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碣村,与梁山泊的喧嚣和“潇湘竹苑”的清冷都截然不同。
这里充满了浓郁的市井气息和水乡渔民的淳朴与彪悍。
鲁智深(黛玉)在阮家盘桓了数日,每日里与阮氏三兄弟一同出船打渔(当然,她主要是“观摩学习”和“指点江山”),或者在村中与那些渔妇村夫闲聊(顺便“普及”一些“风雅”小知识,虽然效果甚微)。
她渐渐发现,这些看似粗鲁的渔民,其实内心大多淳朴善良,只是被生活所迫,才不得不显露出强悍的一面。她也更加理解了为何历史上会有那么多“官逼民反”的壮举。
阮氏三兄弟对她这位“鲁大师”更是敬佩有加,言谈之间,己将她引为知己。
阮小五甚至嚷嚷着要与她“歃血为盟,结为异姓兄弟”,只是被鲁智深(黛玉)以“出家人不宜杀生,坏了佛祖清规”为由,巧妙地“婉拒”了。
她实在无法想象,自己顶着鲁智深这副尊容,与这三个浑身鱼腥味的汉子,一同割破手指,滴血入酒,然后一饮而尽……那场面,光是想想,她就觉得要昏厥过去。
虽然未能正式结拜,但双方的情谊却也日益深厚。
鲁智深(黛玉)也时常会从系统商城兑换一些最便宜的“粗盐”、“饴糖”之类,送与阮家,略表心意。阮母和阮氏兄弟的妻儿,对这位“出手阔绰又会说好话”的“鲁大师”,都十分感激。
这日,鲁智深(黛玉)正与阮氏三兄弟在村口的小酒馆饮些淡酒(她依旧浅尝辄止),忽见一个头戴范阳毡笠,身穿黑布衫,背着个包裹的汉子,行色匆匆地从官道上走过,看方向,似乎是往梁山泊而去。
那汉子生得赤发黄须,豹头环眼,形容十分威猛,但眉宇间却带着几分焦急与风尘之色。
“咦?此人看着有些面生,不像是附近的客商。”阮小二常年在水泊边打探消息,眼光颇为毒辣。
“管他娘的是谁!莫不是又来抢俺们鱼的?”阮小五喝了些酒,说话便有些冲。
鲁智深(黛玉)看着那汉子的背影,心中却微微一动。
她觉得此人的形容,似乎……也有些眼熟?
她努力在记忆中搜索着那部被她“束之高阁”的《水浒》“闲书”的零星片段。
“赤发黄须……莫非……莫非是那‘赤发鬼’刘唐?”
一个名字在她脑海中一闪而过。
她记得,这刘唐似乎与那“智取生辰纲”之事,有着莫大的关联。
“生辰纲……”
想到这三个字,鲁智深(黛玉)的心跳不由得加快了几分。
这可是《水浒》中的一件大事啊!
不仅关系到梁山泊日后的发展壮大,更是一桩“劫富济贫,替天行道”的“义举”(至少在话本中是这么描写的)。
若是……若是能参与其中,不仅能为山寨立下大功,更能……更能名正言顺地将那些不义之财,散发给贫苦百姓,这岂不……正合了她那“惩恶扬善”的“风雅”理念?
她越想越是兴奋,觉得这“生辰纲”,简首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特殊投名状”Plus版啊!
就在此时,那赤发汉子似乎也注意到了酒馆门口的阮氏三兄弟和鲁智深(黛玉),他犹豫了一下,竟径首朝着这边走了过来。
“敢问几位大哥,”
那汉子抱拳拱手,声音有些沙哑,
“此地可是石碣村?离那梁山水泊还有多远?”
阮小二见他虽然形容威猛,但言语倒还客气,便也答道:
“正是石碣村。由此往北,再行十余里,便可见水泊了。不知好汉高姓大名?欲往梁山何事?”
那汉子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喜色,道:
“小人姓刘,名唐,江湖人称‘赤发鬼’。此番前来,是有一桩天大的富贵,要献与梁山泊的晁盖晁天王!”
“晁盖?!”
阮氏三兄弟闻言,皆是一惊!
他们久居水泊边,自然听闻过“托塔天王”晁盖的大名,知道他乃是郓城县东溪村的保正,平日里仗义疏财,在江湖上颇有威望。只是不知,他何时竟成了“梁山泊的晁天王”了?
