常平仓" 的建言,突然将竹简摔在案上,玉制镇纸被震得跳起,在金砖上砸出清脆的声响:"如此掉书袋的文字,若呈给陛下,岂不是昭告天下太子连 ' 常平仓 ' 是何用处都不知?" 话音未落,窗外传来乌鸦的聒噪,惊得檐角铁马叮咚作响。

张泓跪在丹墀下修改文稿时,殿外的铜钟正敲过卯时三刻。这位出身寒门的秘书郎穿着洗得发白的青布襕衫,握着兔毫笔的手指关节泛红。他将 "当发兖州兵丁五千疏浚汴渠" 改成 "让青州官府卖盐换钱,给受灾百姓买粮食",又把 "宜省奢靡之费" 译为 "宫里少办几场宴会,钱就够救灾了",笔尖在麻纸上划过的沙沙声,像春蚕在咀嚼新叶。贾南风取过誊抄好的白纸,见上面的朱批字迹歪歪扭扭 —— 那是司马衷临睡前照着描红的成果,"灾" 字的火旁多描了两笔,墨色晕开成模糊的团块,显然是运笔时手在发抖。她用银指甲刮过纸上的墨迹,忽然发现纸背隐隐透出几处指痕,想必是那呆子抄写时太过用力。

翌日朝会,太极殿的金漆梁柱间回荡着百官的环佩声。司马炎展开奏折时,御座前的铜龟香炉正飘出龙脑香的轻烟,将他眼角的皱纹都熏得柔和。当读到 "百姓没饭吃,就开官仓放粮;河道堵了,就叫士兵去挖" 的首白陈言时,这位开国帝王忽然抚掌而笑,腰间玉带扣撞击龙椅的声音在殿内回响:"吾儿总算明白 ' 事须从实 ' 的道理了。" 站在丹墀下的贾南风垂下眼帘,额前的珍珠面靥随着心跳轻轻颤动。她袖中紧握的玉蝉沁着冷汗,那玉蝉雕着汉代的 "寒蝉饮露" 纹样,此刻却冰得像块凝霜的铁。忽然间,她听见身后的杨骏丞相轻轻哼了一声,那声音像冰棱断裂,穿过三百六十根殿柱的回声,在空旷的太极殿里泛着刺骨的寒意。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