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公回宫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赶忙将在梁山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地向宋徽宗禀报。宋徽宗听着李公公的描述,脸上露出惊讶之色,坐在龙椅上沉思良久。他既为梁山众人的转变感到意外,又在权衡招安他们后对朝廷的利弊。
朝堂上,大臣们对此事也是议论纷纷,有的主张招安,觉得可壮大朝廷力量抗击外敌;有的则坚决反对,担心梁山众人野性难驯,日后会成为朝廷的心腹大患。
那主张招安的大臣,以礼部尚书王大人为首,他站出来,手持笏板,恭敬而诚恳地说道:“陛下,梁山众人如今既有匡扶正义之心,又能严于律己,还对百姓多有善举,实乃可用之才啊。如今我大宋边境忧患不断,若能将这梁山一众豪杰招安,收归麾下,定能让我朝军队如虎添翼,外敌也不敢轻易来犯呐。”
话音刚落,枢密使童贯却冷哼一声,出列反驳道:“陛下,切不可轻信啊!那梁山之人本就是草寇出身,打家劫舍惯了,虽如今看似有所改变,可难保骨子里的野性不会复发。一旦将他们招入朝廷,给了他们权势,日后若起了反心,那可就是养虎为患,危及我大宋江山社稷呀。”
宋徽宗眉头紧皱,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中犹豫不决,一时拿不定主意。为了能更全面地了解梁山众人的真实情况,他又接连派了几拨人去梁山核实情况。
这几拨人中有精明干练的御史,也有久历沙场的武将。御史们着重考察梁山的治理情况,看其内部是否井然有序,对百姓的接济是否属实;武将们则去观摩梁山军的操练,试探他们的战斗力以及纪律性。
去的御史们回朝后,皆对梁山的治理赞不绝口。那梁山之上,营寨规划有序,兄弟们各司其职,无论是负责后勤的,还是日常操练的,都井井有条。对周边百姓更是关怀备至,不仅时常送去粮食衣物,还帮忙修缮房屋、开垦农田,哪里还有半分草寇的模样。
武将们也带回了令人惊叹的消息,梁山的军队训练有素,将领们武艺高强且指挥有方。在校场上,士兵们操练起来气势磅礴,各种阵法演练娴熟,纪律严明,令行禁止。
经过多番考量,宋徽宗最终还是下了一道圣旨,招安梁山众人,许他们为国效力,还特意拨了大量的军饷物资,命他们整顿军备,随时准备为朝廷出征。
圣旨传到梁山,整个梁山顿时炸开了锅,兄弟们围坐在一起,脸上神色各异,心情复杂,既有对未来的期待,也有对未知的担忧。
“哥哥,咱在这梁山逍遥自在,虽说之前日子苦了些,可如今也算是安稳,何必去受那朝廷的管束啊。那朝廷奸臣当道,谁知道招安了咱们是真心还是假意。”李逵瞪着圆眼,挥舞着手中的板斧,满脸的不情愿。
鲁智深也皱着眉头说道:“宋公明哥哥,俺老鲁也觉得此事不妥啊,咱梁山兄弟大多都是被那朝廷逼得走投无路才落草为寇的,如今要去给他们卖命,万一他们过河拆桥,咱可就没了退路咯。”
众人纷纷附和,七嘴八舌地表达着自己的顾虑。
但宋江深知,这是他们改变命运、实现抱负的机会,若一首盘踞在梁山,虽能一时安稳,可终究难成大业,更别提让兄弟们名垂青史了。他站起身来,双手抱拳,环视着诸位兄弟,一脸诚恳地说道:“各位兄弟,我宋江理解大家的担忧,可咱们仔细想想,咱们落草为寇,说到底也是为了替天行道,为百姓谋福祉。如今朝廷给了咱们这个机会,能光明正大地为国效力,抗击外敌,护我大宋江山,那也是功德一件呐。再者说,朝廷拨了军饷物资,足见诚意,只要咱们兄弟齐心,忠心报国,我相信朝廷不会亏待咱们的。”
吴用在一旁也点头称是,附和道:“哥哥说得有理,咱们梁山兄弟都是忠义之士,只要咱们坚守本心,哪怕日后遇到什么变数,也定能应对自如。况且,这也是咱们摆脱草寇之名,让后人敬仰的契机呀。”
在宋江和吴用的劝说下,兄弟们的情绪渐渐平复,虽仍有几分忐忑,但大多还是接受了招安。
宋江接了圣旨后,便开始着手整顿军备。他召集各位将领,重新编排队伍,根据兄弟们的特长划分不同的兵种,让擅长骑马作战的组成骑兵营,精通水战的负责操练水军,而那些步战高手则统领步兵队伍。
林冲每日亲自监督士兵们的武艺训练,一招一式,毫不含糊,他对士兵们说道:“兄弟们,如今咱们是朝廷的军队了,代表的是大宋的脸面,切不可懈怠,定要练出一身过硬的本领,好为朝廷效力,莫让旁人小瞧了咱们梁山的好汉。”
鲁智深则带着一帮兄弟负责后勤物资的管理,他虽性子豪爽,可做起事来也极为细心,确保每一份军饷、每一批物资都能用到实处,不出现丝毫浪费和克扣的情况。
花荣训练着弓箭手们,他那百步穿杨的绝技让士兵们钦佩不己,纷纷刻苦练习,都盼着能像花荣一样箭无虚发,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日子一天天过去,梁山众人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中,等待着朝廷的出征命令。而朝廷这边,对于招安了梁山众人,民间也是议论纷纷。
有的百姓拍手称快,觉得梁山众人终于能走上正道,为国家出一份力了,日后边境也能安稳些,他们的日子也能更好过了。可也有一些人持怀疑态度,担心梁山众人终究是草寇出身,难以融入朝廷军队,说不定还会惹出什么乱子来。
在东京城的大街小巷,人们茶余饭后都在谈论着这件事。酒馆里,几个书生模样的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喝着酒,一边争论着。
“我看那梁山众人招安是好事啊,他们之前在梁山就颇行仁义之事,如今有了朝廷的支持,定能为我大宋立下赫赫战功。”一个书生摇晃着脑袋,满脸期待地说道。
另一个却撇撇嘴反驳道:“哼,你太天真了,那梁山之人皆是江湖草莽,哪懂得朝廷的规矩,万一到时候不受管束,闹出大乱子,受苦的还不是咱们老百姓。”
朝堂之上,宋徽宗也时刻关注着梁山众人的动静,他招来蔡京、高俅等重臣,询问他们对梁山后续安排的看法。
蔡京心中对梁山众人招安一事本就不满,可圣旨己下,他也不好明面反对,便皮笑肉不笑地说:“陛下,梁山众人既己招安,那当务之急便是让他们尽快出征,也好看看他们是否真有忠心,是否能担得起朝廷的这份信任呐。”
高俅则在一旁附和道:“蔡大人所言极是,不过还需派个得力之人去监军,以防他们有什么不轨之举呀。”
宋徽宗听了,觉得有理,便开始思量着派谁去监军合适。而梁山众人,还浑然不知朝廷中的这些暗流涌动,依旧一心扑在整顿军备上,期待着能早日奔赴沙场,实现自己的抱负,为梁山之名争光添彩。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前方等待着他们的,除了战场上的刀光剑影,还有朝廷中那错综复杂的权谋斗争,这一场招安,究竟是他们走向辉煌的起点,还是陷入困境的开端,一切都还是未知数。
随着出征的日子越来越近,梁山众人的心情也越发紧张又激动,他们即将告别熟悉的梁山,踏入一个全新的、充满挑战的世界,而他们的故事,也将翻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