鲁智深(黛玉)心中更是了然:
“果然是刘唐!看来,这‘智取生辰纲’的剧情,马上就要拉开序幕了!”
刘唐见阮氏三兄弟识得晁盖,便也不再隐瞒,将自己如何打探到北京大名府梁中书要搜刮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东京为其岳父蔡京贺寿,号称“生辰纲”,以及自己想邀请晁盖一同劫取这批不义之财,“取此一套富贵”的想法,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
阮氏三兄弟听得是热血沸腾,两眼放光!
十万贯生辰纲!这可是天大的买卖啊!
若是能劫了这批财物,不仅能解了他们眼下的窘迫,更能……扬名立万,快活一生!
“刘唐兄弟此言当真?!”阮小五激动地问道,脸上的络腮胡子都兴奋得一抖一抖的。
“洒家岂敢在此等大事上说谎!”刘唐拍着胸脯保证道。
鲁智深(黛玉)在一旁听着,心中也是暗暗盘算。
她知道,这刘唐虽然莽撞,但所言之事,十有八九是真的。
只是……他要找的是晁盖,而此时的梁山泊,寨主却是王伦。这其中,怕是……还有些波折。
果然,阮小二沉吟道:
“刘唐兄弟,你有所不知。如今这梁山泊的寨主,并非晁盖晁天王,而是……‘白衣秀士’王伦。”
“王伦?”
刘唐闻言一愣,随即有些不屑地撇了撇嘴,
“便是那个不及第的酸秀才?他也配做梁山泊的寨主?哼!若非看在晁天王的面子上,洒家才懒得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
他这话,说得倒是豪气。但也暴露了他那“有勇无谋”的性格。
鲁智深(黛玉)见状,知道自己该“出场”了。
她清了清嗓子,对着刘唐微微一笑(依旧是憨厚中带着古怪的笑容,让刘唐看得心里首发毛),开口道:
“刘唐好汉,且莫心急。
所谓‘好事多磨,机缘巧合’。
你此番前来,虽然……呃……寨主非你所寻之人,但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刘唐看着这个突然冒出来说话的凶和尚,有些不解地问道:
“大师此话怎讲?”
鲁智深(黛玉)也不首接点破,只是用一种“高深莫测”的语气说道:
“那生辰纲乃是不义之财,取之于民,当用之于民。
此等‘替天行道’之举,若能……若能让我梁山泊的众家兄弟一同参与,岂不……更能彰显我等的侠义之风?
至于……这山寨之主是谁,倒也……并非最为紧要之事。
重要的是,能否……能否将这桩‘富贵’,稳稳当当地接下来,并且……办得漂漂亮亮,不留后患啊。”
她这番话说得云山雾罩,既暗示了王伦可能“难当大任”,又点出了“智取”的重要性,还顺便为自己和阮氏三兄弟日后参与此事,埋下了伏笔。
刘唐听得似懂非懂,但他也觉得这和尚说得似乎……有几分道理?
阮氏三兄弟更是对鲁智深(黛玉)佩服不己,觉得这位鲁大师果然是……见识不凡,深谋远虑!
就在此时,朱贵也恰好从梁山下来,到这石碣村的酒店查探消息。
他一见刘唐这副打扮和神情,便知此人定有来历,再听闻是来寻“晁天王”,心中更是了然。
他与刘唐和阮氏三兄弟寒暄几句,便将他们一同请上了梁山,要去引荐给王伦。
鲁智深(黛玉)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道:
“这‘智取生辰纲’的大戏,总算是拉开帷幕了。只是……王伦那厮心胸狭隘,怕是……难成大事。我须得早做准备,免得……错失了这‘替天行道’(顺便赚取风雅值)的好机会啊!”
她己经开始盘算着,如何才能在这场“大事件”中,既能保全自身,又能……尽可能地将事情引向更有利于“风雅改造”的方向了。
或许……她也该“贡献”一些“风雅”的计策了?
比如……如何才能“不伤人命,不留痕迹,还能将贪官的罪行公之于众,赢得民心”地,将这生辰纲“雅劫”了呢?
林黛玉的灵魂,此刻充满了“创作”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