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冬天,宝玉性情大变,不再口无遮拦。
平常,大我们好几岁的薛宝钗也常常到小红楼,帮二表嫂做事,也陪我们读书。
到了放学的时间,宝玉总会到小红楼报到。这时,茗烟的书包里总有一些我们喜欢的东西。吃的,用的,玩的……几乎是天天不重样,让我和三个表姐妹各取所需。
薛宝钗更是出手不凡,她几乎将我们的学习用具都换了一遍,还在小红楼里新设了图书室、茶艺室和插花室。
这年的冬月末,小红楼那边的梅花开得特别地早。大表嫂尤夫人又备了绍兴的花雕酒,请大家过去品尝。院子里的小姐妹都去了,偏偏没有爱凑热闹的薛宝钗。我真是想不明白,办事小心的尤夫人为什么甘冒失礼之嫌,就不去梨香别院请薛姨妈和薛宝钗呢?
那天,秦可卿穿着一件滚了金边的小红袄满面春风,把上上下下的应酬做得滴水不漏。首先要讨老太太的欢心,其次不能扫了宝二爷的兴致,还不能让自已的婆婆尤夫人太劳累,让邢夫人和王夫人挑出毛病。我做不到,或许大我几岁的薛宝钗能差强人意。
在宝玉的眼里,秦可卿的一举一动都占尽风流又不著痕迹。
“洗尽铅华解红妆,别有风情酬情郎。”
有时,我自已都觉得自已有一些不可理喻,为什么偏偏会想到这样的诗句呢?
大家有说有笑,王夫人的脸色则异常严峻,吓得一个小丫鬟失手打翻了茶盏。秦可卿掏出手绢就压住了桌面上的茶水,笑着说:“园子里的梅花开得太欢,让盏里的茶水都慌了神。”
我的外婆也说:“到了就是到了,今儿的梅花报春就是一个好兆头!”
收拾好泼在桌面上的茶水,坐在旁边的邢夫人笑着对秦可卿说道:“喜事都会过点头,这样就好!”
另一个小丫头又给王夫人沏了一杯热茶,礼数周全。
宝玉也走到王夫人的身边,端起茶盏就呷了一小口:“这是上好的六安瓜片,真是家乡的味道。”
贾家的祖上是六安人,宝玉常常说起云遮雾绕的大别山,还有扎寨抗元的英雄故事。
江汉西南万里来,双流合处耸崔巍。
我们林家的祖地也在六安霍山,那里有条五桂河,山清水秀。
一堂五百年,一表三千里。
男儿有根守千年,妾身如萍信春风。
刚刚哄好了心情不佳的王夫人,宝玉又坐到我的身边,小声地说:“也就这几天,父亲要带我回趟老家。你若是想出去散一散心,我就去给奶奶说!”
“还有谁去?”
“没了!父亲是公差,我们包一辆马车随行即可。”
说起来很简单,真正要回乡祭祖还得考虑到方方面面的情况。也是机缘凑巧,我的父亲让自已的幕僚陈璋随车护送,三舅的上司更是大包大揽。
腊月初一,南直总巡抚张国维和我的三舅启程西巡,随行者只有陈璋和他带来的十二个亲兵。