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第7章 与向太后共治

加入书架
书名:
龙椅歪史:那些跑偏的九五之尊
作者:
苦丁茶2024
本章字数:
2392
更新时间:
2025-06-07

元符三年正月,凛冽寒风裹挟着未化的残雪掠过汴梁宫墙,琉璃瓦上的冰棱折射着清冷日光。年仅十八岁的端王赵佶在钟鼓齐鸣声中,踏着丹陛上精雕的蟠龙纹,身着十二章纹冕服缓缓步入紫宸殿。冕旒随着他的步伐轻晃,遮挡住少年天子眼底复杂的神色 —— 望着丹墀下林立如林的笏板,既涌动着执掌乾坤的炽热渴望,又难以掩饰对朝堂风云变幻的惶惑不安。而垂拱殿东阁内,向太后身着金丝绣就的翟衣,隔着半透明的鲛绡纱屏端坐,指尖轻轻着先帝遗留下的玉扳指,目光如炬地注视着这一切,以历经英宗、神宗、哲宗三朝的政治智慧,为新君筑起最初的庇护屏障。

彼时的大宋朝廷恰似风雨中的扁舟,新旧党争的余烬仍在暗燃,西北边疆的烽火时明时灭。向太后深知赵佶缺乏理政经验,每日卯时三刻,晨光刚染上福宁宫的窗棂,内臣便会准时将当日奏章用朱漆描金匣呈上。太后常亲自执笔,在奏章旁批注蝇头小楷,某夜处理河东路军费奏疏时,赵佶对着密密麻麻的钱粮数字愁眉深锁,案头的茶盏热气早己消散。忽有宫人送来先帝神宗朝的财政旧档,泛黄纸页间夹着太后手书:“用兵之道,贵在审时度势,钱粮调配需兼顾民生。” 字迹遒劲有力,末尾还细心标注了当年熙河开边的收支明细。皇帝反复研读,烛火摇曳中,眼中渐渐有了清明。在官员任免一事上,向太后更是展现出非凡的政治眼光,她避开党争漩涡,力荐曾布、韩忠彦等稳健派大臣,使得朝堂在权力交替的动荡中,维持着脆弱却关键的平衡。

春去秋来,赵佶在政务的磨砺中渐渐褪去青涩。宣和殿内,檀香袅袅,案头摊开一幅新绘的《瑞鹤图》,群鹤绕宫阙翱翔的图景栩栩如生,却难掩画家心中郁结。皇帝握着狼毫的手无意识地反复勾勒鹤翼,忽然重重掷笔,墨汁在素绢上晕染出狰狞的墨团 —— 就在方才,向太后再次驳回了他提拔书画侍从为官的提议。殿外廊下,伺候的宦官屏息敛气,生怕惊扰了这位天子。这种隐秘的抵触情绪如蛛丝般悄然蔓延,某次早朝,当太后推荐的谏官人选被呈报时,赵佶把玩着腰间玉佩,良久才轻飘飘丢下一句 “再议”,满朝文武面面相觑,殿内气氛瞬间凝滞如冰。

嗅觉敏锐的蔡京很快察觉到权力天平的倾斜。他暗中勾结童贯,从江南搜罗来琳琅满目的奇珍异宝,太湖石、汝窑瓷、名家字画源源不断送入宫中。同时,借花石纲之名大兴奢靡之风,投皇帝所好。而向太后的亲信们则谨守祖制,在政事堂据理力争,试图维持朝堂的清明。两股势力在汴梁城中激烈碰撞,枢密院议事厅内,争执声此起彼伏,拍案震得茶盏中的茶水泼溅而出;文德殿廊下,不同阵营的官员相遇时,或假意寒暄,或冷眼相对,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看不见的硝烟。

这段共治岁月恰似一幅未完成的水墨长卷,向太后的老辣政治智慧与赵佶日渐膨胀的权力渴望相互交融、碰撞,勾勒出独特的时代底色。尽管在太后的辅佐下,朝廷勉强维持着表面的平静,但权力交接过程中难以调和的矛盾,早己如冰层下奔涌的暗流,只待时机成熟,便将掀起滔天巨浪,深刻改写北宋王朝的命运轨迹。

错乱章节催更!
返回
指南
快捷键指南
全屏模式
上下移动
换章
加入书架 字号
调整字号
A-
A+
背景
阅读背景
错乱漏章催更
  • 新书推荐
  • 热门推荐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